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国家利益观的形成和发展,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其基本内容包括:国家利益至上,不以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划线;主权利益第一,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人民利益为重,切实解决人民切身利益问题;经济利益为核,综合各种利益平衡协调发展;长远利益为本,局部、全部,目标、速度高度统一;世界利益为辐,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有机结合。邓小平国家利益观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国家利益观中国化的具体体现和光辉典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利益观的基础理论和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国权"思想体现出以下五个鲜明特点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的统一性;国家主权的至上性;国家利益同世界利益的一致性;"国权"高于"人权"的原则性;维护、实现"国权"的务实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3.
旧中国是个外失国家主权 (国权 )、内缺人民人权的国家。使中国人民掌握国家主权、享有并不断发展人权,是中国共产党 80年来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的执政党后,中国的国权和人权发生了沦海变桑田的历史巨变。   旧中国自鸦片战争后,一步步沦为丧失国家主权的半殖民地国家。西方列强把 1100多个侵犯中国主权的不平等条约强加于中国;掠去 1000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及其它款项;割去香港及中国东北、西北等大片国土。①西方列强还在上海、广州等十几个城市建立“国中之国”的外国租界,由外国人在租界内完全独立行使主权。…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下简称《批判》)是马克思系统批判黑格尔思想的第一部著作,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民主体"思想。在此著作中,"人民主体"思想构成了《批判》的思想基础和哲学灵魂。马克思从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权力的主体、立法的主体、自由的主体,利益的主体等维度深刻论述了人民在参与国家生活的主体地位,处处彰显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对现时期我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理论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主权是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作为"中国人民的儿子"的邓小平,维护祖国尊严和国家主权是他至高无上、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他总是毫不含糊,坚决果断,展现出一位伟人的非凡气魄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6.
利益之争是近代中国国家转型以及央地关系博弈的核心。各种各样的利益纠结推进了近代国家制度变迁历程,近代中国试验了各种各样的治国方案,实践证明,只有共产党能够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富强。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积极推进现代化体系及现代化能力建设,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群众和执政党高度一致的"共容利益"选择。文章运用奥尔森的"共容利益"理论,从共容利益视角出发对近代中国国家制度变迁历程进行深入剖析,得出三个结论:一是中国国家的治理逻辑独特性;二是统治集团与民众的共容利益越大,统治越稳定;三是从中央到地方,各项制度、政策、法规的共容利益越大,就越好落实越容易推进。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同志的人民利益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在邓小平理论宝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刻理解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对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处理好现阶段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各种利益矛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的现实意义。一、邓小平人民利益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论基础邓小平同志在不断继承和发扬毛泽东人民利益的基础上,从新的历史高度对人民利益观进行了深刻阐述,形成了邓小平人民利益观。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民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早在改革开放之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局下谋划,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指挥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一个长期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中有力推进,作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对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作出战略谋划时,从来都是以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和长远利益为根本着眼点,以实事求是基础上的主观努力为决定因素,以有力应对敌最大限度的破坏为能力极限,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为强大法宝,以汇聚起人民的伟力为最深厚根源。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我们要吸取当年毛泽东战略谋划的智慧,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站稳人民立场,努力建设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人民军队,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的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指出维护国家利益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其中,中国 最根本的国家利益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主权是国家利益的最根本内容;揭示了邓小平对当代世界主题的科 学判断,即和平与发展;阐明了在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的情况下,遵循邓小平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策略的 重要性,同时,中国应保持积极而清醒的态度面对时代主题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在一国之内的政治学意义上,主权是人民主权和国家主权的辩证统一。人民主权是一国之内最高政治权威的道德力量与政治合法性,没有人民主权的国家政权必然面临统治的合法性危机;人民主权决定国家主权。国家主权是一国之内最高政治权威的实体表现,其职能在于体现与保障人民主权。人民主权的抽象性、不可分割性与国家主权的具体性、分权制衡性等之间的区别与统一,是政治文明运行机制中的宪政由来与本质。  相似文献   

11.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艰苦奋斗,自立自强,始终与威胁我国国家利益的风险挑战作斗争,有力维护了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来自美国的核讹诈曾严重威胁了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主权。对此,毛泽东沉着冷静,多措并举,领导我国应对和打破了美国的核讹诈。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革命和全球化发展,传统的国家主权观不断受到质疑和冲击,实践中的国家主权的行使范围、对外独立性和对内权威性正在发生变型、让渡和变迁.冷战后,全球化国家主权的影响至少表现在两方面:一种是被动的限制,如在国际组织或国际舆论的压力下进行政策调整;另一种是主动限制,即为了扩大本国的利益或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主动限制行使主权或将一部分主权让与国际组织.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时代和全局的高度,面对新形势下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面临的威胁和挑战,适时调整和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创造性地发展了我们党关于国家安全的思想和理论。习近平关于国家安全的思想的内容主要包括: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努力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夯实国家经济与政治安全的基础;提出网络安全观,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着力建设平安中国。  相似文献   

14.
国家利益是决定一个国家战略走向的基本依据,是国家需求认定的各种客观对象的总和.国家利益的构成要素包括国家领土、国家安全、国家主权、国家发展、国家稳定和国家尊严等六个方面,它们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衡,共同构成国家利益的有机整体.冷战后世界诸国国家利益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国家利益的地位更加突出、经济利益倍受关注、各国利益相互渗透、各种利益相互制衡、国家间利益关系更为敏感等,我们应据此分析我国国家利益,确定相应的战略关注点.  相似文献   

15.
邹东升 《党课参考》2023,(Z1):209-217
<正>学原文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六大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深受爱国主义、民本思想影响的五四先进分子,正是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看到了工人阶级利益与民族、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以及工人阶级本身的革命力量,进而找到了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有效途径--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创立之初就是"两个先锋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指出:"在毛泽东制定的国际战略思想和对外工作方针的指引下,党领导人民逐步冲破西方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孤立、遏制、包围和威胁,有效地维护了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安全。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于1971年10月得到恢复。毛泽东还亲自开创了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的新阶段。到1976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经有113个,这包括了当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西方对中国封锁禁运的局面开始被突破。这些都为后来中国逐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正什么是国防?简言之,就是国家的防务。《辞海》的解释是:"为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对国防的解释为:"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而采取的防卫措施的统称,包括国防建设与斗争。"结合两者观点,我们可以给国防下这样的定义:国防是为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  相似文献   

19.
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求是》2007年第1期发表了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第一部分。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个重大判断符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党和国家的这种性质,决定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国…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趋势下国家主权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决定了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应当适当体现主权的灵活性,既要坚决反对别国对本国事务的干涉以维护国家的主权权益,又要为获得国家利益最大化而体现主权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