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总统布什11月6日在华盛顿“全国民主基金会”成立20周年大会上发表演讲时宣布,美国将对过去实行的中东政策进行调整,决心在整个中东地区推行“迈向民主自由”的中东新战略。布什强调,美国能否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对推动整个地区的“民主化”进程利害攸关,因此,美国在伊拉克作出的“牺牲”是值得的。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布什在演讲中公开敦促美国的传统盟友沙特和埃及推进民主改革,并对约旦、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曼  相似文献   

2.
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击败民主党候选人杜卡基斯当选为美国第41届总统之后,许多政治分析专家都认为布什得益于里根在两届总统期间使美国经济持续发展,使社会各阶层居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因为布什是里根的副总统,人们自然认为他会保持和发展这个局面。但作为新总统,布什能否保持和发展里根在8年里所创造的经济“奇迹”确为世人所关注。  相似文献   

3.
美国总统布什在他上台的几个月中,可以说所做 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要世界跟着布什的意志 转。 他主政以来,发表了有关对朝鲜、中东、波黑等一连串“新政策”,打乱了世界原来的秩序,使原已开始露头的“地区和平”的曙光消失殆尽,重又陷入了紧张和混乱。 人们不禁要问:是要地球跟着布什转还是布什跟着地球转?  相似文献   

4.
自6月4日亚喀巴首脑会议后,在美国布什政权施加的压力下,以巴双方均采取了一些被认为是“积极的”、重建信任的举措,由中东和平“路线图”方案指引的政治进程的确出现了些许令人感到兴奋的进展。然而,由于该方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将遇到更多不可测因素,因此,“路线图”能否把以巴地区引向“两个国家、两个民族在安全与和平中共存"的最终目标仍有待时间检验。就“路线图”现阶段实施情况而言,主要面临来自两方面的考验。  相似文献   

5.
华盛顿专电 8月12日上午,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宣布,美国、墨西哥、加拿大3国贸易谈判代表就北美自由贸易区问题达成协议,历时一年半的贸易谈判结束。布什称这一协议“标志着北美大陆新时代的开始”,“将进一步打开墨西哥、加拿大和美国市场,创造就业机会和促进3国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1月31日,美国总统布什发表了《国情咨文》。在外交政策部分,布什围绕三个关键词细述了2006年美国的对外政策。它们分别是民主、核问题和能源。民主:说爱不容易布什再次高调扛起支持所谓民主运动宣言的大旗,更加直白地称有意“烹制”  相似文献   

7.
美国总统布什2月19日至21日对韩国进行其上台以来的第一次访问。综观布什与金大中总统就双边关系、朝鲜半岛局势等问题的会谈结果,双方在一定程度上修补了因布什的所谓“邪恶轴心”论引起的不和谐关系,但在一些问题上分歧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8.
印美两国关系近年快速升温,但要说已到了“亲密无间”还为时尚早 2006年元旦一过,印度外交部的工作人员就要忙碌起来,准备在2月份隆重迎接一位特殊的贵宾——美国总统布什。这是6年来美国总统首次访印,也是布什2001年入主白宫后第一次踏足新德里,此前布什也曾多次访问亚洲,但都与印度“擦肩而过”,让印度政府怏怏不乐。  相似文献   

9.
云杉 《瞭望》2005,(51)
“颜色革命”挑战主权国家。 在2005年1月20日的就职演说 中,布什明确提出“要在全球传播民 主,结束世界上的暴政”。格、乌发生 “玫瑰革命”、“橙色革命”后,美国 国务院公开承认自己在这些“政权更 迭”中“发挥着中心作用”。事实表 明,力图建立“没有边界的、全球性 的新美利坚帝国”,以长期确保无人 能够动摇其单极世界霸权格局的战 略,将在布什第二个任期内继续推 进。  相似文献   

