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刘靖 《理论与当代》2006,(12):22-24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然而贵州农村人口数量多,劳动力素质低;人地关系肾张,人口流出量大;贫穷程度深,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低下。本文就此探讨了贵州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力资本积聚对策。  相似文献   

2.
杨威  罗翔 《当代贵州》2008,(24):68-68
由中共贵州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共贵州省委当代贵州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08贵州新农村建设“十佳人物”和“十佳乡村”评选活动日前启动。本次活动旨在总结表彰我省过去几年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人物,助推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3.
冯成  周晓丽 《当代贵州》2006,(12):26-27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重要内容。”十五”期间,我省“三农”工作成效显著,“十一五”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今年以来,我省的农村工作稳步推进,实现了良好的开局。  相似文献   

4.
李永林  彭勇 《当代贵州》2006,(24):28-29
调查显示:2006年贵州十大关键词是“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选拨大赛”、“纪念长征”、“建设和谐贵州”、“旅游大省”、“黄果树瀑布节”、“原生态民族文化”、“整脏治乱”、“换届选举”、“农村医疗改革”、“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新型农民培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小军 《求实》2007,(4):92-95
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育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任务。只有正确认识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分析投资不足的深层次原因,通过国家或社会、涉农企业事业单位或团体、农民家庭或个人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不断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才能培育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生产要求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6.
荚莺敏 《唯实》2008,(8):179-182
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培育亿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一是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加强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的教育开发;二是发挥农村组织和农民的积极性,促进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的自我开发;三是加强政府组织规划,优化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的社会开发。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流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劳动力的转移。本文以安徽农村人力资本流动为着眼点,深入分析研究农村人力资本流动现状,探讨突破农村人力资本流动困境的途径和对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献言献策。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框架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对于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以农业为主的落后省份来说,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面对的矛盾和困难更多,面临的战略任务更重。怎样在“十一五”期间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有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拟进行一些深入的探索和思考。一、建设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从我国的国情看,实现这个目标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尤其是西部像贵州这样落后地区的农村。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庆  邓建华 《当代贵州》2007,(10):41-42
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提法进入我们的视听,我们有一种亲切感。作为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省份,贵州的“三农”问题尤其突出,经济结构单一,发展相对滞后。基于这样的背景,自2006年2月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之后.全省上下通力协作,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按照省委的要求进行大胆的探索、实践,推出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发展范式。  相似文献   

10.
“十五”期间,山西农村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民增收困难等很多问题仍需要解决。“十一五”期间,山西新农村建设要从自身具体情况出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切入点,推进农村政治文明建设;以加强农村社会竞争力为导向,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智力支撑体系;加强农村社会事业的建设,奠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是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最鲜亮的名词之一,给解决困扰人们多年的“三农”问题带来了曙光。新农村“新”在哪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有“全景式描绘”。“二十字”目标,几乎涵盖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内容:“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富裕”,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体现;“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精神支柱;“村容整洁”,是建设新农村的环境氛围;“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2.
荚莺敏 《唯实》2008,(9):179-182
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培育亿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一是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加强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的教育开发;二是发挥农村组织和农民的积极性,促进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的自我开发;三是加强政府组织规划,优化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的社会开发.  相似文献   

13.
一、培育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培育新型农民,把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环节.当前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而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只有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才能将农村巨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这表明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题中应有之义,是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   ……  相似文献   

14.
读了2005年第18期《当代贵州》“党建经纬”栏目中,刊登的“十子经”后,尤生感悟,如此精炼的语句和简捷的文字涵盖了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是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向,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当前,农村的基础设施薄弱。接受文化和新事物的能力欠缺;文化水平低,人口素质普遍不高,父老乡亲对事物的认识是被动的,  相似文献   

15.
贵州遵义市“的四在农家”、黔南州的“文明新村”“、文明生态小康村”、贵阳市“的生态示范村”、黔西南州“的生态家园文明村”、黔东南州的“文明生态富裕村寨”等创建模式,都一脉相承,展示了贵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程,记录了5年来贵州前进的足迹。实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由“家”向“村”的历史性跨越,并从解决温饱向全面小康迈进。如何使贵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更有创意,符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笔者试从近几年贵州创建模式的基本内容及问题、创建模式特点及对策作一初探。一、贵州社…  相似文献   

16.
乌鲁木齐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现状各不相同。政府在财政投入、资源配置等方面切不可“一刀切”;乌鲁木齐农村各乡甚至村,应根据不同的优势和特点搞出自己的新农村经济特色;乌昌农村经济一体化必将大大加速乌鲁木齐新农村经济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从目前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来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强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农村文化建设“三大建设”。“三大建设”的思想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东方农民问题的理论,又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的总结、升华和创新,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由中共贵州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共贵州省委当代贵州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08贵州新农村建设"十佳人物"和"十佳乡村"评选活动日前启动。本次活动旨在总结表彰我省过去几年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和  相似文献   

19.
农业、农民的载体是农村,将解决“三农”问题统一到新农村建设上来标志着我国农村政策的一个根本转向,即从“消灭农村”转向“建设农村”。就是要把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纳入新农村的全过程,以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通过一系列统性、综合性政策的落实,破解“三农”难题。  相似文献   

20.
要想实现贵州历史性跨越,必须把“三农”问题牢牢地抓在手上。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战略,而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首要任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对贵州现代农业发展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