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著名的辩证法家,但其哲学中却有不少的形而上学思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矛盾观上的抽象性赫拉克利持以他特有的敏锐和智慧的眼光,直观到了自然和社会中的许多对立和矛盾,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概括和总结。他不仅认识到“统一物是由对立面组成的”“对立物存在于同一东西中”“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o而且认识到对立面相反相成、互相依存、互相联系的原理,指出如果没有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没有疾病也就无所谓健康,没有好事也就无所谓坏事,没有饿…  相似文献   

2.
辩证法不是抽象的形而上学原则,而是对客观现实的辩证关系的深刻反映,是具有实践意义的具体的辩证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表明:列宁关于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法实质的规定是对辩证法的最有普遍意义的最高层次的概括;对辩证法实质的不同理解,是“两极相联”、“对立面的统一”,还是“对立面的斗争”、“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导致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辩证法运用上的重大差别;辩证法的实质问题是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的关键环节。 列宁《哲学笔记》出版以后,对辩证法实质问题的探索与争鸣促进了辩证法理论的全面发展。但近几年来,在一些论著中,广泛存在着一些流行论点,这些论点经过论著者的“理解”、“引申”或“推论”,就作为对辩证法问题的定论强加在列宁头上,使人们误以为这就是列宁的结论。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在于论著者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  相似文献   

3.
唯物辩证法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辩证思维方式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但核心的东西,仍然是如何坚持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观点。列宁在他的《哲学笔记》中讲过,辩证的思维,要求“在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就是说,我们在观察一切矛盾现象时,不能片面地把矛盾一方孤立起来去了解,而应该把它同矛盾的其他方面联系起来作统一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它的特点和本质。因为事物的特点或特殊的本质,只有在同其  相似文献   

4.
“辩证法是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面怎样才能够同一,是怎样(怎样成为)同一的,——在什么条件下它们是相互转化而同一的,——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该把这些对立面看做僵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该看做活生生的,有条件的、活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列宁《哲学笔记》第111页)“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  相似文献   

5.
1938年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提出并坚决捍卫的哲学命题“对立面的斗争”,其实是扭曲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核心思想。他这样做是事出有因的。20世纪20年代、30年代苏联严重混淆社会和党内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用暴烈的手段搞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进行一系列的政治大清洗,由此,斯大林得出的结论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必然持续出现“阶级斗争尖锐化”的现实,认为这是普遍的“发展规律”。“对立面的斗争”是斯大林——苏联模式的哲学升华。只要我们重温一次经典作家关于“矛盾”、“对立面”问题的论述,答案也就自然明晰了。  相似文献   

6.
在矛盾同一性问题上,一直存在着许多分歧,我认为产生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未能把同一性的内容与形式相区分。矛盾的同一性有内容与形式之别,其内容就是对立面内部的“共同之处”。马克思在批判蒲鲁东的错误观点时问道:“这两种对立的力量怎样调和呢?怎样使它们取得一致呢?能不能在它们中间找出哪怕是一点共同之处呢?”(《哲学的贫困》第29页)在这里马克思清楚地把对立面的“共同之处”看成对立面“取得一致”、表现出“调和”的内部根据和要素,显然,这就是矛盾同一性的内容与实质;而对立面由于存在这种“共同之处”在相互关系中表现的“一致”与“调和”则是矛盾同一性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梁美华 《求索》2007,(7):52-54
家庭的和谐与否,对社会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家庭权力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家庭观念与现代家庭观念之间存在矛盾,通过“和而不同”的理念协调各种矛盾,构建和谐家庭。  相似文献   

8.
成汝信 《岭南学刊》2007,1(1):104-106
张尚仁先生《矛盾辩证法质疑》一文中关于“矛盾”一词出处的引文有误,对“矛盾”一词原义的理解欠妥;“矛盾”这一概念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不容质疑;和谐不是“同,”而是“和,”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而是正确处理矛盾。  相似文献   

