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闫建 《理论探索》2011,(6):105-108
从博弈论角度而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符合委托—代理关系的关键特征。从委托人———中央政府和代理人———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关系来看,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关,在执行中央政令时有可能拒绝接受委托,或虽然接受委托但执行不到位,从而导致政策执行阻滞。治理地方政府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注重"激励相容约束"和"参与约束"两个重要因素,并通过加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信任合作,改善地方政府绩效考评的方式方法,正视地方的合理利益,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意识等,以提升地方政府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2.
服务型政府的制度创新实质上是打破原有管理型政府模式下权力结构、重塑利益结构的过程.在这一制度变迁过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会以不同的博弈策略参与进来,成为权力博弈的局中人.地方政府在制度变迁中具有相对独立利益目标和资源配置权的双重角色,从而成为服务型政府创新的主体.但由于地方政府对自身利益的特别考量,致使地方政府在服务型政府构建中存在"惰性"思维,缺乏制度创新的动力.应从制度创新环境、利益分配等多种角度,消除地方政府的"惰性",增强其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执行难是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的普遍问题。由于政策相关主客体的"经济人"属性所导致的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利益博弈,是政策执行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国有资产管理委托代理道德风险的博弈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托代理制是伴随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而出现的一种资产经营制度。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利益主体的不一致等,导致了在国有资产委托代理过程中产生道德风险。对道德风险进行博弈分析,其防范措施主要是通过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创新,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使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5.
从本质上说,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其根本目标是实现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社会利益千差万别,一方利益的增长可能意味着另外一方利益的消减。为了实现、维护和发展自身利益,各类利益主体便会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围绕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等各个环节展开两两之间,甚至多方之间的博弈活动。所有博弈活动的共同作用,将最终决定公共政策的成败。  相似文献   

6.
《行政论坛》2016,(3):43-48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等三大行动集团之间的并力共持,是亟待推进的跨省户籍改革开启破冰之旅的关键。中央政府承担跨越行政区的省际统筹与引领职能,地方政府承担政策执行和省际户籍转换职能,社会组织承担公共服务协作供给职能。然而,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分析表明,由于三大行动集团之间存在"利益不相容",它们在跨省户籍改革中的府际博弈均体现出非合作博弈路径。央地之间的博弈具有"斗鸡博弈"特征,地方政府间的博弈符合"囚徒困境"逻辑,而政社间的博弈则呈现出"智猪博弈"格局。要在跨省户籍改革中实现三大行动集团的利益整合,亟须构建动力与压力相结合的央地府际合作治理机制、地方政府间的土地省际占补平衡机制与公共服务跨部门协作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政府利益及其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军 《理论探讨》2007,(2):135-138
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政府在选择政策方案时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将影响公共政策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在执行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各级政府是否能够按照政策目标的要求获得各自的利益,也将深刻地影响公共政策的总体效果。政府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实施者和供给者,其政策取向相应以社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为目标,在社会中保持一种公正超然的地位。但由于政策过程中政府利益的存在,在政策实践过程中又往往与该价值目标发生分离,应然与实然相冲突,从而降低政策实效。因此在政策实践中要分析政府利益产生的原因,构建良好的利益协调机制,避免政府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产生冲突,达到一种良好的利益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8.
强制性制度变迁中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的形成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是包括制度的设计者、执行者在内的博弈均衡。在强制性制度变迁中,制度的设计者是中央,执行者是地方政府。由于中央与地方是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双方利益和偏好不一致,就会导致中央提出的政策与地方实际执行的政策不一致,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因此,中央政府在制定政策制度时,应充分考虑地方政府的反应,与地方政府重复博弈,诱使地方选择有利于中央政府的行为方式,只有这样中央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才能顺利、彻底地实施。  相似文献   

9.
政策执行实际上也是一个各执行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进行各种策略的较量过程,这也是一个利益博弈的过程。文章结合理论叙述,并构建上下级政策执行博弈模型,在分析政策执行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统保证政策执行的措施。理论研究与博弈模型分析得出的最终结论是如何在保证上级政策的意图得到最合适的执行,又能够尽量保证不对各执行主体的利益造成致命性剥夺。但这显然是一个两难的结局。  相似文献   

10.
政府行为偏好是指政府在政治经济实践中为争取地方利益最大化而呈现出的策略性行为。改革开放以来,官员晋升锦标赛模式和财政改革激励激发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但也导致了地方政府行为偏好充斥着诸多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地方政府行为偏好上趋利空间的形成,既来源于政府科层制关系博弈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也来源于压力型体制下的激励效应,更来源于政府科层行政过程中的软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0,(12)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妇女工作主题经历了从"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到"全面发展"这一具体化演变,这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贵在落实,崇尚实干"的执政理念高度吻合。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妇女运动与妇女解放"仍然是党的妇女工作主题;改革开放初,强调妇女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而对妇女自身的发展较为忽视,1995年北京世妇会的召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确立,标志主题的第一次变化;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主题讲话标志着主题的第二次变化。  相似文献   

12.
社区结构是行为主体为满足居民需求而选择的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方式及由此形成的相互关系。物质资源对行为主体的相互关系的决定性影响以及主体观念对相互关系的能动作用共同改变着社区的结构,透过物、关系和观念审视社区结构生成和演变所揭示出的内在的规律和发展的逻辑,为解释当前社区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的实质是“党纪”严于国法,即“纪严于法”。党纪的严格性应有一定边界。其本质上是党员特殊身份与公民普遍身份何者为先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念与执政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如何协调的问题,是党内法规“姓党”与“属法”如何同时体现的问题。依此,党纪之严,涉及党员基本权利时应与宪法法律相协调,对党员设置更高标准时应根据不同主体分别设计,约束党员内心活动时应配套执纪细则。同时,党纪应限缩绝对服从事项,保障党员权利,并根据党纪的不同类别具体决定党纪“行为模式”的抽象程度,确保其一定程度的明确性和可预期性。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0,(11)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原则,这对新时代基层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基层领导干部存在着责任感(是否愿意干实事)和领导力(是否有能力干实事)两大方面的短板,解决这些短板刻不容缓。为此,在完善基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面,要选拔高素质人才,引进高水平人才。在健全基层领导干部管理方面,要加强学习培训,提升领导干部素养;完善激励机制,形成物质精神双重关怀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形成全方位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东方大国从根本上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并且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第二代领导集体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教训,把改革引向政治领域,开辟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时代;第三代领导集体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谭仕荣 《学理论》2011,(7):38-39
领导干部只有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提高学习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依法执政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才能培育其综合能力,才能肩负起领导责任,才能当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6)
作为执政党,必然有力量。究其实质,执政党的力量之源来自于自身力量,来自于人民力量,来自于国际力量。深入探讨执政党的力量之源对于进一步增强执政党的力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英文 《学理论》2013,(13):10-11
当今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四处兜售其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念,给世界带来的不是和平与稳定,而是动荡与不安。从当今世界发展现状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出发,阐述了中国发展模式的正确性以及对世界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从实践“三个代表”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时代要求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深刻阐述了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辩证统一性,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又鲜明地反映了时代进步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要求,为推进新世纪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0.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不仅要理性地认识基层党组织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强化功能来保障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基层党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适应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 ,从保障执行、凝聚群众、自我治理、协调整合、信息沟通等方面强化自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