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炳辉素描 我采访罗炳辉时,他已是红军中的高级将领,但他仍保持着普通士兵的作风.他充满了幽默感,说自己一向喜欢打仗、过艰苦而又有危险的生活.我觉得他讲的都是真话.他性情乐观豁达,身材魁梧.除冯玉祥将军之外,他是我所见到的中国人中最高大、最健壮的.我猜想,他那高大身材、昂然气概以及与众不同的眼神,大概都是从他的云南高大健壮的山区部落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  相似文献   

2.
沈鹤 《党建》2021,(8):69-70
"人生最快慰的是真正勇敢地牺牲个人的一切利益,最热诚努力地为民族独立、自由解放而斗争,尤其要为劳动大众的解放和利益,以真理、正义、公道为人类的幸福而斗争."这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指挥员罗炳辉为之奋斗一生的诺言. 罗炳辉,1897年12月22日出生于云南彝良大河区一个农民家庭.1915年,罗炳辉参加滇军,曾投身于护国战争.在部队中,他严于律己,常早起勤奋练功,练就过硬本领.由于武艺精湛、作战勇敢、战功突出,罗炳辉连连晋升,从二等兵成长为营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3军营长.  相似文献   

3.
韦尔斯: 贺龙是红军领袖中最有魅力、最难以捉摸的一个.他率领的湖南游击队常常是神出鬼没,每到一个地方,犹如一阵旋风刮过,给各地留下了无数的传说.我见过的每一个人都讲述过一个关于他的故事,而且没有一个是完全相同的.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贺龙有着最令人惊叹的个人生活,他还有一位极富魅力的姐姐--贺英,她是一名军官.  相似文献   

4.
罗炳辉,红九军团军团长、八路军副参谋长、皖南新四军第-支队副司令员。1946年,罗炳辉病逝于解放战争前线,被党中央追认为“立功尤著”的红军高级将领和抗日名将。1979年,以罗炳辉为原型,拍摄了经典电影《从奴隶到将军》。1989年,罗炳辉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3位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相似文献   

5.
马明 《党史文汇》2009,(1):1-1,4-13
新中国第一代著名劳模李顺达同志离开我们已近26年了,但是他那身材魁梧、说话洪亮和淳厚朴实的高大形象,时常闪现在我的眼前,特别是他那信念坚定、品德高尚的伟大精神,仍然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相似文献   

6.
“李德义,他可是王塘村的大忙人。不一定能找到。”不出县宣传部同志所料,第一次和李德义取得联系时他正在固原市与陕西商人洽谈王塘村售草的事儿。第二天,记者才找到了这个大忙人。高大健壮的身材,黑红的皮肤,言行举止处处透露出农村领头人的精干与务实。  相似文献   

7.
李仲群 《党史文汇》2002,(10):40-40
尾声 颐和路,南京有名的住宅区.幽静、整洁的街道上,高大的法国梧桐掩映着座座形式优美的西式小楼.那是初夏一个休息日的上午.一辆小轿车停在颐和路11号门前.从车里走出来一个壮年的将军,他举手按响了大门门铃.  相似文献   

8.
1989年11月,中共中央军委确认了毛泽东、朱德等33位军事家,罗炳辉名列其中。罗炳辉是我军一位从奴隶成长起来的杰出军事家。《从奴隶到将军》这部电影,就是根据他的亲身经历创作而成的。如同他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一样,罗炳辉入党也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正杨厚珍(1908—1977),江西瑞金人。1929年参加攻打吉安,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前,任中央机关合作社主任。1934年10月参加长征,途中因敌机轰炸负伤。新中国成立后,曾在文化部体育用品工厂当厂长。杨厚珍四五岁时便被裹了小脚,成了地道的"三寸金莲"。但考虑到她是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的夫人,组织特批她随部队转移。刚出发时,走不了几里路,杨厚珍就走不动了,只好骑在罗炳辉的马上。由于她的身材又矮又胖,罗炳辉的马又高  相似文献   

10.
韩钢  王勇  程异孝 《党建文汇》2010,(10):25-25
坐在面前的秦少异,身材并不高大,也没有豪言壮语,唯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他一再表示:“我真的很普通,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工作!”就是这样一个自称很普通的机关干部,在省总工会保障部工作期间。  相似文献   

11.
他下班回家时,儿子也放学回家了.儿子让他买布郎吃,他说什么布郎,儿子说一种水果,美国进口的.他说哪有这样东西,儿子说有,我同学都吃了.他说既然有这种东西,说不定人家会送我们,你看看人家送的东西里面,有没有这种布郎,儿子没去看,儿子说没有,里面只有荔枝、龙眼、芒果,没有布郎.他说没有怎么办呢?你吃荔枝吧,那是水果之王.儿子说我不吃荔枝,我要吃布郎.他跟儿子说话时,一个人笑着走了进来,来人喊他一声钟局长,一脸卑谦.他不是很熟,便说你是?来人说我是××呀,上午来找过你.说着.把一个包放在他跟前.他好象想起来了,便说你是××呀,又  相似文献   

