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实践》2019,(7)
<正>我来自呼伦贝尔巴尔虎草原,是一名在基层服务的司法行政干警。1994年,我父亲转业到了呼伦贝尔市司法局,在接受公务员学习培训过程中,父亲特别认真,我记得特别深,有一次他抱着一摞书像一名小学生一样骄傲地告诉我他考了第一名。那一年我13岁,也就是在那一年我对司法行政工作有了朦胧的认识。我通过勤工俭学完成了4年的大学教育和5年的留学深造,  相似文献   

2.
1993年10月8日的天空是阴霾而飘雨的,我心爱的妈妈离开了我们,去了一个未知的世界.妈妈走的那一瞬间,爸爸没有哭,直到我抱着两岁的弟弟站在他面前,才看见他那纵横的泪水.那年爸爸50岁.  相似文献   

3.
75岁的武丕承坐在沙发上,深情地凝视着墙上挂着的一幅照片。他已患轻度偏瘫,单靠自身是很难走下住家的楼梯的。每日,身为太原化肥厂的离休干部的他都望着墙上的那幅照片长久地出神。那是他的荣耀,那是他的光彩,那也是他幸福时刻的永久留念。那是1959年5月7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  相似文献   

4.
在吉林工业大学,有一位35岁的青年博士,他就是共产党员李建华。他两次出国两次归,赢得了人们深深的敬佩。 1978年,李建华以全县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走出了生他养他的那片热土——吉林省乾安县一个普通村庄,来到了吉林工业大学。从此,他凭着自身的天赋和拼搏,走上了一条通往成功之路。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学  相似文献   

5.
对于家资百万、商海“游泳”20余载的夏学元来说,一切赞誉都不曾令他心动。但去年“七一”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宣誓的那一幕却让他永生难忘。因为从那一刻起,他多年的夙愿变成了现实,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现年45岁的夏学元是山丹县霍城镇西关村人。1978年,高中毕业的夏学元当了一名乡聘教师,一干就是7年。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山乡时,他产生了一股弄潮戏水的强烈愿望。1985年,他毅然辞去了“公职”,当起了个体户。尽管那时他还没有多少钱,但他那颗“教师心”让  相似文献   

6.
权欲酿杀机     
1996年6月28日上午,一颗正义的子弹射穿了时年39岁的案犯高永成那罪恶的脑袋,结束了他可耻的生命。 (一) 高永成,男,中共党员,江苏省灌南县张店镇腰庄村一组人。他高中毕业即入伍当兵,3年后退伍回乡。因为他有文化,在部队锻炼过,人又聪明能干,回乡第二年便被吸收进村领导班子,历任村团支部书记、民兵营长、分  相似文献   

7.
著名军事家刘伯承元帅与战将贺庆积将军,不仅是师生关系,而且都是在战场上痛失了一只眼睛的指挥员。 贺庆积将军今年已86岁了,每当谈起他崇敬的师长刘伯承元帅时,他那仅有的一只右眼就流着激动的泪水,深情地说:“刘帅虽然离开我们好多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和他那沉静智慧的形象,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特别是他的军事著述乃是我军的宝贵财富,在我军现代化建设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秀梅 《党史纵横》2006,(12):46-47
他,11岁亲历长征;50年后,他时刻心系那条地球上的红飘带,用心来重新走过长征路,充盈其间的足迹都凝聚在纸页上,成为一行行深沉而又灵动的诗句;他以一个红军战士的名义,在为后人打捞那沉淀于岁月深处的真实的历史,传承着长征精神。他就是沈阳军区原文化部部长张云晓,一位离休后笔耕不辍,用诗再次亲历长征的老红军战士。有好的土壤,便生出诗的幼芽桌上,是一本新诗集——《诗的红飘带》,油墨飘香。“启开通往记忆的闸门,便看见一条红飘带似的征途。”就是这条红飘带,牵引着一个已经84岁的老人,至今还走在长征的路上……这是他的履历:1933年11岁…  相似文献   

9.
在河北省一提起“麻将书记”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就是原阳原县委书记张新政。 张新政,1953年5月出生在塞外张家口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17岁那年,他就投入“革命洪流”,凭着聪明能干,勤于钻研,很快便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20岁入党;刚满30岁就出任万令县委常委、宣传部长;34岁任尚义县委副书记、县长;36岁任张家口地区文化局长;38岁登上了阳原县委书记的宝座。  相似文献   

10.
1993年3月:人民选择了他 1993年3月底,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86岁高龄的程思远先生,再次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盛夏时节,程老在他那英式寓所典雅而庄重的客厅里,愉快地接受了我这位专程从福州来的记者  相似文献   

11.
在那风雨飘摇的时代.一名年仅15岁的少年离开生他养他的故乡沙县夏茂镇,参加了红军,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就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空军原司令员张廷发。  相似文献   

