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蕊 《奋斗》2009,(1):40-42
2008年秋,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以迅猛之势由华尔街袭向整个欧洲、亚洲和拉美,并最终引发了新一轮的全球性经济动荡。最初,“次贷危机”这个曾经陌生的词汇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然而,随着次贷危机逐步演变为金融危机,人们开始了种种不解、猜测与担忧,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这一切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发生在华尔街的金融海啸会不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击垮一个又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2.
去年7月以来,东南亚一些国家和韩国相继发生金融危机,日本也出现剧烈的金融动荡,来势迅猛,已经波及整个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是战后对全球经济最大的一次金融冲击。我们国家由于近几年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加上比较好...  相似文献   

3.
于明  何瑶 《前线》1997,(11)
亚洲怎么了?———外国金融专家看东南亚金融危机自7月以来,东南亚货币危机牵动着全球金融专家的神经,全国的官员、专家、学者纷纷阐述其对货币危机的看法,他们认为:(1)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货币投机商的投机活动是导致东南亚货币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索罗斯是一位...  相似文献   

4.
以2009年底爆发的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为起点的欧债危机已经演化成欧元区内严重的政治、经济与金融危机,这场危机成为许多政治家、投资者以及普通大众谈之色变的危机,对世界的经济形势以及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事实上,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横扫美国,欧洲一些边缘国家(如冰岛、匈牙利等国)主权信用评级遭到下调的时候,欧债危机的警报已经拉响。鉴于这些欧洲边缘国家在欧洲经济中影响有限,其主权信用评级下调未能引起大规模的连锁反应,也不足以引起大规模的金融动荡。  相似文献   

5.
去年7月爆发的东南亚货币金融危机到今年2月仍波澜起伏。尤其是去年第4季度以来,韩国金融形势告急,日本金融局势恶化,更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发生在我国周边地区国家的这场金融危机今后如何演变和发展,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对我国经济会带来什么影响,这是当前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危机的新发展去年7月初始发于泰国随后波及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等国和地区的亚洲区域性货币金融危机风暴,尽管出现过暂时的平静,但进入第4季度后却越刮越猛,情势较前更为严峻。到今年2月份,这场危机风暴仍未完全停息下来。(一)…  相似文献   

6.
李洁 《学习月刊》2010,(4):116-116
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扩散,由发达国家传导至新兴市场国家,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而且迅速蔓延至全球,演变成为世界性全融危机。深入探讨这次危机的根源、总结其教训,可以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的国际金融危机已成为当前全球经济的头等大事。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直接威胁我国的金融安全,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刻不容缓。能否化解金融风险取决于国家的政策及应对方法。维护中国金融安全的战略选择应为:坚持金融主权,以合作创新化解金融风险;完善金融体制改革,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8.
1997年7月,东南亚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金融危机。泰铢大幅度贬值,菲律宾比索、印尼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等东南亚各国货币,都纷纷跌落至近几年来的最低值,严重冲击其经济和金融市场,并且影响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尽管这场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和金融业还没带来严重的影响,但我们应该认真剖析这场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从中吸取教训,避免产生类似事件。一、亚洲金融危机及其消极影响1997年7月2日,在无力对抗金融投机的压力下,泰国中央银行宣布泰铢改行浮动汇率制,致使泰铢大幅度贬值,一夜之间失去了20%的国际买力。在国外负…  相似文献   

9.
1998年,在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并继续深化的大背景下,我国金融领域的问题进一步暴露,多家金融机构因支付危机被清盘,金融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1999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举办“金融研究班”,集中研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问题。3月5日,朱钅容基总...  相似文献   

10.
八、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意义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波及到俄罗斯、其他独联体国家、东欧、拉美、非洲和中东,是一次由西方发动的、席卷几大洲的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社会危机。这是西方全球化的一面镜子。这场危机的后果,今天也还可以看到。围绕这次危机,世界各种力量开始了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反思。西方包括美国内部,对于美国霸权主义地位的合理性的质疑和美国正在走向衰弱的议论在上升。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金融全球化已成为国际金融领域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特别是自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它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金融全球化,1997年源于泰国的金融危机,在多米诺骨牌效应下迅速演变成亚洲金融危机,其影响之大可谓空前。在这场危机中,东南亚共计损失国民生产总值3万亿美元,股价市值缩减2万亿美元,银行不良资产上升至1万亿美元。东盟陷入了31年以来最为困难的时期,日本经济也加速萧条,连续2年为负增长。受此影响,俄罗斯和巴西也爆发金融危机;世界经济亦受此拖累,1998年经济增长速度由1997年的…  相似文献   

12.
在最近的四年时间里,中国经济曾经两次成功地顶住了亚洲和全球经济衰退的冲击,逆流而上,其卓越的经济表现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并被国外媒体称赞为“对亚洲乃至全球经济的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第一次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由于我国在此之前采取了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旨在实现“软着陆”的财税、金融、外贸、外汇改革,提前做好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准备,因此在危机爆发后成为亚洲经济的中流砥柱。第二次是2000年以来,面对美国新经济泡沫的破灭和世界性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出台…  相似文献   

