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监督形式,是民众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和社会事态进行评说、披露及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它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达到纠正错误,改进工作的目的;否则,就会事与愿违。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把握好“度”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作为公共话语的新闻,其结构既直接地与社会实践和新闻制作的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又间接地与新闻媒介的机构环境、宏观社会环境联系在一起。荷兰新闻传播学者托伊恩.A梵.迪克所著的《作为话语的新闻》一书以报纸新闻为蓝本,从话语分析的角度重新阐释了新闻理论的话语意义。即一方面是新闻工作者对新闻文本的制作和构建,另一方面是受众对新闻文本的理解和认知。通过话语分析的方法,从两方面相契合的“新闻文本”出发,作者集中论述了“新闻的话语如何区别于其他的话语形式”和“新闻的话语为什么区别于其他的话语形式”两个问题,并且通过话语和认知结合的跨学科研究,突显了其对效果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闻”一词最早出现于何时?新闻学界对此还存在着种种不同的见 解。本文综合各家之说,通过认真考证,廓清了“新”、“闻”及“新闻”的词义,以此为基 础,证实“新闻”的使用始于公元 705年唐代神龙年间的孙处玄。被许多人指认为“新 闻”一词源头的唐末李成用,在公元900年前后于其诗中使用“新闻”一词,应当被看 作是历史上首次在军事新闻信息传播中运用“新闻”指称军事新闻。  相似文献   

4.
新闻与情报二者可以说是信息的一对孪生儿,具有共同的内涵。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情报,从广义上说,信息就是情报。狭义地讲,情报是指专职情工人员关于对手一方情况的报告。“情况的报告”和“事实的报道”,所负载的都是信息,都是信息的一部分,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新闻是公开的;情报具有一定机密性,在保密期限内不能公开。(2)新闻是由新闻媒介传播的;情报,因为其机密性,不能由新闻媒介传播,而是由特殊的渠道传递的。(3)新闻的传播对象是广大群众,传播范围越广,社会效益越大;情报的传递对象是特定的,必须按照秘密等级传送到相应范围。范围太小,发挥不了情报作用,太大造成泄密,又会给事业带来损失。  相似文献   

5.
王建华在《华人时刊》第5期上撰文说,某省一贫困县的新领导一上任,便响亮地提出了“以新闻树形象,把本县建成新闻大县”的口号。于是乎,从县、乡(镇)到村、组,通讯员遍地开花;动员会、现场会、报告会以及产生的政治效果、经济效果等新闻充斥各类宣传媒体。对于“增光添彩”的新闻作者,县里不惜重金奖励;大大小小的新闻单位,一律“红包”伺候。文章指出,这位“新闻大县”的领导,无非是想通过制造满天飞的新闻稿件,让人看到自己的所谓政绩。至于新闻是否真实,全然不在话下。“官出新闻,新闻出官”,“新闻大县”的领导对此作出了形象的诠释。谨…  相似文献   

6.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的报道”。但有些已经过去的事实,只要能从中找出让受众关心、感兴趣的事,那些“旧闻”同样具有新闻价值。有些事件过去了几年、几十年才予以报道,仍成为令受众动心的热点新闻、抢手新闻。这样的报道在当今的报刊上并不鲜见。这说明,新闻的“新鲜性”不单指时间上的新,还包括内容上的新。同样,在人大宣传工作中,巧妙地利用“旧闻”写新闻,也可以增加稿件的信息含量和可读性,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而且这样的稿件往往容易得到编辑的青睐,命中率较高。那么,如何利用“旧闻”写新闻呢?  相似文献   

7.
随便翻阅报刊,会发现不少有关廉政、秉公办事一类的“新闻”。如某地在粮食收购、棉花收购中不给农民打白条;某机关工作人员秉公执法,不循私情;某领导干部拒收贿赂若干次、拒绝公款宴请若千次等等。此类“新闻”见多了,总让人生出一些异样的感觉。 新闻界行家曾这样解释“新闻”的涵义:“狗咬人”不算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然  相似文献   

8.
蔡丽新 《群众》2013,(12):44-45
深化“走转改”,是新闻工作者践行群众路线、提高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近段时间,苏州市新闻战线把推进“三察一转”活动作为新闻战线深化“走转改”的有效途径和特色实践,通过活动切切实实地解决问题、转变作风,增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新闻战线推进“三察一转”活动,重点围绕深入“察舆情、察民情、察己情”,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两会”是一座“新闻富矿”,也有人形容“两会”是新闻人的“阿里巴巴藏宝洞”,只有在亲历了“两会”报道之后,才会真正懂得这其中的含义和意味。的确,“两会”汇聚了全国和各地各条战线的精英.形成了一座巨大的新闻场。代表委员参政议政时的精彩高论和献策建言,就像一座随时供记者发掘的新闻“宝藏”。但是要想真正有所收获,却并非顺手拈来那么简单,同是上会记者,采写出来的新闻作品却有高下之分、优劣之别。  相似文献   