9.
一 结构矛盾与怪圈现象 社会主义社会整体或人民内部的各有机组成部分、因素、方面之间的关系,从矛盾的角度进行抽象,就是结构矛盾,如市场调节与计划经济、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民主与集中的矛盾等。结构矛盾的突出特点,首先是这些矛盾不会消失,因而不能运用使矛盾消失的解决方式。其解决的方向,应是使矛盾关系达到相互协调、和谐与相互促进。其次,这些矛盾在其运动过程中容易出现“怪圈”现象,即对立面交替成为突出方面,处于恶性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10.
翻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毛泽东,他们在讲矛盾规律时,都是既讲对立面的对立,又讲对立面的统一的,所以矛盾规律又称对立统一规律。提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其前提就是承认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两对矛盾,所以才产生改造的问题和在改造中要注意和谐发展的问题,因为这种改造,并不是为了破坏和毁灭自然或社会,而是为了把自然和社会改造得更加符合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三个和谐发展,不但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而且符合实践的需要。翻开邓小平改革开放年代的著作,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除“改革”、“开放”两个…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出现了掩盖矛盾创“和谐”、排斥竞争保“和谐”、否定革新求“和谐”等三种形而上学的倾向。我们必须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既要坚持团结和谐又要正视矛盾问题,既要坚持互利共生又要鼓励正当竞争,既要坚持社会稳定又要激发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12.
冯友兰先生的哲学体系中含有丰富的和谐思想,他的和谐思想一方面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思想,是对中国古代和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又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从而形成他的独特的和谐观。他在早期提出了一种合乎中道的人生观,并试图建立一种合乎理性的社会生活。在《新原人》中提出人生"四境界"说,认为一个人如果达到了天地境界,就是"自同于大全"的人,从而使自己和宇宙合为一体。又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中提出客观辩证法的两个对立面的矛盾统一,就是一个"和"。"仇必和而解"是客观辩证法,并认为这是中国哲学的传统和世界哲学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论矛盾辩证法——兼与张尚仁教授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景泉 《岭南学刊》2007,1(1):100-103
既对立、斗争,又统一、同一的矛盾是世界发展的根本动力和辩证运动的本质。对此,黑格尔和马克思两位辩证法大师作了充分而深刻的论证。毛泽东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继承和发展了辩证法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把矛盾与和谐、对立与和谐结合起来,通过正确处理矛盾,化解对立而求得和谐。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批判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卫红 《理论月刊》2002,1(4):16-18
马克思指出,黑格尔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神秘的外壳”指的是以独立的思维或观念为载体的辩证法,“合理的内核”则指的是以现实的事物或物质的东西为载体的辩证法,后一种辩证法正是对前一种辩证法的颠倒。但是,人们一直从旧唯物主义的观点理解“现实的事物”或“物质的东西”,把“物质的东西”仅仅理解为费尔巴哈式的物质客体。其实,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新唯物主义,按照马克思的理解,无论是“现实事物”,还是“物质的东西”,都是作为对象性的东西纳入到人的实践活动中的,尤其是生产劳动中的。因此,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就不是用物质客体去代替思想客体,而是用人的实践活动代替黑格尔的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15.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能协调发展或是怎样协调发展一直是人们的讨论点。在贵州提出打造“工业强省”的理念时,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话题。其实,这二者之间存在相互矛盾又相辅相成的辩证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任何事物和社会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结合体。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强调:“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和谐与不和谐就是社会矛盾运动过程中两种相互对立的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作为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是在和谐与不和谐两种因素的矛盾运动中前进的。因此,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定要掌握和谐与不和谐的辩证法,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作“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在两者的矛盾运动中,处理好和谐与不和谐的关系,尽最大努力增加和谐因素,尽最大努力消除不和谐的因素,但又决…  相似文献   

17.
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唯物辩证法基本理论形态经历了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辩证法、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列宁的“要素”辩证法、斯大林的“特征”辩证法、毛泽东的矛盾辩证法以及邓小平的“发展”辩证法,呈现着由客体形态向实践形态、由单一形态向多样形态的发展趋向。认识这一演进逻辑,对于辩证法理论创新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中柱 《岭南学刊》2006,4(1):38-42
不能简单地把思维方式的性质看成只是由社会性质决定的。否定辩证法、革命辩证法、矛盾辩证法都是对辩证法实质的规定。和谐思维是辩证思维的组成部分,辩证思维适用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潘卫红 《岭南学刊》2008,4(1):75-78
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是两种不同的"矛盾之说,"但二者对矛盾范畴的基本理解是一致的,即矛盾双方的对立是一种抽象的对立。随着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辩证法的引入,由于受到传统形象思维的影响,人们把辩证矛盾理解为一种类似矛与盾的一对一的具体的对立统一,这是对辩证矛盾范畴的一种误解。要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辩证法,需要首先消除这种误解。  相似文献   

20.
对于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或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学说,历来存在两种基本的理解。一种是本于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的理解。在这两部著作中,恩格斯把辩证法界定为“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①。恩格斯的辩证法定义是以“物质一无论”为本体论背景、“反映论”为认识论背景的。由此,他把物质自身的辩证法确定为“客观辩证法”,人们头脑中的辩证法确定为“主观辩证法”,后者乃是对于前者的反映户自《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之后,特别是本世纪30年代苏联哲学界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体系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