13.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席卷了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韩国等东南亚国家,震撼了世界,使危机发生国多年的经济增长毁于一旦,世界经济也深受其害。世界金融危机频频爆发,危害深重,启发人们对金融风险的防范问题进行深思。 这次爆发危机的几个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典范:韩国是亚洲“四小龙”中的实力最强者,并于1996年加入了号称富人俱乐部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都是亚洲“四小虎”的成员,这些国家在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蓬勃发展之后,相继步入了金融危机的泥淖。这些国家陷入危机,都有一个共同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即国家宏观调控失控。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存在不适当干预之处,限制了市场竞争淘汰机制发挥作用,保护了落后,使得大批经营不善资不抵债的工商企业和拥有大量不良资产的金融机构长期存在,埋下了危机的隐患;另一方面,宏观调控力度不足,没能有效地控制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方向,出现经济失调、经济过热和泡沫经济等问题,引发了金融危机。这表明,防范金融危机,要求国家(政府)必须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14.
八、 1 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意义1 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 ,波及到俄罗斯及其他独联体国家以及东欧、拉美、非洲和中东 ,是一次由西方发动的、席卷几大洲的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社会危机。这是西方全球化的一面镜子。这场危机的后果 ,今天也还可以看到。围绕这次危机 ,世界各种力量开始了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反思。西方包括美国内部 ,对于美国霸权主义地位的合理性的质疑和美国正在走向衰弱的议论在上升。克林顿、布莱尔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头面人物 ,几乎同时提出所谓“第三条道路”。西方学术界则有相当多的人开始从不同角度批评新自由…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焦点之一,在于由东南亚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自1997年7月泰林贬值以来,东南亚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周边国家,进而逐渐冲破东南亚的地域局限,向全球扩散;这场金融危机以外汇市场的货币危机和国际资本的流动性风险开始,扩展到货币市场利率风险,进而引起证券市场交易风险和衍生工具市场动荡,最终引发全球性金融动荡。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特点1危机始于外汇市场汇率超常波动引起的区域性货币危机1997年7月2日,在国际投机力量强力冲击泰殊的巨大压力下,泰国被迫宣布放弃维持长达13年之久的泰殊与西方主要货币挂钩…  相似文献   

16.
肇始于泰国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已经历时一年多时间,其影响已经超出亚洲,波及到俄罗斯、东欧地区,其势头至今仍在扩展,大有席卷世界之势。对这场危机,人们从多种角度进行了探讨,也总结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经验教训,但有一个方面却很少有人谈到,即导致亚洲金融危机的政治...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国际化尤其是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 ,一些国家国际收支失衡尤其是资本项目失衡现象增多。近些年来 ,东南亚、阿根廷等国的国际收支呈现出资本逆转收支状况 ,相继爆发金融危机 ,引发我们对资本项目国际收支危机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的思考。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些理论分析。  一、金融危机中的资本逆转从东南亚金融危机来看 ,它始于泰铢贬值。1997年 1月至 2月间 ,泰国一家房地产公司无法偿付欧洲可转换债券的债务 ,同时最大的金融公司“第一金融”出现问题 ,引发了严重的经济衰退。泰国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 ,1996年 6月就有大…  相似文献   

18.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这场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经济灾难",已让整个世界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眼下各国都在想方设法应对和救治。这场在国外被称作"金融海啸"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各个国家和地区政府带来  相似文献   

19.
"明斯基金融不稳定假说"是西方经济学界对金融危机的主流解读。明斯基认为,累积的金融冒险造成了金融体制的脆弱,最终引发了不期而至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本质上是一场生产过剩的危机。生产过剩导致的经济停滞趋势阻碍了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求,迫使资本主义以金融化的方式通过债务杠杆挽救经济停滞。金融化没有真正挽救资本主义的经济停滞趋势,反而造成了金融膨胀的泡沫与实体经济停滞的对立,最终使生产过剩的危机以金融危机的方式爆发。以金融化挽救生产过剩造成的经济停滞,必然导致金融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相似文献   

20.
李长久 《新视野》2000,(4):95-98
20世纪后半期亚洲经济的崛起是这个地区对人类文明和世界市场扩大作出的新的重大贡献。 40年前,亚洲地区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仅占世界GDP的10%,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达25%左右。临近世纪之交,一场金融危机,导致亚洲经济增长速度急剧回落,“重灾区”的几个国家陷入严重困境。正当西方国家一些政治家和学者全面否定亚洲发生的巨变和成就时,亚洲经济出人预料又奇迹般地强劲复苏、振兴。新千年伊始,日本前首相小渊惠三访问东南亚国家期间预言:“亚洲将再次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亚洲将再次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