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盗抢犯罪是最为常见的侵财犯罪,也是对人民群众人身及财产安全影响最广泛的犯罪。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我们防控盗抢犯罪提供了新的视野和路径,有助于提升盗抢犯罪防控的效率。然而当前运用大数据技术防控盗抢等犯罪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升大数据技术在盗抢犯罪防控中的作用,既是大数据时代犯罪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犯罪防控的主力军——公安机关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犯罪学的实证研究一直受到我国犯罪学界的高度关注。大数据的兴起,更是为犯罪学实证研究带来了重要机遇。借助文献计量方法,通过梳理2008-2018年的犯罪学实证研究论文,对近些年来我国犯罪学实证研究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描述。犯罪学实证研究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进步,也存在数据获取困难、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对策评估缺失、成果转化困难等问题。应当通过完善犯罪数据的共享制度,建立稳定的犯罪数据库,以保障犯罪数据的获取;通过促进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加强实证方法和技术的应用;通过推动对策评估的开展,增加评估研究的科学性;研究视角转向微观层面,相关研究转向因果研究,提升实证研究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国外犯罪学中,对于犯罪学概念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即对于犯罪概念的界定,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于犯罪概念界定视角的探讨;我国犯罪学界则主要集中在是否择取刑法的犯罪定义与对于犯罪学所采纳的非刑法犯罪概念如何界定。我国犯罪学犯罪概念研究应从拓展视域、注重国内与国外刑法犯罪概念的差异、坚持学科一致的方法论立场、联系犯罪变化趋向四个维度展开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白领犯罪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领犯罪的产生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 ,但是我国犯罪学对它的研究仍然赶不上时代的发展。本文尝试给出白领犯罪的概念 ,分析白领犯罪的犯罪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为推动犯罪学理论的发展做出微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犯罪学的基础性问题。这类问题的争论并未在学界达成共识,也影响到犯罪学理论和学科的发展。对犯罪学研究对象的争论起源于对犯罪概念的定义、内涵和外延的争论。犯罪学与刑法学学科界限的争论突出了犯罪现象研究的重要性。在犯罪原因研究与犯罪现象研究孰为核心的争论中,犯罪学家们发现缺乏犯罪现象研究的犯罪原因研究逐渐失去了基础,理论发展陷于停滞。在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价值判断的争论中,都显现出犯罪现象研究的基础性作用。所以犯罪学研究对象应当回归以犯罪现象研究为重心。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犯罪学应控制和减少犯罪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学科任务决定了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现象,但是,当前我国犯罪学对犯罪现象的研究存在着结构性缺失,即注重对"初级犯罪现象"的研究,忽视了对作为犯罪对策效果的"次级犯罪现象"的研究,从而导致犯罪学理论体系在完整性上存在缺陷。要完善犯罪学研究对象的结构性缺失,应当从两个方面着手,在理论上构建犯罪(刑事)学科一体化;在实践中加强对犯罪对策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我国犯罪学存在若干认识误区,在科学性方面有待加强。犯罪概念方面的误区表现在混淆了研究对象层面上的犯罪和概念层面上的犯罪,过于追求犯罪概念的精确化,忽视犯罪概念的心理学考察。研究方法方面的误区表现在认为犯罪是不可以量化的,量化就是有数据,忽视测量量具的标准化,认为犯罪研究是纯客观的。在犯罪学体系方面,传统犯罪学体系因其逻辑结构的大众化、通俗化和易滥用性不利于犯罪学往纵深方向发展。建立在关系哲学和实证分析基础上的关系犯罪学成为当今犯罪学体系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8.
犯罪信号是指部分特定犯罪行为和社会失序事件,象征社会失序和潜在犯罪活动,易引发公众的犯罪恐惧心理和社会失衡情况。生态犯罪学关注犯罪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将犯罪信号作为因变量提出实证犯罪控制手段,即通过外部情境设计和环境因素改变以达到犯罪控制的目的。论证犯罪信号的研究价值和犯罪学意义,使用数据和实例推导犯罪控制的演进过程,能够为我国犯罪学实证研究和犯罪控制实践提供切实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犯罪信号是指部分特定犯罪行为和社会失序事件,象征社会失序和潜在犯罪活动,易引发公众的犯罪恐惧心理和社会失衡情况。生态犯罪学关注犯罪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将犯罪信号作为因变量提出实证犯罪控制手段,即通过外部情境设计和环境因素改变以达到犯罪控制的目的。论证犯罪信号的研究价值和犯罪学意义,使用数据和实例推导犯罪控制的演进过程,能够为我国犯罪学实证研究和犯罪控制实践提供切实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时代发展、犯罪、侦查三者构成了一个动态发展系统。犯罪与侦查不仅进行交互性影响,且在社会与时代大背景的影响下或主动或被动地发生着演变。在大数据时代,犯罪、侦查以及二者的关系正在发生动态的变化。此时,既要理性看待侦查的片面性与滞后性,又要在注重降低犯罪率的同时兼顾侦查效益,还要理性评价大数据在侦查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大数据技术的普遍应用,新型犯罪越来越多。这些犯罪行为和传统意义上的犯罪行为在形式上有较大不同,因此,采用传统的执法模式应对这些犯罪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对规范化执法也产生了较大影响。