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乌克兰危机已经持续一年多了。对乌克兰危机,人们更多地从俄乌关系或俄美关系的角度进行解读,而对乌克兰危机的历史文化因素谈论不多。实际上,正是乌克兰各个部分存在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为大国争取不同的居民和社会阶级集团的支持以推广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影响提供了可能。本文尝试探讨导致乌克兰危机的历史文化因素,以加深对乌克兰危机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近一段时期以来,俄乌边境冲突不断升级。欧盟担心俄罗斯对乌克兰用兵,俄罗斯则明确反对北约东扩到乌克兰。在俄欧因乌克兰问题发生冲突的背景下,双方开始“斗气”,俄罗斯以停止向欧洲供应天然气相威胁,试图迫使德国加快批准“北溪-2”运行,但德国并无让步之意,欧盟民众只好忍受天然气供应不足和气价不断上涨之苦。无论是俄乌冲突还是俄欧争端,其背后都是大国的地缘政治博弈。  相似文献   

3.
据乌克兰国际文传电讯社9月6日报道,乌克兰政府5日决定出售“乌克兰”号导弹巡洋舰。“乌克兰”号导弹巡洋舰是原苏联第4艘1164型光荣级巡洋舰,1984年根据苏联海军的订购,由乌克兰“61名公社社员”造船厂建造。1990年8月1日举行了下水仪式,1993年,已经完工75%的“乌克兰”号移交给乌克兰海军。目前建造工作已完成96%。据估算,该舰完工尚需1.5亿格里夫纳(约合3000万美元)。按照乌俄两国1993年签署的政府间协定,事关苏联解体时未完工的大型项目的决定,由两国共同作出。“乌克兰”号巡洋舰的所有权属于乌克兰,但其无线电电子武器占全舰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一、“橙色革命”前的乌克兰私有化乌克兰的学术界一般将其私有化区分为大众私有化和个案私有化两个阶段。大众私有化(массоваяприватизация),1992—1999年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不了解市场经济现实的乌克兰人在后苏联的私有化过渡方案中,满腔热忱地进行了预  相似文献   

5.
乌克兰危机爆发六年来,俄乌双边关系不仅未得到缓和,反而因为层出不穷的"热点"问题而"逐级"下落,各种冲突与矛盾亦愈发尖锐。特别是最近一个时期,乌克兰方面的"频频动作"——从宣布终止《乌俄两国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到确定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北约的方针,再到宗教上摆脱对俄罗斯东正教牧首的从属地位,等等——都让俄乌关系呈现出"剑拔弩张"的态势。从未来发展看,俄乌关系大致存在三种可能的前景:维持现状、陷入冷战或者乌克兰充当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桥梁",而其中维持现状的可能性居大。  相似文献   

6.
2005年12月底,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就提高天然气价格问题出现争议.俄方要求乌方按每千立方米230美元的市场价格购买,乌方则要求按每千立方米50美元购买.2006年1月1日,乌克兰拒绝俄公司提出的2006年天然气供应和运输最新建议.同日,俄天然气的控制站正式停止了向乌克兰供应天然气.后经过多次谈判和包括欧盟等多方面的斡旋,最终达成协议.在未来5年里,乌方将以每千立方米95美元的价格从"俄乌能源"公司购买天然气.俄乌"天然气之争"暂时落下帷幕,但其背景复杂,影响远未消除.  相似文献   

7.
刘俊燕 《当代世界》2008,(10):36-38
年来,2004年底“橙色革命”后上台的乌克兰当局与俄罗斯在乌克兰加入北约、天然气价格、2017年后俄海军在乌克兰塞瓦斯托波尔基地的驻留等问题上产生的争端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实际上,围绕相对鲜为人知的1932-1933年乌克兰大饥荒的定性问题也是双方外交折冲的重要战场之一。  相似文献   

