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许世友是一个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将军。在他结束60余年戎马生涯,撒手人寰后,王震受邓小平委托,在遗体告别仪式上,对许世友一连说了几个“特殊”:“许世友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正如王震所言,在许世友的一生中,他不知为人们留下了多少生动感人的“特殊”故事。 长征途中,面对寨王精心摆出的擂台、烈酒、美女,许师长的反映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2.
韩先楚“胆大包天”的故事,在民间说法很多。比如说,韩先楚的胆,有鸡蛋那么大。江青说:“军队有两霸,一是许世友,二是韩先楚。”有人问许世友,在中国众多将领中,你最钦佩的是谁?许世友道:韩先楚。再问为什么,回答是:他有勇有谋。  相似文献   

3.
许世友将军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的我军高级将领,在他的生平史册上写下了难以数计并富有传奇色彩的篇章.许世友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曾入少林寺习武8年.他的一身“少林绝技”,使得他的革命生涯熠熠生辉.1926年9月,许世友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投身于革命事业.战争年代,他8次负伤……从战士到上将,忠实地为党和人民戎马奋斗一生.我们三人曾先后在将军身边工作过几十年(任秘书、警卫).1971年10月许世友将军曾给我们讲过他与张国焘的恩恩怨怨,我们记录下这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使广大读者对许世友将军的一生有个更全面的、多方位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当人们谈起一代名将许世友,无不夸他为人耿直,令人敬畏,发自内心地敬佩他,称赞他。那么,许世友在众人中的威望究竟源于何处?笔者从有关资料中了解到:许世友不仅在战争年代是位英勇善战的武将,而且在新中国和平建设时期,也是令人敬畏的清官。比如:  相似文献   

5.
正在人们印象中,许世友将军是个"大老粗"。但事实上,许世友粗中有细,治军治家都纪律严明,对党的纪律规矩及各项规定,他都记在心上,并对身边人采取各种方法言传身教,有时把人怼得羞愧难当,有时又把人逗得前仰后合。怒:痛斥"砸锅"警卫在山东"许世友将军在胶东"纪念馆,展柜里有一破一新两口锅,其中的故事,就和他严格要求身边警卫有关。  相似文献   

6.
许世友上将是我军当中最富传奇色彩的高级将领之一,也是直接从战士成长起来的优秀指挥员。他驰骋沙场,出生入死,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革命建设事业奋斗了60余年。有关他的革命经历,人们已有不少了解,但他在20世纪50年代末曾下连当兵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7.
在共和国将帅中,许世友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将军。他个性鲜明,奇特,爱憎分明,特别是他忠孝两全的性情,构成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邓小平曾说;“许世友同志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和特殊贡献的人物,是特殊的特殊。”关于他一生中的传奇故事,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荷枪实弹直面毛泽东1935年,红一、四方面军会师  相似文献   

8.
正许世友司令是我党我军一员忠勇双全、出类拔萃的著名战将,他的一生具有传奇色彩。毛泽东主席对他关怀备至,周恩来总理对他爱护有加。给许司令当过秘书的人难以计数,但是,从许司令秘书岗位最后走上大军区级领导岗位,和许司令一样被授予上将军衔的人,恐怕只有李文卿一人。本文主要介绍十年动乱期间,许世友将军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时,李文卿给他当秘书的故事。传闻司令个性提心吊胆上任1967年初,南京军区许世友司令员  相似文献   

9.
罗瑞卿和许世友是新中国两位声名显赫的将军,他们骁勇善战、驰骋疆场的传奇事迹为很多人津津乐道。前不久,笔者采访了罗瑞卿和许世友的老部下傅学正,了解到两位将军在新中国成立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党史文苑》2000,(6):46-47
许世友将军对家乡大别山怀有特别浓厚的感情。从 1950年至 1985年的 35年间,他共动议四次回家,结果三次成行,一次“流产”。   第一次是许世友在山东军区任司令员时的 1952年。   那时,从新县到田埔至许家洼约三十公里的小路还未通汽车,许世友一行坐车到达新县后只好换骑马了。   骑马对于许世友而言并不陌生,而正好是他的强项和老本行,因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他曾经是骑兵司令。于是他打马扬鞭,约摸走了四个钟头,便来到了好汉山的烈士墓地。当年此村随许世友一起参加革命的共有 18位弟兄,在沙场上战死了 17位,其中有 …  相似文献   

