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褚世民 《奋斗》2012,(7):56-57
克山土豆以种薯“克山白”(克新一号)而闻名省内外,继而“全面”牌马铃薯获国家认证。“克山土豆全面”家喻户晓,克山土豆深受大众喜爱。2010年,克山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评为“中国马铃薯种薯之乡”。  相似文献   

2.
克山病是一种地方性心肌病,于1935年在黑龙江省克山县被发现.20世纪50年代是克山病发病最严重的时期,急性发作的患者多在数小时或一两日内死亡,且死亡率高.抢救病人、控制克山病,是当时医学界的新课题.1953年,时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副教授的于维汉,成了破解这个前所未见的医学难题的第一人.他把毕生精力投入这项事业,成为全国闻名的克山病防治专家.  相似文献   

3.
常程 《新长征》2009,(10):18-21
1992年1月17日,一列火车从北京站出发,向着祖国的南方奔驰而去。这是一列没有编排车次的专列,除了中枢机关和随行人员之外,没有人知道专列载的什么人,更没有人会想到这趟专列的南方之行,在共和国的史册上会写上那么浓重的一笔。专列上的主人公,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相似文献   

4.
正邯郸市丛台区位于邯郸市中心城区。丛台区,因武灵丛台而得名。丛台区内文化遗存丰富,毛泽东主席专列停靠处便是其中颇负盛名的一处。毛泽东主席专列停靠处,坐落于邯郸市中华北大街现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内,包括专列停靠区和中央领导同志及工作人员就餐休息区两部分。为便于党和国家领导人专列在邯郸停靠,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距邯郸火车站5  相似文献   

5.
前奏 1953年12月27日晚.一列专列载着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毛泽东.悄然驶出北京站,向南疾驰而去。专列的目的地是杭州.他到杭州是进行一项重要的工作——主持起草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  相似文献   

6.
平凡 《党史博采》2009,(6):24-28
<正>毛泽东坐上美国送给老蒋的专列/天津铁路线上发现了一枚手榴弹/毛泽东冻得缩拢双手直哈热气/毛泽东忽然感到头晕目眩大汗淋漓/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登上了前往莫斯科的专列,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出国之旅。  相似文献   

7.
徐钢  田过  董志强 《实践》2006,(5):35-38
呼和浩特经蒙古、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捷克至德国法兰克福的国际集装箱物流专列开辟了一条连接亚欧的陆路国际大通道;一列列满载煤炭、石油、钢铁、化工等物资的火车运往大江南北为祖国建设做贡献;伊利、蒙牛奶制品专列开往江南大地带去北疆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7,(3)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迅猛,农产品的营销也乘上了"互联网+"的东风。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发展大省,应该抓住这次机遇,解决具体问题,创新发展模式,以农产品为抓手,以"互联网+农产品"为方向,秉承特色发展道路,优化新型人才队伍,促进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健康发展。文章在供给侧改革的指导思想下,以黑龙江省克山县发展"互联网+农产品"营销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现状,主要就"供给侧改革"定义,克山农产品营销问题及解决对策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赵文生 《世纪桥》2011,(8):44-51
早在1930年,就有一名中共党员从海伦来到克山活动。据齐齐哈尔市党史最新研究成果,江桥抗战时,在马占山部活跃着两名中共党员。在11月19日马占山部退至克山时,这两名中共党员是否亦随部队撤至克山,目前无从知晓。  相似文献   

10.
<正>马铃薯是菜还是粮?在1月6日举办的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丰富多彩的马铃薯主食制品令人大开眼界。马铃薯全粉占比40%的馒头、面包,马铃薯花生冰冻曲奇、马铃薯榛子千层酥、马铃薯芝士蛋糕等,都颠覆着人们对小土豆的认知。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马铃薯主粮化发展,努力推动形成马铃薯与谷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土豆有望成为稻米、小麦、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粮作物,种植面积将逐步扩大到1.5  相似文献   

11.
苏联专列专程到满洲里迎接毛泽东 1949年12月,毛泽东首次出访苏联。12月6日上午8时,毛泽东坐着新中国第一列代号为9002的专列驶出北京西卣门火车站前往满洲里。  相似文献   

12.
在毛主席专列上的日日夜夜姚淑贤我原是铁路部门的一名医务工作者,因工作需要从1953年到1964年在毛主席乘坐的专列上工作了近十年。对毛主席的伟大人格有了较多的认识,深为他的高尚品德和情操所感动。作为党和国家的缔造者,他简朴的生活作风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相似文献   

13.
1974年7月17日夜,毛泽东从北京火车站登上了专列,开始了他生前的最后一次离京巡察。  相似文献   

14.
晓庄 《党史文苑》2004,(11):30-31
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1992年1月17日,新年伊始,88岁高龄的邓小平乘坐专列悄然出京,奔驰南下。专列穿过广袤的华北平原,跨过滚滚奔流的黄河、长江,抵达五省通衢武汉,稍息片刻。又穿过三湘四水,越过巍巍五岭,直抵南海之滨。十二天后,专列又沿浙赣线北上进入江西境内,从西至东穿越赣鄱大地,在江西新余、鹰潭略作停留后,继续前行,于2月2日抵达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在历时一个多月的南方行程中,邓小平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说,先后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发出了震撼世界的时代强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15.
1984年1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杨尚昆的陪同下,中央政治局常委、中顾委主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到广东视察。任仲夷、刘田夫乘坐他的专列一起南下。专列经广州时,我和广东省委、广州军区负责同志到火车上去看望了小平  相似文献   

16.
1974年7月17日夜,81岁的毛泽东从北京火车站登上了专列,开始他生前的最后一次离京巡察。  相似文献   

17.
《党史天地》2006,(3):55-55
赴上海路上翻车 1971年8月下旬,也就是庐山会议批判陈伯达一年之后,毛主席到南方巡视,把部分省市的领导找去谈话。谈话内容对外绝对保密,当时我们也不知道。9月3日,毛主席的专列到达杭州,汪东兴,张耀祠把我和南平、熊应堂叫到毛主席专列上,毛主席批评了我。直到9月10日下午,毛主席才离开杭州。 9月19日晚我回到家里,跟爱人和9岁的小女儿住了一晚。  相似文献   

18.
谭健 《当代党员》2011,(8):43-45
2011年4月5日零点,德国杜伊斯堡市,一辆满载两万多台“重庆造”笔记本电脑的专列,徐徐驶进火车总站。  相似文献   

19.
《党的文献》2004,(1):29-39
离开江西庐山后,毛泽东的专列先到长沙,停在支线休息.15日到了武汉.16日,他批阅了汪东兴就庐山会议上跟着主张要毛泽东当国家主席所犯错误而写的第二次书面检讨,并约汪东兴谈话.  相似文献   

20.
去年一六一团鹿场繁育率达86%,适龄母鹿产仔成活率达98.5%,育龄母鹿产仔成活率达100%,分别比两年前提高了一倍以上。 1992年建场的一六一团鹿场位于巴尔鲁克山中,海拔1300米,冬寒夏短。自1994年推行分群定额管理、明确指标、责任到人的承包方案后,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