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村运动后,韩国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近年来,面对韩美自由贸易协定(FTA)给韩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韩国政府又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保证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本国农民的利益,基本实现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步提高。其中,韩国最大的地区自治团体京畿道政府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制定的农业政策颇具代表性和典型性,主要包括"养活农业"政策、"富裕农民"政策和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农村政策,为我省正在深入推进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许多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韩国的“新村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一个重大的命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法酝酿过程中,中央曾派考察团到拉美考察城市化问题,到韩国考察“新村运动”。拉美一些国家由于城乡差距过大,在城市中形成大量贫民窟,这是中国必须设法避免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特别强调城镇化必须“健康”发展,即含此意。韩国“新村运动”的实践,则让中国的高级智囊们形成了一种认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同时是可以避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城乡发展差距拉大的。据权威人士透露,赴韩国考察“新村运动”的专家们回来后形成了“关于韩国‘新村运动’的考察报告”和“关于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两份报告,为中央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一五”期间的七项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法酝酿过程中,中央曾派考察团到韩国考察“新村运动”。韩国新村运动的实践证明,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同时,可以避免城乡收入差距、城乡发展差距拉大的问题。本文以韩国新村运动为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思路。一、韩国新村运动的主要内容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实施了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到1970年代其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已初见成效,人均GNP十年翻了两番。但是,韩国在实施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时,忽视了…  相似文献   

4.
20世纪1970年开始,韩国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新村运动.韩国新村运动的主要内容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修建桥梁、改善道路设施;二是建造新房,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三是实施农村改水、改电、改气工程,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四是推广高产水稻品种,促使农业增效;五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合作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韩国新村运动30多年来,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同步增长,城乡经济实现同步发展.2004年,韩国人均GDP达到14000美元,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1:0.94.韩国开展新村运动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得到联合国有关组织的关注和肯定,得到发展中国家的重视,先后有130多个国家派出人员参观、学习.韩国的新村运动,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如下启示.  相似文献   

5.
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迅速推进了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致使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衡,农村问题十分突出。除了经济上的差距。大批农村年轻人纷纷涌入大城市也;中击着农村原有的传统文化、伦理和秩序。韩国政府和学者们经过科学论证。组织实施了促进农村建设与发展的新村运动。新村运动的重要内容、精神实质.就是通过教育来启发和唤醒农民自主、自立、勤勉、合作精神,激发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农民自身的潜在能力.包括策划、组织、管理、维护、改善、提高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末,韩国农业发展严重落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民土地经营规模小,农业科技投人不足;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引发诸多城市问题;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凸显.随着韩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取得成功,政府财力增长,已有能力支援农业和农村,以便缩小城乡差距.于是,在朴正熙总统的倡议下,韩国政府自1970年开始发起了"新村运动".通过大力倡导"勤勉、自助、合作"理念来振奋农民精神,以农民自主为基本动力,以政府支援为辅助措施,带动农民进行新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7.
韦廷柒  孙德江 《探索》2007,(5):152-154
韩国新农村运动(下称"新村运动")是20世纪70年代初开展的一项社会性运动,其核心内容是建设"城乡和工农关系密切的和谐社会".韩国"新村运动"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增加了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和谐构建.韩国"新村运动"成功经验为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前线》2007,(9)
"中国不必到韩国来学习‘新村运动’。"说这句话的是韩国前总理、现任韩国"新村运动"中央会会长李寿成。理由是,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已经准备好了,农村发展的社会环境已经成熟,不必再学韩国。韩国"新村运动"的起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之后,韩国新村运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于韩国新村运动的认识,可谓“仁智各见”。实际上,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着手的韩国新村运动对韩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的化解和  相似文献   

10.
论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与统筹城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与城乡经济发展具有密切的内在关系,二者互为因果,相互推动,共同发展。我国实现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要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以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为核心,通过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一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二是积极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三是转变传统工业化观念,促进第二、第三产业与城乡工业协调发展;四是充分发挥政府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家培 《当代贵州》2007,(17):32-33
如果说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普遍性的趋向,那么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应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对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程度不高的贵州来说,工业对农业、城市对乡村还不仅是一个反哺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并促进工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就此问题,贵州省农业厅厅长黄加培和省委政研室副主任李昌来给出了共同的答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70年代,韩国开展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村运动",在推进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创造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传奇模式。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的务实做法和成功经验,对山西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工与农、城和乡这两大关系正在实现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4.
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及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骏 《探索》2006,(3):79-84
从1970年开始,韩国开展了以“共同富裕”为核心的新村运动,帮助韩国农民改造农村、摆脱贫穷,迄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韩国开展的新村运动,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习、借鉴韩国开展新村运动的成功做法和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加速推进,城乡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大人民群众从基本温饱逐步向讲求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益寿延年方向迈进。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城镇范围也在拓宽,失地的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成为加速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的劳动力大军,同时也加大了城市的就业压力。与此同时,随着城市中国有企业的改制,一些与先进生产力不相适应的工业企业的关、停等各种原因也导致了部分劳动力的歇业,就业难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6.
“工业反哺农业”问题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两个“趋向”——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  相似文献   

17.
范啸 《奋斗》2006,(5):23-23
日本和韩国同属东亚国家,农业、农村有许多的相似之处。自上世纪60年代初至今40多年间,两国分别实行了“新村运动”和“国民经济倍增计划”,  相似文献   

18.
县一级是宏观与微观、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连结点 ,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权巩固的基础。就目前而言 ,县域经济发展只能走以工业经济为支撑、以工业化来促进城市化的路子 ,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在国家治理和村庄治理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而同属东亚的日本和韩国在历史上与我国有相似国情,两国开展的新村运动取得了开发农村、发展农村的重大成效,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一、日韩新村运动中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的治理经验和共通逻辑(一)日本新村运动中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的经验1955年日本开展的第一次新村建设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确定推行区域,二是建设新村推进体制,三是加大对新村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1967年日本制定了针对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称为"第二次新村  相似文献   

20.
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客观上承担了为工业化提供积累的任务;当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自身积累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反哺农业的能力,进而适时推进由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向工业反哺农业的转换,是工业化国家的普遍做法,也是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之道。从我国当前的现实来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已经成为必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年利润已经突破一万亿元,工业从自身的发展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支持农业的发展是完全可能的。北京经过多年的发展,工业水平和城市实力显著提升,也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和能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已成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趋向,做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工作,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