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志愿服务作为公民参与社会治理、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公共事务效能、增进社会公益的重要方式,被视为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志愿服务法的调整范围、志愿服务管理体制问题是志愿服务立法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应当充分总结地方立法的实践经验和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独特规律,本着有利于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立场寻求妥善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发展迅速,在很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志愿服务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结合这些问题,未来我国志愿服务有几大发展趋势值得关注:志愿服务发展社会化程度加深;志愿团体、民间公益组织独立性增强;志愿服务的资金来源多元化;志愿服务人员职业化;志愿服务活动法制形成体系;志愿服务向联合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厦门作为一个旅游宜居的休闲城市,其志愿服务体系已经相当完善。本文从城市休闲文化视角出发,探讨了当前厦门青年志愿服务对休闲文化影响的现状及尚存问题。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厦门的志愿服务已深入人心、初具规模、日趋规范,市民对青年志愿服务持基本满意态度。另一方面,厦门市的青年志愿服务在推动城市休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这样的问题:主体单一,集中于在校学生;针对性差,缺乏品牌项目;服务方式单一,创新动力不足;宣传力度不足,影响范围有限。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分六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推动厦门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发展迅速,在很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志愿服务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结合这些问题,未来我国志愿服务有几大发展趋势值得关注:志愿服务发展社会化程度加深;志愿团体、民间公益组织独立性增强;志愿服务的资金来源多元化;志愿服务人员职业化;志愿服务活动法制形成体系;志愿服务向联合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志愿服务的概念界定、志愿服务与精神文明建设、志愿服务与民主治理、志愿服务与服务学习、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志愿精神的培育、志愿服务教育功能的发挥、志愿者个体发展三个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笔者认为今后志愿服务研究将更多地趋向于实证或实际的研究,或者说更多的研究将涉及志愿服务的功能及如何发挥上来。此外,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将增多,其中志愿服务的立法保障、志愿服务的教育保障、志愿服务与社会保障等问题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志愿服务的概念界定、志愿服务与精神文明建设、志愿服务与民主治理、志愿服务与服务学习、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志愿精神的培育、志愿服务教育功能的发挥、志愿者个体发展三个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笔者认为今后志愿服务研究将更多地趋向于实证或实际的研究,或者说更多的研究将涉及志愿服务的功能及如何发挥上来。此外,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将增多,其中志愿服务的立法保障、志愿服务的教育保障、志愿服务与社会保障等问题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志愿服务立法的核心内容与法律规范设计的基础。志愿服务主体制度包含志愿服务组织认可制度、志愿者认可制度和志愿服务对象认可制度;志愿服务运作制度包含志愿服务中请与审核制度、志愿服务协议制度,志愿者招募制度、培训与派遣制度、志愿服务信息记录与质量评估制度;志愿服务信息制度包含志愿服务信息公开与共享制度、志愿服务主体信息保护制度:志愿服务保障制度包含志愿服务风险告知与保险制度、志愿服务政策保障与经费保障制度;志愿服务激励制度包含志愿服务表彰制度、志愿者公共设施优惠制度、志愿者优先招生招录制度;志愿服务责任制度包含志愿服务私法责任制度、志愿服务公法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志愿服务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志愿服务的管理体制尚不明晰;长效性、品牌化的志愿服务活动远未满足社会需求;志愿者的权益保障和激励机制不成熟;群众志愿服务的参与率低.在现阶段,志愿服务事业需要政府以新的思路进一步推动.政府要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在志愿服务领域应该重点实施“五个一”政策:扶持一批志愿组织、推出一批专项计划、建立一批志愿服务中心,成立一批研究机构,制定一部法律.  相似文献   

9.
社会治理的目的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志愿服务是解决社会问题不可或缺的手段,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工具,因而成为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志愿者在参与社会治理中面临着常态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项目不够普及,志愿者领袖人数不足,志愿服务被误用滥用,风险管理未受到足够重视等问题。使用志愿服务须坚持公益性、谨慎性、自愿性、合法性四个原则。要发挥志愿服务在创新社会治理中的作用,须大力培育志愿者领袖,加强志愿服务风险管理,建立统一的志愿服务行政管理架构。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近年来举办的一些大型赛会活动过程中,诞生了城市志愿服务站点这一志愿服务形式和载体,在赛会结束之后面临着成果转化和后续发展的问题。2010年亚运会结束后,广州市将站点更名为志愿驿站并常态化运行,其中越秀区在志愿者招募工作上进行积极创新,其经验值得深入调研、分析和总结推广。此外,可以通过城市志愿服务站点招募工作,构建学生志愿服务生涯对接平台和机制,使志愿组织实现人力资源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青年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实现有效的个体心理调适是新的时代性课题。针对青年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应该展开辩证的、理性的分析,立足志愿者个人心理特点,借助政府及相关社会组织的指导和协调,构筑适应志愿服务活动的新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2.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课程化是指在大课程观的指导下,建立一种由显性和隐性两大类,学科、活动、环境三大课程板块构成的课程体系,学科课程作为基础,活动课程作为核心,环境课程作为重要补充。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课程化在思想认识、资源支持、系统管理等方面存在困难,只有正确认识课程化,成立课程实践指导委员会,实施协调共进运行模式,建立课程化网络平台,才能促进我国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走向规范化、专业化、长期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志愿服务国家性立法的缺位,导致青年志愿服务中的诸多纠纷日益暴露。根据我国青年志愿服务的立法现状和我国地方性志愿服务立法的有益尝试,借鉴志愿服务成熟国家的立法经验,要健全我国青年志愿服务法律保障机制,目前亟须做好三项工作:(1)出台《志愿者组织法》,规范青年志愿者组织;(2)科学细化青年志愿服务的责任;(3)明确保障青年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志愿服务是青年群体进行现代社会参与的一种有效方式,青年群体参与志愿服务不仅满足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内在需求,而且能够强烈、有效地作用于全社会。青年群体通过志愿行动产生社会行为引领效应;青年群体倡导志愿精神产生社会价值引领效应;青年群体传播志愿文化产生社会风尚引领效应。如今,青年群体在参与志愿服务中产生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精神正成为全社会的普遍诉求,引领和推动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宁波志愿服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为志愿服务体系的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但在提升和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对此,应根据宁波志愿者队伍的实际,从管理、资金、激励、培训、宣传等几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宁波志愿服务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社区志愿活动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这项活动不仅推动了和谐社区的建设和发展,而且也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目前,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已初具规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一定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这一社会实践形式还存在一些问题。研究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意义,探讨其存在的问题,运用协调关系模型探索提高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实施效果的路径,目的在于不断推动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深化。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志愿者组织不断发展和壮大,成为志愿组织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从大学生心态入手,研究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现状及健康发展的对策问题进行探究,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及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青年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面向,志愿服务是公民社会健康状况的晴雨表。青年志愿服务从培养公民意识、促进公共参与、提升人际关系能力与职业适应性、促进就业以及预防反社会行为等方面有力地促进了青年发展。因此,政府应通过完善志愿服务立法,扶持和培育志愿组织,引入服务学习课程以及鼓励家庭志愿服务等措施推展青年志愿服务,促进青年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