8.
于时语 《南风窗》2007,(1):86-86
“种族灭绝”作为外交利器的妙用的例子是在乌克兰,在巴尔干曾有过拙劣的应用,在土耳其则受阻于华盛顿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9.
2021年春季以来,在俄罗斯与美国及欧洲关系不断恶化的背景下,乌克兰在其东部武装冲突地区"蠢蠢欲动",促使此前相对稳定的乌克兰东部地区局势突然紧张,进而引发俄罗斯与乌克兰乃至整个西方的敌对性军事互动陡然升级,有关方面调兵遣将,大有战争一触即发之势.新一轮乌克兰危机的发生与发展并非偶然事件,而是乌克兰内外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质上是俄罗斯与美国主导的西方围绕乌克兰争夺战而展开的一场战略博弈,暗含各方深刻的战略考量.鉴于俄美以及俄乌关系及其负面的相互认知、截然对立的战略考量和结构性矛盾,目前这场危机呈现愈演愈烈之势,未来俄罗斯与美国主导的西方以及乌克兰难以走出激烈博弈与对抗的"魔咒",乌克兰问题的解决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洲地缘政治和安全形势急剧变化。俄乌冲突的爆发背后有着深层的结构性矛盾,并展现为俄乌之间的安全困境。俄乌冲突极大冲击了欧盟及其成员国现有的安全观念,促使其重构安全与防务战略构想,加强防务能力,一些成员国甚至转变传统中立政策。面对俄乌冲突,欧盟成员国在吸纳乌克兰入盟、对俄制裁以及对俄能源脱钩等方面存在分歧,进一步凸显了成员国间的利益纠葛。俄乌冲突很大程度上使欧盟提升战略自主的意愿更加强烈,但在实践过程中欧盟仍面临更复杂挑战和更大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郑春荣  金欣 《国际展望》2023,(1):58-81+155
俄乌冲突的爆发对欧洲的安全格局造成了极大冲击,作为欧盟重要支柱的德国曾成功化解了2014年第一次乌克兰危机,因此在此次俄乌冲突中也被期待可以再次发挥领导作用。通过对德国在俄乌冲突爆发前后表现的梳理,并在领导理论的框架下对俄乌冲突中德国领导角色的出现与否及其影响限度进行分析。总体而言,俄乌冲突凸显了德国在欧盟内领导角色式微的现状。虽然德国拥有领导欧盟的机会与意愿,在外交、安全和防务政策领域发挥了一定的领导作用来缓解局势与推动欧洲战略自主的建设,但是军事资源不足、欧盟内部的利益冲突、其他成员国的不满和质疑等因素削弱了德国的政治影响力,挤压了其行动空间。与第一次乌克兰危机中默克尔政府的表现相比,朔尔茨政府在欧盟的领导力明显弱化。德国在欧盟领导角色的式微也将对欧盟未来发展产生多方面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苏联解体30年之际,俄罗斯整合独联体一体化的态势高歌猛进:俄白联盟实质推进;借助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深度介入哈萨克斯坦局势并力保中亚总体稳定;在乌克兰问题上保持强势并提出俄国家安全红线论.当前,俄罗斯已形成巩固并强化在独联体地区主导地位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雷墨 《南风窗》2014,(8):21
<正>4月1日,北约成员国外长在举行有关乌克兰危机的会议后发表声明,宣布中止与俄罗斯在民事和军事方面的合作。同一天,美国众议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向乌克兰提供10亿美元贷款担保,并就俄吞并克里米亚实施制裁。也是在这一天,乌克兰议会通过决议,允许包括美国在内的外国军队进入乌克兰,以便参加今年5月在乌境内举行的多国军事演习。几乎与此同时,俄总统普京签署命令,将克里米亚列入俄南方军区管辖范围。俄外交部1日发表声明,公开警告乌克兰不要加入北约。  相似文献   

14.
于时语 《南风窗》2016,(5):73-74
正乌克兰人曾长期支配俄罗斯东正教会,而今天乌克兰众多民众企图"离俄入欧",包括近年基辅主教区擅自从莫斯科主教区独立出去,引起东正教世界的强烈危机感。罗马天主教教宗方济各与俄国东正教"宗主教"(又译大牧首)基里尔一世2月12日在古巴会晤,并签署联合声明,被欧美媒体渲染为1054年基督教东西  相似文献   