10.
李潮坤 《公安研究》2007,149(3):71-76
当前公安新闻舆论引导存在三个突出问题:新闻媒体“袭警”事件频频发生,公安机关与新闻媒介的沟通存在误区,缺乏有效的应对负面报道的新闻舆论引导机制;公安机关有效开展舆论引导工作面临三个方面困难:公安民警的综合素质难以在短期内适应动态新闻舆论引导工作的要求,缺乏明确的关于公安新闻危机的定性判断标准,公安机关在处理新闻危机时缺乏法定依据。针对上述问题和困难,提出构建公安新闻舆论引导长效机制八项具体措施:完善新闻舆论监督立法,规范公安新闻舆论监督制度;构建警方与媒体的沟通联谊机制,争取新闻舆论支持;建立公安新闻资源管理机制,实现公安新闻舆论管理正规化;规范公安新闻舆论信息处理机制,找准公安新闻舆论引导的着力点;实行公安新闻舆论预测制度,增强公安新闻舆论引导工作的主动性;科学建立网络公安新闻舆论引导工作机制,组建公安网上评论员队伍;构建警察形象危机处置机制,及时消除负面影响;开展应对媒体能力的教育培训,提高公安民警的新闻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在长期从事和领导新闻工作的实践中,十分重视利用报纸等新闻媒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将它视为办好报纸的三个重要条件之一。邓小平的新闻批评观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新闻思想中关于新闻批评的论述,是邓小平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开展新闻批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首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办好报纸的重要条件之一。邓小平认为,“办好报纸有三个条件:结合实际、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①邓小平在主办《红星报》过程中,为我党报刊的优良传统增添了新的内容,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重视在报刊上…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承担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四个“牢牢坚持”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方针原则。其中,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事关党的新闻事业的方向;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精神脊梁”“定盘星”,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党和政府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要求;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3.
治理媒介化时代,“新闻执政”已成为成功的政治和治国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新形势下党的重要执政方法.公安机关作为政府重要的职能部门,同样需要通过“新闻执政”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公安机关的组织形象和执法公信力.“新闻执政”语境下公安领导力的提升,不仅是完成各项公安工作任务的需要,同时也是应对新闻媒体的环境变化、实现“新闻执政”的需要.为此,一方面,需要通过自主学习,增强公安领导干部的新闻意识和媒介认知;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系统培训、完善考核选拔、建立健全机制等途径,促进、引导、保障公安领导力提升.  相似文献   

14.
非事件性新闻的论争由来已久.新闻改革的深入,使得论争已逐渐由理论层面波及实践层面.“非事件性新闻”本身提法欠妥;其实质是一种与客观报道相对应的理性报道方式;这种报道方式应坚持“理附于事”的报道原则;与客观报道相比,对其时效性要求应有所宽容.  相似文献   

15.
舆论监督与“维护形象”□刘恩启目前,新闻传媒正在遵循十五大精神,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不少省市颁布有关章程,要求新闻媒介加强和完善舆论监督,河北省要求批评报道不少于1/5。随着那些违背中央方针、损害群众利益、贪污腐败、违法违纪事件的曝光,舆论监督已成为...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1,(8):3-3
没想到,今年的大暑时节,盛产新闻。如,键盘落无声之时,北京的雨仍在有声绘色,据北京“师”级天气预报员分析,今年较往年,雨量已超四倍以上,专业用语应为水深过220毫米。新闻。  相似文献   

17.
在西安的报纸上,细心的读者常会看到,不少跟公安有关的新闻出自“通讯员郭席谦”之手。跟在“本报讯”的后面,“通讯员郭席谦”的大名一气儿出现了二十多年,直到现如今。那么,郭席谦到底是个什么人呢?见到他,您一准儿大吃一惊,原来,郭席谦已经岁数一大把,是个已退休七年的老民警。老郭原先是西安市公安局碑林分局户政科的民警,退休后被原科室返聘,专门搞宣传,写新闻稿。老郭每天仍是早上8点钟准时推着自行车进分局的门,跟没退休一样。老郭写稿,属于“小米加步枪”,与“飞机、大炮”叫板。在干新闻的人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汽车…  相似文献   

18.
提起屈效东,宁陵县人都知道他是位颇有成就的新闻爱好者和乐为百姓说实话、办实事的县政协委员。那么他是怎么“创办”“新闻学校”的呢? 屈效东的“新闻学校”是个没有围墙的学校。1993年,重视宣传工作的宁陵县逻岗乡领导把屈效东请去,让他担任乡通讯组组长。屈效东经常带队下乡采访,认真为通讯员改写稿件,讲“写作经”。在他的指导下,逻岗乡三四年内,在中央。省、市级报刊上发稿300多篇,有的稿件还获得了大奖。于是,很多人就慕名来找屈效东学习写作。渐渐地,大家就传屈效东开办了个“新闻学校”。后来,从这个“学校”…  相似文献   

19.
董育中 《前进》2004,(5):19-20
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确立,是搞好党的新闻工作的前提条件。我们的新闻事业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统领,就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工作的灵魂,要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教育作为当前开展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基础核心,在整体推进和相互联系中搞好“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当前全国新闻战线正在开展的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三项教育”活动,是用一根红线贯穿起的有机联系的整体,这根红线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它是“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基础。从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自打假以来,新闻报道中的ABC现象(即用英文字母ABC代替新闻中五要素的某些要素,令人真假难定)日渐减少,“某某”现象仍势头不减,诸如某单位、某集团、某商业中心、某影楼,等等。至于王某某、张某某、李某某,则更是屡见不鲜。 “某某”现象所以得不到有效的遏制,究其原因是,它和“ABC”现象有所不同,后者在新闻中没有合法地位,而前者有时出于某些特殊原因,新闻中人物的姓名不能显示,只有用“某某”代替。由此而出现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