10.
对于布什而言,今年的大选更像是对其执政4年政绩的全民公决。对于克里来说,能否在未来3个月让选民更多地了解自己,是他能否最终入主白宫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谋杀布什案     
丁文 《瞭望》1993,(22)
科威特专电美国前总统布什4月14日至16日对科威特进行了一次难忘的访问。严密的保安措施布什出访科威特,科威特是把他作为“英雄”来接待的。科威特派了专机接送。第一次科威特专机去休斯顿,因离开休斯顿后不久,机翼发生故障,专机被迫将布什一行送回原地。一天后当专机将布什接来科威特时,全城居民倾城出动,有的是全家老小自发地乘车走上街头。他们手持科、美国旗和花束欢迎布什的到来。布什从科国际机场到下榻的白杨宫途中,  相似文献   

12.
通过拉拢“新欧洲”,制约“老欧洲”离心倾向,遏制俄罗斯,加强对欧洲控制美国总统布什借出席八国峰会之机,风尘仆仆,穿梭欧洲,先后访问了捷克、波兰、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以及意大利,但重点在东欧,显示了“新欧洲”在美国政府外交棋盘上的分量。在波、捷,布什与两国领导人讨论的重点自然是备受争议的反导计划问题。美  相似文献   

13.
俄美关系的总趋势是美攻饿守。美攻是为了扩大“冷战”成果,俄守是为了缩小“冷战”失败的损失受美国总统布什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预计将于7月1日到访缅因州肯纳邦克波特的老布什夫妇豪宅,并与布什总统进  相似文献   

14.
美国新总统布什上台不足一个月,就急匆匆地对美国的老对头伊拉克发动了第一次军事打击行动。尽管他本人宣称这只是“例行的行动”,然而,这次空袭目标不在美设立的“禁飞区”,而是直指首都巴格达附近的通讯指挥中心;这次行动除直接参与的 24架美战机和 6架英战机外,还出动了 50架各种飞机参战,行动规模可谓“空前”;空袭事前得到总统批准、进行情况及时禀报总统、事后总统立即对外公开表态。仅从上述几点,人们就不难看出,这是布什新政府精心谋划的行动,决非“例行”公事。 对外炫耀武力几乎是美国历届政府的“爱好”,布什新政府…  相似文献   

15.
《瞭望》2003,(48)
事件美国总统布什21日正式结束了对英国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布什此行是20多年来美国总统首次对英国进行的国事访问。访英期间,布什与布莱尔重点就伊拉克局势、打击恐怖主义和谋求国际支持等问题进行了磋商。日本防卫厅22日首次制订并公布了日本自卫队“部队行动基准”,以便对派遣到伊拉克执行任务的自  相似文献   

16.
乔治·布什即将入主白宫,人们关注着他将如何实现他在大选中提出的“和平与繁荣”战略。美国经济连续6年增长的势头,是布什在大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经济问题也将恰恰是布什就任总统后将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难题。 布什面临的经济难题主要有四。一是庞大的财政赤字。据美国联邦财政部10月28日提供的估计数字,  相似文献   

17.
华盛顿专电 1990年9月9日上午10时,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富丽堂皇的总统府内,美国总统布什伸出手迎着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走去。“你好!很高兴又见到你。”布什握着戈尔巴乔夫的手说。  相似文献   

18.
《瞭望》2003,(36)
自“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的外交政策一路走来,发展成今天这样一种局面。那么,世人是如何来评价这些外交政策呢? 美国人说,“布什的政策使美国变得更强大了,但世界各国包括美国的朋友在内对美国的隔阂却加深了。”非洲人说,“布什完全不重  相似文献   

19.
晓棠 《瞭望》2007,(23)
在淡出人们视野将近一年之后,佐利克被布什总统提名出任世行行长美国总统布什5月30日正式宣布提名前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担任世界银行新行长,以接替因陷入“女友门”丑闻而将于6月30日离任的现任行长沃尔福威茨。在淡出人们视野将近一年后,这位曾经的美国务院二号人物再次高调出镜。  相似文献   

20.
新春伊始,美国总统布什对中日韩三国进行了访问,此举寓义深刻,表明布什政府的亚太政策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正如外国舆论所说,此次布什访问东亚其实是为制定未来“接触亚洲”政策而迈出的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