15.
风云     
雷墨 《南风窗》2014,(8):21-21
美欧与俄罗斯对抗的限度 4月1日,北约成员国外长在举行有关乌克兰危机的会议后发表声明,宣布中止与俄罗斯在民事和军事方面的合作。同一天.美国众议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向乌克兰提供10亿美元贷款担保,并就俄吞并克里米亚实施制裁。也是在这一天,乌克兰议会通过决议,允许包括美国在内的外国军队进入乌克兰,以便参加今年5月在乌境内举行的多国军事演习。几乎与此同时,俄总统普京签署命令,将克里米亚列入俄南方军区管辖范围。俄外交部1日发表声明,公开警告乌克兰不要加入北约。  相似文献   

16.
"郁金香革命"与后苏联空间的混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3年开始,一场波涛汹涌的“颜色革命”席卷了独联体的薄弱地区,造成了后苏联空间的局势突变。从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到乌克兰的“橙色革命”,再到吉尔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颜色革命”中反对派借众“逼宫”的幕后,似乎都隐现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人的身影。西方,特别是美国力促“颜色革命”的发生,其意欲何为?2005年3月24日俄《真理》网站(www.pravda.info)刊载了安东·苏里科夫的文章———《“郁金香革命”与后苏联空间的混乱》,该文章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文章主要内容如下。华盛顿在伊拉克的行动不断受挫,这迫使…  相似文献   

17.
<正>乌克兰危机是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与西方长期较量的最大危机。危机虽然由乌欧关系引起,实质是美俄地缘政治争夺。美国的战略考虑是,通过策划乌克兰政变削弱俄罗斯复兴的关键性基础、离间俄欧(德)关系及俄中关系,防止欧亚大陆走向一体化,以便重返亚太、集中精力应对中国的崛起。危机将对国际格局和国际规则产生深远影响,也将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带来重大掣肘,是对美国霸权诚信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8.
俄总检察长调查时神秘死亡 俄《自由媒体》报称,有关苏联黄金被偷运出境的说法一直在俄罗斯流传.按照这一说法,苏联政府曾靠出口大量石油积累了数目可观的美金,随后这些美金被换成黄金.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批黄金却被一群在苏联和俄罗斯掌权的不法分子“瓜分”,并被他们私自运往国外. 按照一些俄媒体的解释,这些不法分子在“新俄罗斯”仍有很大影响力,这起罕有的“窃国大案”很难展开大范围调查.直至2002年,这事才真正迎来了某种转机.2002年11月,参与该问题调查的俄罗斯国家杜马反腐败委员会的谢尔盖沙舒林在俄杜马全体会议上,介绍了该问题的初步调查成果.  相似文献   

19.
2014年初以来的乌克兰危机充分反映出美俄两大国的地缘战略优势与劣势。美国认为克里米亚入俄是俄罗斯对冷战结束的报复,但美国在诸多限制条件下不敢轻易对俄罗斯进行军事打击,暴露出其海权的有限性。俄罗斯虽然在冷战后国力下滑,但应对乌克兰危机这样的周边地缘政治博弈仍游刃有余,体现出其传统陆权的优势,并希望利用本次危机阻止甚或扭转冷战结束以来西方不断在东欧压缩其战略空间的态势。由于军事冲突得以控制,美俄围绕乌克兰危机的地缘战略博弈发展到地缘经济领域。俄罗斯利用乌克兰对其经济依赖的加强,对乌东部地区实施援助。美国则派出专家帮助乌克兰实施经济改革,促使其进一步倒向西方,同时与欧洲共同加强对俄罗斯的制裁。面对乌克兰危机中大国地缘战略博弈的新态势,中国应当积极谋划自身周边外交,落实新一届政府提出的一系列周边外交和经济倡议,扩大经济影响,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20.
克里米亚在历史上曾出现过独立的国家组织,也曾多次在周边大国之间转手。经过多年征战,十八世纪80年代被并入俄国。克里米亚在1954年被赫鲁晓夫赠送给乌克兰之前,从来没有属于过乌克兰。克里米亚脱乌入俄,使俄罗斯夺回了控制黑海和亚速海的战略要地,这有利于提升其大国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