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海南》2012,(12):17-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十八大代表、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就此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解读报告首提“海洋强国”的意义,阐述国家海洋局在“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上的具体部署。  相似文献   

2.
郁鸿胜 《中国发展》2013,13(3):70-75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大国在海洋资源、海权以及海洋经济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高度重视海洋发展,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海洋经济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为落实中国海洋战略,该文对发达国家的海洋战略进行分析,总结国际海洋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与内容,为中国海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罗援 《同舟共进》2012,(12):24-24
【海洋强国是塑造和谐海洋的先决条件】中共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思想观念上很大的变化。过去认为中国是陆地大国,其实中国是陆海兼备的大国。我们不仅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  相似文献   

4.
吴启标 《群众》2022,(9):48-4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海洋强国战略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他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还指出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优化沿江沿海生产力布局,全力推进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5.
李戴克 《小康》2013,(3):23-25
中国,如何在这个博弈愈演愈烈的国际社会上找到一条最为适合的海洋强国发展之路?"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六百年前,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洋强国,也是世界经济大国。六百年后的今天,中国正式向世界宣称中国将成为海洋强国,外界认为这是中国正式吹响"中华民族复兴"的号角。十八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国发展》2011,(4):59-59
21世纪是人类挑战海洋的新世纪,海洋将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领域,海洋经济正在并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将发展海洋经济作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海岛保护密不可分。我国是海洋大国,岛屿众多,保护与合理开发海岛,全面推动海岛地区政治、文化、社会全面进步,对我国实施海洋开发,建设海洋强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张景全 《人民论坛》2023,(20):26-29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高度,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我们在新时代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当前,我国海洋强国建设面临一系列机遇,国际层面包括泛海洋时代的到来、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国家层面包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海洋工作和海洋事业发展、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群众大力支持海洋强国建设。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国际层面包括东海、台海、南海等涉海主权问题的联动、其他国家在海洋相关领域的竞争、非传统海洋安全挑战凸显等;国家层面包括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的限制、海陆复合型国家的压力、海洋强国建设仍存在短板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郭英杰 《人民论坛》2013,(11):214-215
当下,“中国模式”的讨论越来越热.一部分人认为是“中国模式”将我国带入了世界强国的行列,它会引领全世界走向一个新的时代;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中国模式”使我国进入了环境“三高”的境地,公平与正义严重缺失,贫富差距急剧拉大.文章围绕“中国模式”进行分析,提出正确看待“中国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3年7月30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提出要坚持维护海洋权益的12字方针——“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坚持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但决不能放弃正当权益,更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海洋战略缺失一直是中国的短板,这方面后来者不宜苛责于先行者。众所周知,制定海洋战略并付诸实施,既取决于当政者是否具有雄才大略,更取决于国家是否具有经济、科技实力及是否拥有足以保障国家海权的强大战略海军。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完整阐述了我国“海洋强国”战略,指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我国战略理念、战略思路、战略举措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世界历史充分表明,实现同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必须要建设海洋强国,掌握世界一流的海洋开发、控制和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视阈下中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与海洋强国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如何有效传播具有中国特色、表达建设海洋强国发展诉求的海洋文化,业已成为新时代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一般认为,唐宋两朝是中国历史上海洋文化最为繁盛的时期,因此,深入挖掘唐宋时期海洋文化的历史基因,考察其依托"海上丝绸之路"传播海洋文化的方式与途径,对于探究中国海洋文化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成因,优化海洋文化国际传播理念,缩小与世界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差距,乃至将我国建设成为21世纪世界海洋强国,均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傅治平 《新东方》2013,(5):I0001-I0001
<正>曾有专家断言:21世纪世界将进入海洋经济时代。实际上,进入新世纪之后,世界上众多海洋国家试图重温大国崛起的海洋梦,相继打起"海洋经济牌",海洋开发成为一种新趋势。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拥有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中国也开始真正觉醒了,清醒的海洋意识促使中国把开放的目光凝聚到了大海,在党的十八大郑重地提出了影响未来发展的国家战略:海洋强国。这也意味着中国真正面朝大海,开始了根本性的经济转型。于是,中国的广袤海域承载起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复兴强国之梦。以往的地理教科书总爱炫耀"中国地大物博"。其实,中国地虽大,而物并不博,按照人  相似文献   

13.
《中国行政管理》2016,(9):158-158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海洋管理事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为加强海洋资源管理、推进海洋区域发展,促进海洋公共管理学科建设,搭建一个学科发展和学术交流的平台,浙江海洋大学拟于2016年10月在浙江舟山举办“海洋资源管理与海洋区域发展论坛”。  相似文献   

14.
杨利英 《人民论坛》2014,(8):186-188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在21世纪初所提出的文化建设方针,对于中国文化的觉醒、复兴、整合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新时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幻、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文化“走出去”战略成为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经之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高频使用“强国”一词并全面、系统、深刻论述“强国”建设,形成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一个亮点,“强国”建设重要论述揭示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其中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强国”建设和目标,是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核心要义和总体目标;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农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教育强国、文化强国等方面的“强国”建设方案,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提出的实施举措、战略部署和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6.
王海波 《当代广西》2023,(15):26-27
<正>海洋兴则民族兴,海洋强则国家强。纵观历史,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与海洋密切相关,向海国强、闭海国弱。海洋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和国家发展实力。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向海而兴,就要不断提高海洋开发能力,使海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正走向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无疑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发展海洋事业列为全国工作重点之一,并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大力建设海洋强国"的整体工作思路,再次凸显国家高层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考虑。浩瀚的南海占据我国海洋面积的2/3,近乎渤海、黄海、东海三大海域总面积的两倍,蕴藏丰富的海洋油气、生物、矿产和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发展潜力极大。然而南海却是我国走向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短板。从外在因素看,由于历史和现实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建设海洋强国势在必行。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形势与任务,中国必须紧紧跟随世界海洋强国发展的步伐,不断维护好、发展好国家的海洋利益,促进国家在海洋空间取得更大的成就。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避免落入西方海洋大国"强则必霸"的历史老路。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陆海统筹,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党中央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趋势、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政协原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原副主任,福建省政协原主席,国家海洋事业发展高级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高级顾问陈明义的著作《海洋战略研究》甫一面世,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人民政协报》《中国海洋报》《福建日报》《福建论坛》等国家级和省级媒体纷纷刊发书评进行推介。在此,本刊特刊登省政协文史委原主任林爱枝《海洋权益·海洋经济·海洋强国》的书评,同时将该书发行三个月来我们所看到的有关评论作一摘编,以求呈现给读者一个相对完整的阅读印象和感受,并再次向广大读者郑重推荐这部“研究海洋战略不可多得的力作”。  相似文献   

20.
没有文化强国就没有现代化强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同时也是谋求文化强国的过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更加重视和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精神文明建设”,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思想,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软实力构建,每一次理论创新,都引领中国社会向更高水平发展.梳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思想的创新成果,有助于增强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一战略任务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