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全 《民主与法制》2011,(10):52-53
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是当今父母的头等大事。孩子的教育费,会因选择的教育机构不同而不等,且悬殊很大。一对“80后”小夫妻离婚时,约定儿子的教育费由双方各半承担,儿子随母亲生活。离婚后,为了使儿子能接受到最好的教育,母亲将儿子送进早教贵族学校。并以儿子的名义将父亲告上法院。要求承担儿子一半的教育费。  相似文献   

2.
开心一刻     
《人民公安》2012,(11):64-64
朋友喜得贵子。儿子刚学说话时,他天天对儿子说:“叫爸爸。”儿子跟着学,也说:“叫爸爸。”久而久之,儿子养成习惯,见了他便说:“叫爸爸。”他没办法,开始纠正.现在天天对儿子说:“爸爸。”  相似文献   

3.
在四川省营山县泗喜镇,人们相传着这样一件关于伟大母爱的挚爱故事:息有尿毒症晚期的儿子病情恶化,忍着病痛打工挣钱希望能早日换肾。但没有肾源不能做移植手术,此时儿子生命危在旦夕。为了挽救儿子,年过半百、身体瘦弱的母亲不顾生命危险,毅然将自己的左肾换给了儿子,帮儿子战胜了病魔。  相似文献   

4.
楼上楼下     
冯老太太的记忆仿佛永远停在了那一天。那一天,她就这么坐着,她的对面坐着她的儿子。那天,儿子说了许多话,说起从前,很小的时候,他能记得的那些有趣的事情。还说到了以后,以后,儿子的心大着呢,他要干许多他没尝试干过的大事情。她这个当妈的,就那么心满意足地看着儿子,听他一个人说呀说的。小的时候,一直是她跟儿子说呀说的,儿子总是一边玩他的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从不说话。长大了,儿子更是沉默寡言的。她多么希望儿子有一天能够坐下来,跟她说说话,说什么都行。儿子就像要了却她的心愿似的,说了他一生最多的一次话。…  相似文献   

5.
1998年,对孙旭初来说是特别倒霉的一年。这年9月,老婆扔下5岁的儿子和他离了婚。两个月后,与他相依为命的儿子又突然身患恶性淋巴癌。 那时孙旭初是江西省一个乡镇的普通职工,每月工资500多元,没有一点积蓄。向朋友借了2万元钱后,孙旭初带着儿子来到广东的一家医院,又当爹又当妈。1999年春节,儿子在病房里输液。孙旭初去给儿子买水果,  相似文献   

6.
得失之间     
《辽宁人大》2009,(6):46-46
李先知是某县县长,长期在县里工作,树大根深。他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很快将儿子李后觉由一般干部提升至县工商局副局长。但是,他对儿子这个职务并不满意,他望子成龙,希望儿子一定要超过他。可是,就在他准备将儿子进一步往上推的关键时候,他偏偏退休了。  相似文献   

7.
大茗 《民主与法制》2007,(6X):47-49
16年前,6岁的儿子不幸被人贩子拐走,母亲唐天英跑遍大半个中国,始终未找到儿子。仍不死心的唐天英,返回到儿子走失的地方“守株待兔”……  相似文献   

8.
案例:家在农村的谭老汉有两个儿子。早些年,老夫妻俩含辛茹苦将孩子们拉扯成人,2001、2002年两个儿子先后成家另过。分家后,两个儿子又分别生养了儿女。为了赡养老人、照料孩子,2003年,在村委会的主持下,谭老汉老两口与兄弟俩达成了“分家养老协议”:大儿子负责赡养父亲,父亲照料好孙子;二儿子赡养母亲,母亲照料好孙女。两个儿子各自将老人养老送终,互不相扰。  相似文献   

9.
流沙 《协商论坛》2008,(5):59-59
两位老人都患了绝症,住在同一间病房。 一天夜晚,他们聊起自己的儿子。来自城东的老人,退休后由儿子顶职。后来,工厂倒闭,儿子摆了一个自行车修理摊,月收入有千余元。  相似文献   

10.
红湖 《民主与法制》2013,(29):53-55
旅居日本的易解放只有一个儿子,可13年前,这个唯一的儿子因车祸去世了,弥留之际,他告诉妈妈一个遗愿:去内蒙古种树。儿子走后,易解放卖掉日本的房产,带着儿子的死亡赔偿金,和丈夫一起来到内蒙古库伦旗。在这里,易解放结识了牧民巴达尔一家,巴达尔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有生之年把家安回到童年生活过的地方——那里,曾经长满了野山杏树。  相似文献   