11.
柯云  丽阳 《党史纵横》2011,(1):60-61
许世友,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原名许仕友。参加革命后,他认为“仕”字有一心想当宫,出官纳仕之嫌,与他参加红军当战士,要为穷人打天下的想法格格不入,于是改名为“士友”。由于作战勇敢,智勇双全,屡建战功,许世友深得毛泽东的赏识,认为他是难得的将才,在任命他当军长时,经毛泽东提议,又给他改名为“世友”。  相似文献   

12.
一代名将许世友,一生打过许多硬仗,但他的婚姻故事却颇为曲折。最后,他和山东姑娘田普结为伴侣,相依相伴40年,养育了6个子女。  相似文献   

13.
许世友喝酒     
许世友曾多次向人夸耀:“我在8岁时就开始喝酒了!”然而,使许世友酒量大增并嗜酒成癖的却是他的义父——少林寺和尚素应法师。在少林寺的8年中,师傅传给他两样本领:一是武功,二是喝酒。 在川陕期间,许世友喝酒最多的一次,是在川东游击军为他举行的欢迎宴会上。听说许的酒量似海,当地特从镇上请来几位善饮长者作陪,许世友竟把这些酒场老将一个个灌得烂醉如泥!宴毕,许世友决定立即发起进攻。王维舟  相似文献   

14.
许多人都知道开国上将许世友曾在少林寺练过功夫,却很少有人知道钱钧将军也出自少林。他不仅与许世友是同乡,而且还在一个大军区共事过,毛泽东戏称他们是“不当和尚当将军”。他身怀“朱砂掌”绝技,20厘米厚的石头一掌就能劈碎,61岁时还能单手托起老战友陶勇将军,离职后又总结出《朱砂掌功法》,丰富了我国武术宝库。他画艺精湛,  相似文献   

15.
芦笛 《党史博采》2002,(10):29-32
在毛泽东麾下的开国将帅中,许世友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有关他的传说曾在中国民间广泛传播,为许多人所熟知。尤其是他与毛泽东之间的革命情谊和动人故事,更被人们津津乐道。在  相似文献   

16.
在许世友的情感世界里,占有绝对位置的仅仅两个人,一个是毛泽东,另一个是他的母亲。“活着尽忠,忠于毛主席;死了尽孝,替老母守坟。”这便是许世友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在母亲面前,许世友永远是个大孝子。他常为自己参加革命之后,母亲遭受的灾难和折磨而深感不安;他常为自己因军务繁忙,不能侍候老人而倍觉内疚。  相似文献   

17.
许世友原先最服张国焘许世友虽然出身行伍,但为人胆大心细、富于机变。他早年一直在四方面军,张国焘来鄂豫皖之后,曾中生、许继慎等人对张国焘的许多做法都很不满,他们曾经召集过包括许世友在内的一些人开会,议论张国焘,许世友不发言,后来一定让他说,他就说:“张是中央的代表,反对他不是反对中央吗?中央不比我们高明?”这个会议后来被张国焘定义为“反党”,而许世友这个讲话却大受张国焘的欢迎,以后,张国焘对许世友大加提拔,成为四方面军的主将之一,名次在王树声之前。许世友后来和老人回忆的时候说:“那时候,我是无门无派,我就是觉得当兵打…  相似文献   

18.
《广东党史》2008,(1):62-62
1974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许世友到了广州。将军生平豪饮,他的餐桌上顿顿要有酒,而且只喝茅台和古井。许世友的工资大部分都是买酒了。  相似文献   

19.
正他19岁参加八路军,在许世友麾下转战南北,四年间参加对日伪作战120余次,9次负伤,被山东军区表彰为一等战斗英雄;他牺牲后,许世友悲痛万分,亲自为他主持追悼会,并将自己的一件军衣盖在他的遗体上;2009年9月,他的英名光荣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模人物"……他,就是许世友麾下的抗日"猛虎"任常伦。软磨硬泡成为正规军在今天山东烟台龙口市的东南部山区,王屋水库的西侧,有一个普通的小山  相似文献   

20.
1976年9月9日凌晨0时10分,毛泽东与世长辞。当日许世友奉命乘专机进京。许世友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数十年,对毛泽东崇敬有加。恶噩传来,许世友悲痛万分,急于进京瞻仰主席的遗容。可是当他进入机舱后,飞机却迟迟不能起飞。经再三追问,飞行员才道出“中央有指示,不准带枪进京”的真情。许世友大怒,强令飞行员驾机升了空。许世友是带着一支美式五星左轮手枪进京的。据说,这支手枪是他率部队从国民党一个军长手中缴获的。由于心爱这支枪,许世友总是人不离枪,枪不离人,整天把枪别在腰间。可是这次带枪进京,除爱枪与习惯外,另有更重要的原因。当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