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1977年冬的一天,著名作曲家傅庚辰在胡乔木同志家里谈起想为周恩来总理写一首歌的事“:毛主席的诗词甚至语录都被谱成了歌曲,而总理却没有一首……”当时,在一旁的胡乔木儿媳透露:中国革命博物馆正在筹备周恩来生平展,里面有诗词。傅庚辰十分兴奋,当即请她帮忙先期参观。傅庚辰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前曾写过一些诗词,《春日偶成》《别李愚如并示述弟》《大江歌罢掉头东》《生别死离》《送蓬仙兄返里有感》《千古奇冤》等都称得上是佳作!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几乎没有写过诗词作品,人们也一直这样认为。其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3.
解放军少将、前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曲作家傅庚辰,曾为电影《雷锋》、《地道战》、《闪闪的红星》等谱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乐曲。为了传颂周总理的丰功伟绩,他曾倾尽心血,谱写了第一首“周恩来诗词歌曲”。不久前,他为笔者热情地追述了这段往事。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 《红岩春秋》2011,(2):1-I0001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r4t壁。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自幼工诗文 ,善于运用对联言志寄情。1916年 ,周恩来还在中学时代时 ,他的同学王朴山去日本留学 ,临别送行 ,周恩来赠联一幅纪念 :“浮舟沧海 ;立马昆仑。”寥寥八字 ,将他振兴国家 ,抗御外侮的壮志雄心集中地表达了出来。他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 ,为自己撰自勉联 ,作座右铭律己 ,要求在交友、读书中做到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1917年9月结束中学生活时 ,他为寻求革命真理 ,东渡日本。在出国前夕 ,他作诗曰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青年周恩来题联抒怀@田大金…  相似文献   

6.
陈国民  华烨军 《湘潮》2006,(8):51-52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首无题七绝,是周恩来1917年9月东渡日本留学前写就初稿,1919年3月回国前书赠留日同学张鸿诰的。周恩来书赠张鸿诰的七绝手迹现保存在国家博物馆。手迹为横幅,诗的左侧跋语云“:右诗乃吾十九岁东渡时所作,浪荡年余,忽又以落第返国图他兴,整装待发,行别诸友,轮扉兄以旧游邀来共酌,并伴以子鱼、慕天,醉罢书此,留为再别纪念兼志吾意志不坚之过以自督耳。”手迹上尚有3枚闲章(为后来张鸿诰所加),诗前1枚,跋尾2枚。张鸿诰是吉林长春人,生于1897年,长周恩来一岁。张鸿诰和周恩来是…  相似文献   

7.
汪建新 《党史文苑》2023,(11):17-19
<正>从1941年2月到1966年,胡乔木担任毛泽东秘书达25年。胡乔木站在中国政治舞台核心的最近处,参与并见证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也赢得了“党内第一支笔”的盛名。他与毛泽东虽然没有直接酬唱奉和,但彼此之间经常切磋、研究诗词。毛泽东的不少作品曾反复向诗家,包括胡乔木征求修改意见。毛泽东对胡乔木写的诗词也总是给予热情指导、精心修改。  相似文献   

8.
张秋兵 《湘潮》2018,(1):21-21
张爱萍将军多才多艺,擅书法、好摄影、工诗词,尤其诗词成就最高,按他自己的话来说是“闲情自得好打油”.1991年出版的《神剑之歌-张爱萍诗词、书法、摄影选集》就选收诗词260多首.淮安周恩来纪念馆珍藏着张爱萍1996年书写的一幅行草《满江红?痛悼周恩来总理》.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风光……”这首清纯甜美的《采茶舞曲》不知倾倒过多少人;可是,又有几个人知道周恩来对这首歌倾注了多少情、多少爱?歌以咏志,歌以怡情。周恩来喜欢唱歌,他喜欢的歌曲很多,《周恩来的歌曲情怀》撷取的只是百花园里的几片花瓣,但足以展现伟人的风采。  相似文献   