11.
为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也为了让残疾儿子未来生活有保障,江苏省扬中市一位农民母亲为聋哑儿子购买了数份人身保险。约定被保险人出现意外伤害或意外事故死亡,保险公司支付保险金。然而,儿子意外失踪,  相似文献   

12.
李彦春 《黄埔》2008,(2):37-37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2007年12月19至22日,国共两党抗日将领后代:毛泽东女儿李敏,彭德怀侄女彭钢,周恩来侄子周秉均、侄女周秉德,陈毅儿子陈丹淮,任弼时女儿任远芳,左权女儿左太北,宣侠父女儿宣平,肖克儿子肖星华,罗瑞卿儿子罗箭,戴安澜儿子戴复东、戴澄东,  相似文献   

13.
丛林  田野 《民主与法制》2014,(22):44-45
一位母亲因卷入刑事案件,申领银行卡受到诸多不便,便借用儿子的名字申领了一张银行卡并长期使用。谁知,儿子因向母亲索要数额不菲的生活费未能得到满足,竟然翻脸背着母亲去银行挂失了母亲借自己名字申领使用的银行卡并和母亲玩起了失踪,导致母亲钱款无法使用。在多次寻找儿子无果的情况下,母亲为保住银行卡内的存款,一纸诉状将儿子告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14.
父母能否与儿子脱离父(母)子关系?编辑同志:我有一个很不争气的儿子,长期不务正业,整天流浪在外,骗吃骗喝,曾被公安机关治安拘留过多次。我们夫妻俩都是年近50岁的人了,对儿子的行为很反感,整天为其提心吊胆,我们有个想法,儿子现已长大成人了,能否脱离父(...  相似文献   

15.
父与子     
监狱。白发苍苍的他被领进一间房。房有两个门,院内有哨兵游弋,靠山墙亦有一小门,铁的,色很冷,锁很大。他知道,铁门通往牢房,他的独生儿子就关在隔壁的号子里。儿子原在省委工作,后来下海任了经理,没几年,就贪了几百万,原想潜逃出境,连证件都已办好,只可惜有人告密,没来得及,就束手就擒。死罪已定,马上就要执行了。他来和儿子见最后一面。他现在已离休。他是在离休前将儿子推上副处级的,为儿子日后荣升经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离休前是正厅级,老伴是副厅,两口子就这么一个儿子,可惜儿子很现代,30岁了也不结婚,如此…  相似文献   

16.
刘静 《观察与思考》2009,(18):34-35
“当孩子从冰冻柜中拉出时,我们都惊杲了,带有血迹的白布掀开时,孩子遍体鳞伤。”邓飞坦言不愿回忆8月2日见到儿子尸体的那一刻,“如果命运注定要我先送儿子走的话,我宁愿是车祸或是其他事故造成,而不是这种死亡。”为了让儿子戒掉网瘾,8月1日,邓飞将邓森山送到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但仅仅14个小时后,16岁的儿子却离奇死亡了。  相似文献   

17.
洪静  春艳 《当代广西》2008,(4):42-43
在这个世界上,他是患弱智和孤独症儿子的生活拐杖,儿子则是他的精神支柱。他们连成一体,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18.
《民主与法制》2014,(10):65-65
编辑同志: 我儿子去年大学毕业后,每天都浑浑噩噩,经过多次与他沟通,了解到原来学校以在考试中替考作弊受到过勒令退学处分为由,依据学校《授予学位实施细则》不授予我儿子学士学位。请问,学校有权不授予我儿子学位证吗?  相似文献   

19.
这几天,一些“父子反目”的消息映入眼帘。譬如,山东淄博的一个学生因为父亲的“考试成绩能进前三,就给买一双运动鞋”的承诺没有兑现,闹到派出所,要求更名不再当该“老爸”的儿子了。又譬如,贵州的李先生眼看儿子的学习成绩逐渐下滑,便在儿子的房间里安装监控器。18岁的儿子发觉后,极不满意:“这是在侵犯我的个人隐私。”  相似文献   

20.
角色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劲松派出所社区民警王敏说过一个她和儿子的故事。一天,儿子突然对她说:“妈妈,你工作忙,放学就不要接我了。”事实上,王敏在八棵杨社区的工作非常忙.能够开车去接放学的儿子的次数非常有限。丈夫也是民警.几乎也没有时间接儿子。“孩子大了,懂事了。”王敏暗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