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当前各级政府的中心任务.各级政府作为党和国家战略、政策的重要执行机器,其行动 制约于作为"方向盘"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因此,摒弃传统的发展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价值依据,建立新的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使政府有科学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
政府绩效评估必须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应确立的价值导向是:促进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政府全面履行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和加强政府能力建设。需要采取以下对策:转变领导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政府绩效评估的公开原则;加强对政府绩效评估的监督。  相似文献   

3.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是时代的主题,政府将发挥主导作用。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科学合理地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估将有力促进社会和谐。因此,摒弃“唯GDP论”,使评估客观、科学、公正、实现政府绩效评估法制化、制度化,告别“数字游戏”,重构一套适合于中国国情的,有效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理念和体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地方政府绩效与社会经济、自然资源环境、人文遗产相耦合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理念和体系,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是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理念形成的内在要求。研究的重点内容包括六个方面:一是评估核心体系——评估的重心是什么;二是评估主体体系——由谁来评估;三是评估内容体系——评估什么;四是评估方法体系——怎样评估;五是评估结果的运用体系——评估结果的有效运用;六是评估的机制体系——怎样操作。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党中央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从"发展是硬道埋"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表明我们党对于发展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越来越科学。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正在逐步引导和指导我国各行各业的具体实践。新的发展观呼唤新的正确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必须有正确的政绩观的支持。随着新的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理念的提出,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政绩观则是领导干部对履行职责所取得的成绩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绩观。但在实际生活中也存在着发展观与政绩观相脱节的现象,这对于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十分有害的。因此,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正确把握发展观与政绩观的辩证关系。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是一脉相承的,能否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决于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能否用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正确政绩观的基础,树立正…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作为与时俱进的新观念 ,二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发展观是政绩观的重要内容 ,政绩观是发展观的实践。不正确的政绩观往往在实践上偏离科学发展观 ,不科学的发展观也会在政绩观上陷入盲区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存在评估目标定位缺乏科学的发展理念、评估指标设计缺乏完整的科学体系、评估主体单一、社会公众参与不够、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立法不规范的问题。政府绩效评估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价值取向,构建科学有效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确保绩效评估设计与绩效评估主体的多元化,健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结果运用制度,推进政府绩效评估的法制化、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是评估体系和评估行为的深层结构。建国以来,我国的绩效评估制度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价值侧重,即改革开放之前的"忠诚——服从"式考核、改革开放之初的"忠诚——政绩"考核及分权化改革之后的"GDP"式考核。而当下GDP式绩效评估的价值缺陷,集中体现为经济价值泛化、公共价值缺失和公众主体价值被忽视。结合当前地方治理的总体趋势,未来政府绩效评估价值目标的定位与完善,应着眼于政治绩效的合法性与公共性、经济绩效的效率性与可持续性、社会发展绩效的公平性与全面协调性。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是辩证统一的。传统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局限性体现在四个方面:评估目标定位不合理,评估主体单一,评估指标设计不科学和评估信息垄断。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需树立正确的地方政府绩效观,构建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地方政府绩效多元化主体评估机制,积极推进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11.
政绩是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贡献;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去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科学的发展观是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衡量政绩观的重要价值尺度,同时正确的政绩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并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主体的认同和社会价值的支撑。只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才能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才能够创造出能经受住现实的检验,能经受住科学的检验和子孙后代的检验的政绩。  相似文献   

12.
论“顾客导向”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顾客导向"原则构建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是西方政府绩效评估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基本途径.本文从西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顾客导向"政府绩效评估在我国实践的梳理与经验总结、建立与完善"顾客导向"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基本构想三个层面对我国构建"顾客导向"政府绩效评估体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价值,认清当前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困境和难点,探索出一条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有效路径,是建立科学、可行的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系统体系,进一步推进我国政治民主化、行政民主化的进程,提升我国政府绩效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斯蒂芬·奥斯本在《新公共治理?》一书中提出了"新公共治理"一说。那么,新公共治理究竟"新"在何处?本文从这一问题出发,对新公共治理范式从理论基础、资源分配机制、价值基础、系统结构、政府角色等方面与传统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重点探究了在新公共治理理论下公共服务绩效评估在分析单位、评价维度和公共价值方面发生的变化,并对我国公共服务绩效评估变迁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新公共治理范式下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分析单位由个体转为系统,关系绩效成为新的评价维度,政府绩效的合法性和公共价值成为新的关注焦点。我国政府改革为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格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系统绩效、关系绩效和公共价值还远未成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15.
干部政绩的考核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如何进行考核评价将直接影响着政府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真正发挥。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科学界定干部政绩范围,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估体系,引导和督促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正确的政绩观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政府绩效进行科学评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正处于实践探索的初步阶段,存在的问题还相当突出。探讨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存在问题及对策,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组织体系的解析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组织体系的特点是:地方党委和政府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与现行的党政领导体制相吻合、地方政府绩效评估职能与政府职能重合。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组织体系的优化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明晰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组织体系的价值基础。二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8.
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府绩效评估机制对于推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政府绩效评估机制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价值取向,逐步实现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化、法律化,评估主体多元化,评估技术信息化,推动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学术探索,为政府绩效评估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主要是指领导干部,是指政府.政府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在加快职能转换中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就必须要努力打造责任政府、有限政府、服务政府、透明政府和诚信政府.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地方政府绩效与地区经济竞争力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地方政府绩效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能否持续地提升地区经济竞争力,地区经济竞争力对地方政府绩效也有一定的影响。对地方政府绩效与地区经济竞争力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科学政绩观,有利于促进地方政府绩效的提高与地区经济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