10.
1941年2月上旬,中共中央秘书长王若飞找到当时在“泽东青年干部学校”担任教务长的胡乔木,郑重其事地对他说道:“毛主席那里需要人,决定调你到他那里做秘书工作。”这突如其来的决定,让胡乔木大吃一惊。此时,胡乔木自1937年7月从上海来到延安,已经有5个...  相似文献   

11.
胡乔木作为毛泽东同志的秘书,不仅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了毛泽东交办的一些文件、文稿的起草工作,而且由于他与毛泽东同志对诗词的共同爱好,彼此之间经常切磋、研究诗词。翻开《毛泽东诗词选》,虽然没有毛泽东与胡乔木直接唱和的诗词,但毛泽东许多首诗词的发表都和胡乔木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
<正>“党史开先卷,百代扬英名。”王尽美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27岁英年早逝,留下了10余首诗词。他用短暂的生命,书写了永恒的理想之歌。1918年春,王尽美离开家乡到济南求学。临行前,他挥毫写下一首七言绝句:沉浮谁主问苍茫,古往今来一战场。  相似文献   

13.
有一首在中国人民中广泛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的抗日歌曲,名为《松花江上》,歌中唱道:“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这伴随着血和泪的歌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大革命”中,诞生了许多“知青革命歌曲”,在这些知青歌曲中,《南京知青之歌》无疑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首。  相似文献   

15.
毛主席派来的调查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主席派来的调查组陈首涛Δ于光远(二排左四)与工作组成员等合影于马渡。1961年春,毛主席觉察下面干部报喜不报忧,中央对农村真实情况不了解。1月20日,他向秘书田家英写了一封信:部署由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带三个调查组去南方农村调查。胡乔木一个组到达...  相似文献   

16.
对诗词艺术有着深厚修养的周恩来,对毛泽东诗词格外推崇和喜爱。他由衷地赞美说:毛泽东诗词气魄雄伟、诗意盎然,每每看到都是很好的艺术享受。下面记述的是周恩来与毛泽东诗词的4个真实故事。一字不苟1957年1月25日,毛泽东的18首古体诗词在《诗刊》创刊号上集中发表。它像一股和煦的春风,吹遍了我们这个有着诗歌传统的国度。人们竞相传抄吟诵,形成了一个学习和研讨毛泽东诗词的热潮。1958年7月,正在外地视察工作的周思来由广州来到上海。12日晚,正在上海开会的铁道部代理部长吕正操,兴致勃勃地来到周恩来的住地,向其请教毛泽东《…  相似文献   

17.
据《胡乔木同忆毛泽东》一书介绍:“在1941年9月政治局会议以后,毛主席写了两个很重要的材料,一是为会议起草‘结论草案’,即《关于四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路线问题结论草案》;二是写了一篇长达5万多字的批判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九个文件的文章。”毛泽东针对“九个文件”所写的文章,把王明等人批得体无完肤,其中有两篇文章是专批“经验主义”的,点了周恩来的名,指其为“经验宗派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
在“文革”中,诞生了许多知青歌曲,其中《南京知青之歌》无疑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首。《南京知青之歌》的作者任毅同他的歌一样,也有一段曲折的经历。  相似文献   

19.
国礼的故事     
据《中华诗词》第3期报道,今年3月,朱镕基总理到湘西故地重游时,诗兴勃发地写了这首七律。《中华诗词》“编者按”中介绍,60年前风华正茂的朱镕基与夫人劳安在湘西读书,60年后他故地重游.感慨颇多,这首诗表达了他的喜悦之情和对改善生态环境的殷切期盼。  相似文献   

20.
1917年9月上旬,周恩来登轮东渡日本。行前,他写下七绝一首,即世人所知的大江诗。周恩来的诗通篇意境壮阔,格调高昂,含蕴深刻。读之,一位英姿勃发、气度不凡的爱国青年形象便突现在人们眼前,使人油然而生景仰之情。当这首诗从1977年开始风靡全国的时候,人们不会忘记这首诗原件的收藏者张鸿诰。作为同学,他与周恩来有着很深的情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