12.
爱的交换     
赵玫 《党课》2011,(16):77-78
那往事于我是毕生的,而我却未曾对父亲提起过。 那是个深秋的季节,满地落叶。那一年我16岁。父亲刚刚从“牛棚”放出来,而我在一所中学里等待分配。我们这一届在1970年毕业的时候,居然有可能留在城里工作而摆脱上山下乡的命运。这是所有16岁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所梦寐以求的。刚刚获得有限自由的父亲更这样期待着,他不愿在好不容易的团聚之后又面临家人分离。  相似文献   

13.
十几年来,他一心回报父老乡亲,用实际行动回报那片生他养他的黑土地,通过村企共建,把昔日贫穷落后的前杜村变成了如今富裕文明的小康村。他就是现年55岁的王绍  相似文献   

14.
1937年夏,在陕北高原的一个普通的窑洞里,美国女记者尼姆韦尔斯采访了中共创始人之一的董必武。她是著名记者斯诺的夫人。令她惊讶的是,眼前这位比自己大近20岁,已是知天命的老人,竟洋溢着青春活力,在他那历尽岁月磨难的脸上,没有一丝老态,尤其是他那迭宕起伏,充满着神奇色彩的遭遇深深吸引了这位来自大洋彼岸的女记者。她请董老谈谈自己不同反响的经历。  相似文献   

15.
他今年刚刚38岁,却已在乡镇党政“一把手”的位置上干了七八年了。他那果断的决策能力,干练扎实的工作作风,超常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着他任职过的乡镇干部, 他的所做所为也在百姓中间有口皆碑。他就是张掖市甘州区上秦镇党委书记马海荣。  相似文献   

16.
李琦  冯真 《求是》1995,(14)
50多年前,李琦在延安西北文工团工作。一天,团里美术组组长石鲁拿给李琦一本不知他从哪里借来的画册。从那包裹之严密和他递给李琦时的慎重劲儿看,显然这画册既珍贵又来之不易。打开一看,是《徐悲鸿素描集》。十几岁的李琦还是头一次知道徐悲鸿这个名字,但那画册上精湛的素描,一下子俘虏了他。  相似文献   

17.
永恒的路     
孙东尘 《实践》2007,(10):9-10
今年55岁的于永恒,是通辽市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一名普普通通的客车驾驶员。几十年来,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走出了一条永恒的路。在他身上发生的一个又一个故事,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深刻内涵。折射出一种时代不可或缺的精神风貌。咱得像个工人的样子在客车驾驶员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于永恒一干就是27年,而且干出了名堂,干出了光彩。他27年如一日,苦恋着自己的工作,执著地沿着自己认定的路不断前进。于永恒文化不高,但倔犟好强,是那  相似文献   

18.
血证     
铁证如山 1946年10月。南京 “南京大屠杀”的主犯、前日军第六师团长谷寿夫在南京军事法庭审判中,一口否认“南京大屠杀”一事。政府号召市民们检举日军罪行。 23岁的吴旋正失业在家,听到消息后,他情不自禁地跑进家里,从床下拖出那出那只旧皮箱,翻开一件件的衣服,一本令人胆战心惊的相册静静地躺在箱底。为了这本灰黄色的硬皮相册,他提心吊胆地度过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 1941年,为了混饭吃,吴旋参加了汪伪交通电讯集训队,住在毗卢寺的佛堂里。 一天清晨,吴旋起来上厕所,走进禅院低矮的茅房,他眼睛一亮,砖墙下的茅草丛中,有一  相似文献   

19.
18岁那年,他从大上海来到北大荒,成了一名插队知识青年;27岁那年,他从深山老林走进孙吴县城,成了一名自来水管道维修工.此后的32个寒来暑往,把一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豁牙露齿的小老头,但他仍坚守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仍默默地给身边的后生们打着样儿.为此,人们叫他"老水牛",他知道那不是贬意,可觉得不沾边儿--就这45公斤的身板,一年四季没个干净利索时候,整天"泥猴儿"似的,跟"老水牛"那健壮的美好形象挨得上吗?有人跟他掰扯:"瞧你一天到晚‘拖泥带水'的,特别是耶股吃苦耐劳、埋头苦干的实在劲儿,不像水牛像什么?"他听了,只是无声地憨笑一下--那是他最寻常的表情.  相似文献   

20.
弹片的记忆     
15岁,他被抓“壮丁”去打仗,家人都以为他死了。然而,他不仅活着,而且成了一名新四军的战斗模范。不过,他的确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前不久,在他头部太阳穴附近发现半个世纪前战争岁月中留下的一片弹片。最近,这位名叫魏金华的耄耋老人向我们讲述了他那壮怀激烈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