12.
裴华 《党史纵横》2004,(5):29-30
1988年8月26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时任日本首相的竹下登时,随同来访的参议员金丸三郎向邓小平转交了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的一封亲笔信. 接到这封信后,邓小平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中.他满怀感情地对金丸三郎说:"请你回国后代我向福田赳夫先生问好.我和他见过多次,我们两人都是交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的当事人."  相似文献   

13.
李海文 《党史文汇》2002,(10):19-21
问:您是什么时候参加革命的?怎样认识彭真的? 答:我认识彭真比我二姐张洁清早.姑姑张秀岩是李大钊的学生,在大革命时就参加共产党,投身革命.我们兄妹都受姑姑的影响参加革命,所以毛主席说,她改造了一个家庭.我是1 934年开始接触革命的人和书,1 935年参加"社联",那时我上高一,16周岁.1936年暑假后,学校把我和另外参加革命活动最积极的同学,以旷课等"罪名"开除了.我就到天津找我的姑姑张秀岩、姑父李铁夫.他们是天津党组织的领导人.我那时候最佩服的是我的姑父李铁夫.李铁夫是朝鲜人,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在朝鲜被通缉,站不住脚了,才到中国来,并参加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者,那真是完全彻底,他把中国革命事业看成自己国家的革命事业.他对我的教育和他的为人,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  相似文献   

14.
毛主席对我谈起他的三大志愿,并说:“我这个人啊,好处占百分之七十,坏处占百分之三十,就很满足了。”毛主席的衣食起居都由我们工作人员照顾,他与我们朝夕相处,结下了很深的感情。毛主席经常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你们在我身边、我对你们的感情比对孩子们还深。”毛主席的卫士们成了他最亲近的人。毛主席入睡困难是众所周知的,他有个习惯,就是在睡觉前要和  相似文献   

15.
1945年 5月 9日,陈云在中共"七大"大会上结合自己在延安时期主持中央组织部和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两方面工作的经验,讲了三个问题,即讲算账、做交代、讲本行.他坦率地说:我当中央委员已经十多年了,有两条教训,第一条是要有实事求是、分清是非的精神;第二条是对当大官要有正确的态度.把我参加革命这 20年算一算 ,没当中央委员时没欠什么账;当了中央委员反倒欠了一大堆账,收支一抵,亏实很大.他提出,要想到你当的是什么性质的官,你的本领同这个官配不配.他认为,当官越大担子越重,越要以普通劳动者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是这样主张的,也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岳父吴嘉民将军诞辰100周年,不知不觉间他老人家离开我们已经快14个年头了.但他的高大形象,他的音容笑貌,他的殷殷教诲都深深烙在我的心底,对他老人家的思念一直伴随我度过了十多个春秋!  相似文献   

17.
海外来的爆破专家 京郊通县.一辆冒着黑烟的老式柴油小汽车,碾着冰碴,缓缓驶进车站. 车门开处,走下一个20多岁、瘦高身材的年轻人来.他身上虽然裹着当地人常穿的黑棉大衣,但举手投足之间却给人以一种与其穿着不符的感觉.他踏着积雪,穿过县城惟一的一条大街,拐进一条小胡同,在一家门檐上写着"和平旅店"4个大字的店门前停住,抬头看看,进门穿过店堂,径直走到里间的账房前,轻轻敲了两下窗户.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我专门在合肥拜访了全国战斗英雄边子正老人.他身材中等,儒雅清秀,步履稳健,耳聪目明,除了那微染轻霜的华发,看不出竟是位年近八十的人.他说话温言细语,略带山西口音,和人们想像中的英雄不大一样,而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  相似文献   

19.
正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军团长、八路军副参谋长、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的罗炳辉,是著名的红军高级将领和抗日名将,也是经典故事影片《从奴隶到将军》主人公罗霄的人物原型,1946年不幸病逝于解放战争前线。1989年,罗炳辉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3位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戎马一生、英年早逝的罗炳辉功勋卓著,家喻户晓,关于他遗存的一些珍闻轶事也被传为美谈。  相似文献   

20.
“我回来了!”爽朗的笑声携着一股冷风,伴着团长高大魁梧的身躯从门外扑了进来。妻子赵静迎上来接过他刚脱掉的皮夹克,嗔怪地笑道:“可真稀奇,你今天怎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