研究在大数据技术普遍应用的情况下,提高公安规范化执法水平,有效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稳定,十分必要。本文对目前公安执法规范化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据此针对在大数据时代环境下如何改进公安执法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中国犯罪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将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中国犯罪学应当在如下若干重要课题上加强研究 :进一步加强犯罪问题基础理论研究 ,提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深入有关犯罪问题专题研究 ,为与犯罪作斗争的实践服务 ;改进犯罪学理论研究的方法 ,提高犯罪学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论犯罪的研究角度及犯罪学的学科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的研究角度是犯罪研究选择的取向,也是对犯罪问题认识的重要途径。研究角度选择的正确与否,对研究结论的正确性有直接的影响,这是一个科学性的问题。笔者主张对犯罪进行多角度的考察。犯罪学学科的性质决定犯罪学学科的归属与地位,涉及其作用与价值,影响其学科发展。犯罪学学科性质与犯罪的研究角度、研究对象及内容的关系极为密切,通过对犯罪学研究对象的分析,可以对犯罪学学科性质获得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犯罪地图是警察的“眼睛”和智能防控的向导。相对欧美各国犯罪地图在线公开的丰富实践,犯罪地图在我国能否公开亟待展开理论探讨。作为数据开放浪潮的产物,犯罪地图公开能为民众安全生活提供行动参考,通过传播防控知识消除被害恐惧,以信息化技术助力警民互动,并构成犯罪大数据精细化、智能式及综合性应用的重要标志。针对犯罪地图公开的四种质疑,通过对照实验,澄清了犯罪热点仅凭经验即可认知的误区,剖析了不法分子利用犯罪地图的观点存在的合理怀疑,发现了被害人地点隐私在我国城市高密度区域受侵犯的可能性较低,阐明了犯罪地图公开并不会加剧被害恐惧的理由。因此,决策者应顺应大数据时代数据开放的发展趋势,积极推进犯罪地图公开的试点,探索出适合我国的犯罪地图公开之路。  相似文献   

15.
编按:1996年10月18日在北京大学法学楼,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举办了《当代中国治理犯罪研讨会》,雷洁琼副委员长、全国人大法工委副主任胡康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刘家琛、最高人民检察院反领局长罗辑等中央政法机关负责财志以及犯罪学与刑法学界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雷老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中中犯罪学研究会成立以来,在组织犯罪学理论研究与宣传普及方面,做了大最细致的、深入的工作,充分发挥了犯罪学理沦研究的作用。与会其它领导同志及专家学者均就如何打击,预防,改造犯罪作了有益的探讨,现将中国犯罪学研究会…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犯罪学研究方法的检视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学作为一门专门以犯罪这一特定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有其自身的研究方法。在我国,由于研究方法落后所导致的整体研究水平偏低的现实,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犯罪学学科的发展。只有当我们处理好了研究方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才能够真正地促进我国犯罪学学科的发展和完善。犯罪学的研究方法不仅对于犯罪学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司法工作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通过各种方法对犯罪现象、特点进行分析,找出其发展规律,可以帮助司法实务部门制定刑事政策,更好地打击和预防犯罪。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时代,基于技术视角与利益考量,刑法应当对企业数据权予以更多的保护与规制。从犯罪对象以及犯罪手段方面来看,中国现行刑法对有关企业数据权的规定存在明显的弱项与盲区。近期,我国刑法应当在扩大保护对象与强化惩罚两方面对企业数据权予以保护;远期,我国刑法应当重点关注危害国家数据利益的非法提供、转移基础数据的行为,数据垄断行为,以及不法控制、损害个人自由选择权的数据极权行为。  相似文献   

18.
犯罪学研究的首要问题就是犯罪概念如何界定,文章从学科界限、犯罪动态研究与实证研究的角度,比较了我国犯罪学研究中的两种犯罪概念的各自特点,认为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应根据刑法的规定为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犯罪学历经百年风雨历程,逐渐形成了包含犯罪学基础理论、犯罪生物学、犯罪心理学、犯罪社会学、犯罪统计学、被害人学、犯罪文化学等分支学科组成的枝繁叶茂的大家庭。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犯罪学能够始终保持蓬勃的生命力,其秘诀在于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和通过整合的方式令犯罪学知识不断得到扩充。方法的创新与知识的整合是与犯罪学发展相互伴随、唇齿相依的两个重要方面。新型研究方法的运用必然产生出新的知识,同时新的知识被纳入犯罪学研究场域也会带来研究方法上的革新。故此,我们应注重科际整合的研究模式及跨学科研究方法在犯罪学理论及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犯罪学尽管以犯罪为直接的研究对象,但是,最终却是以人为作用对象。因此,犯罪学比一般的社会学更具有人的属性。在犯罪学研究中主张“价值无涉”原则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因为犯罪学本身就包含着一种价值评判,从对某种犯罪的否定评价到对该种犯罪现象进行的研究,从对桌种犯罪原因的揭示到对某种预防、控制犯罪手段的采用,都不可避免地涉及价值评判的影响。对犯罪学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把握犯罪学发展的现在和未来,更好地实现预防犯罪和打击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