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新长征》2007,(8)
问:哪些人需要办理自行纳税申报?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我国境内的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凡年所得十二万元以上的;从中国境内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应自行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事宜。  相似文献   

2.
政策顾问     
国家税务总局出台新规定九项所得税必须申报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布《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管理暂行办法》,对扣缴义务人进行扣缴申报的内容、期限及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办法规定,扣缴义务人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九项应税所得时,不论其是否属于本单位人员、支付的应税所得是否达到纳税标准,扣缴义务人均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必要的纳税人涉税信息。  相似文献   

3.
领导视窗     
专家建议监管力度倾向自由职业者在国务院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中,除了税前扣除额大幅提高广受瞩目之外,还有两处调整同样引起大家的关注:一个是高收入者的主动申报义务,还有一个是全员全额扣缴。据报道,在《草案》条文中增加了有关高收入者必须办理纳税申报的规定。规定指出,个人所得超过国务院规定数额的纳税人都必须自行申报,税务机关就可以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对不申报或申报不实的纳税人,处以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到底谁是高收入者?这个标准…  相似文献   

4.
税法知识     
个人所得税应如何缴纳 对于个人所得税,法律规定的两种缴纳方式是:自行申报和源泉扣缴。自行申报,顾名思义,自己申报纳税。发达国家一般多采用这种方式,纳税人在健全的法律制度下具有较强的税法意识。我国也提倡自行申报,但由于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为了控制税源,现在运用更多的是源泉扣缴。源泉扣缴,也叫代扣代缴,是纳税人在取得应税所得时,支付者、或单位或个人,就将纳税人的税款扣除。这种方法最大优点在于把握税源。但在实践中,常常出现扣缴义务人不向纳税人出示完税证明的现象,使纳税人纳了税却不清楚扣缴人所扣的税款是否正确,剥夺  相似文献   

5.
目前,江西省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存在着不少问题,如:自行申报的起征点不科学,准确理清及申报其全年所得有一定难度;还没有个人收入申报和个人财产登记核查制度挂钩的个人收入财产监控体系,自行申报制度缺乏约束;纳税人自行申报意识不强;自行申报纳税人变更申报地点的管理难度大;等等。应从以下几个层面完善个税自行申报。  相似文献   

6.
偷稅的处罚     
张玉 《廉政瞭望》2003,(11):54-54
根据偷税行为情节的轻重不同,要相应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偷税的.一经查实就根据《征管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处理: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以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一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7.
市县视窗     
《共产党人》2013,(4):15
银川市全面推行手机短信报税2013年,在前期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银川市地税局决定在全市推行手机报税。据介绍,手机短信申报纳税是继网上申报后的又一种多元化申报方式,纳税人无须每月前往办税服务厅办理申报缴税业务,只需按照规定格式将涉税申报信息通过手机短信发送到税务机关后台处理系统,即可完成纳税申报全过程。该平台不  相似文献   

8.
2006年11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明确收入超过12万元的个人应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但是,从目前公布的申报情况看,效果并不理想,而专家、学者、媒体在肯定政策出发点的同时,也指出此项政策尚有待完善之处。一是时间问题。一般而论,一项新制度自公布之时生效,不应该溯  相似文献   

9.
1月1日,《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开始正式实施。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日前明确表示,对于年所得12万元以  相似文献   

10.
涉民新政     
<正>股权转让个税新规自今年1月起实施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布《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个人转让股权的税收政策,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现行税收政策规定,个人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转让所得,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依照相关规定征收个人所得税。《办法》明确了这一征收政策,并规定,对于个人转让上述两种情形以外的  相似文献   

11.
给您提醒     
《北京支部生活》2008,(2):72-72
纳税申报信息将被严格保密国家税务总局2008年1月10日下发《关于加强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自行纳税申报信息保密管理的通知》。该通知强调,在未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无论  相似文献   

12.
政策月报     
《先锋队》1999,(11)
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实施办法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储蓄机构取得人民币、外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的个人,应当依照本办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第三条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纳税人取得的人民币、外币储蓄存款利息。第四条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百分之二十的比例税率。第五条对个人取得的教育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以及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的其他专项储蓄存款或者储蓄性专项基金存款的利息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前…  相似文献   

13.
<正>江西黎川县纪委不久前出台《新任科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全县新任科级领导干部必须如实申报个人财产,并在县城广  相似文献   

14.
依据规定,公司如果能够证明员工符合以下七种情形,可以解除合同,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5.因《劳动合同法》第26条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即劳动者存在欺诈、胁迫、乘人之危行为导致劳动合同无效;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7.劳动者因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的.  相似文献   

15.
政策指南     
违反计生法者要缴纳社会抚养费国务院日前公布的《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现将有关政策介绍如下:一、六种人有义务缴纳社会抚养费《办法》规定,“不符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18条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但由于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18条还授权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生育政策。因此,综合各有关法规的相关规定,当我国公民的生育行为出现以下6种情形之一时,就要自觉履行缴纳社会抚养费义务:1.公民再生育不符合地方人…  相似文献   

16.
<正>8今年以来,魏县国地税切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围绕纳税服务、征收管理、税务稽查、信息共享等方面积极合作,解决了便民办税最后"一厘米"问题,取得了较好效果。建立综合服务区,使纳税人进一家门办两家事。一是设立联合办税服务厅。明确国地税联合值班人员职责,以《全国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为依据,统一窗口标识、统一工作区背景,统一制定服务规范、服务承诺等制度,真正实现国地税事项在同一办公区域全方位联合,纳税人只需提交1套申报资料,即可完成增值税和地方教育附加、个人所得税  相似文献   

17.
信息网站     
个人纳税将发生六大变化近期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将不会出台,但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方法和个别内容将发生6大变化。首先是实行双向申报。过去单位为职工代缴所得税的单一方式将改变,实行纳税人和单位到税务部门申报纳税人应税所得的办法;其次,部分应税、免税项目将作调整,其中部分税目还将合并。具体情况是将工薪收入、劳务收入等收入合并,减去法定减免和扣除项目的数额,就其余额按累进税率征收;同时,一些过去尚未征税的项目,如证券所  相似文献   

18.
报刊博览     
哪些情形可减免契税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一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缴纳契税,该税的纳税人为承受土地、房屋权属的单位和个人。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减征或者免征契税:  相似文献   

19.
<正>财产申报制度是指规定国家公职人员在任职之初、任职期间及任职期满后向有关部门申报自己及一定范围的家庭成员的财产及变化状况的制度。199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该《规定》要求县处级以上干部每年报告两次收入状况,交到组织部门或者指定部门,这是我国首次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4,(11):45-45
<正>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就工伤保险认定等内容进行了细化,突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定》细化了工伤认定中的"工作原因、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因工外出期间"以及"上下班途中"等问题。符合下列4种"上下班途中"的情形将受到法院支持: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