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党员干部是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掌舵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其精神之"钙"。但近年来,我们部分党员干部出现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问题,不同程度的陷入贪腐漩涡,严重影响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其成因是多方面的,如国际环境的影响、西方意识形态的入侵、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以及信仰教育的弱化。因此深化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需要改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始终保持警惕、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生态等。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科学把握当今文化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宽广视野,做出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为新时期新阶段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全面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担当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责任,奋力开创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整体逻辑,即:必须明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必须明确"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一主线;必须明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一灵魂;必须明确"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主旨。作为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重要论述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战略目标放在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同等重要地位,表明了党中央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重大发展,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将…  相似文献   

5.
十七届四中全会就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出了战略部署,特别指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基层党员干部准确完整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关系到我国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推进。当前我们要针对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按照《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的要求,提高认识,创新形式,促进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高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理论素养.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重要指示,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战略目标放在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同等重要地位,表明了党中央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深刻全面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又一重大发展,也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我党对社会主义改革规律和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这对于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改革事业、科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三大文明的相互区别和对立。马克思主义认…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伟大的实践呼唤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推动伟大的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孕育和催生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引中国人民胜利前进的一面旗帜.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引我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也是指引我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武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胜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吹响了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号角。因此,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好十六大精神,就必须扎扎实实地认真研读十六大文件,真正弄清十六大究竟提出了哪些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把思想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同心同德地完成十六大确立的各项任务。本文试就党的十六大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谈点个人的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10.
浅议民主党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是对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深化和拓展.这种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体现实有机统一的整合性认识,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原则,又牢牢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条件和国情,是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人性化要求的最真切、最具体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犯罪心理结构"之争,已经集中在"犯罪心理"或"犯罪人心理"这个焦点上.反对"犯罪心理结构"者认为,犯罪心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犯罪人心理在很多方面(甚至一切方面)同守法公民没有区别.因此,犯罪心理学实际上是一门研究"犯罪人心理"的学科.这是一种违反逻辑的、必将导致取消犯罪心理学的推论.  相似文献   

12.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3.
厘清了村委会"海选"与"直选"的定义,阐述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并联系村委会换届选举实践,分析"海选"与"直选"的利弊.总体而言,海选更能体现民意,更具发展前景,但实行"海选"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要加强引导,避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存在着"电子"与"政务"定位不合理的问题,这必将导致电子政务的职能和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出来。正确理解电子政务的本质,摆正"电子"与"政务"的关系,改革政府机构的管理模式,将是现阶段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语境中的"世界文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歌德这个“世界文学”的肇始者并没有对“世界文学”进行界定,而马克思、恩格斯也没有对“世界文学”的具体内涵做出说明,从而导致后世研究者关于“世界文学”提出了各种看法和主张。在一个“世界性”与“民族性”分别都需要重视的“全球化”时代,我们需要拥有一种“世界性”的眼光,抓住机遇,努力建设“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17.
陈伟 《理论前沿》2006,(8):13-14
“青春创业行动”是一项以激励青年创业、帮助青年就业再就业为主要内容的工程,文章对“青春创业行动”的“四轮马车”模式做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增强学生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公安司法实践中的逻辑问题的能力,我们应对现行法律逻辑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或修改,增加一部分数理逻辑知识,把"范式"纳入法律逻辑学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9.
“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都不是刑事证明标准。“客观真实论”与“法律真实论”之争是关于诉讼认识的观念之争 ,而不是关于刑事证明的标准之争。两者虽然在表面上就刑事证明标准展开了争论 ,但其基本观点却是一致的 ,学界将两者之争视为刑事证明标准之争的看法是一种误解。我国传统证据理论对刑事证明标准的错误概括以及对证明标准的主观性的忽视甚至否定 ,是这场讨论并没有真正涉及刑事证明标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吉希腊哲学家、文艺理论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摹仿说”,认为艺术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摹仿,文艺是摹仿的产物,摹仿是艺术的特征。我国古代哲学经典《易传》提出“观物取象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是对现实生活的“观物取象”,两者在关于艺术起源、艺术构造和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有着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