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时代出现了大量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问题,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直接诱因是网络游戏.目前,文化部出台了<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首次将网络玩家实名注册提上相关法案.然而,青少年网络成瘾背后更多的是社会、经济环境因素作祟,保护青少年远离"网瘾"之害,是一个需要各方力量介入的系统工程.强化政府、网络行业协会、网络企业责任,净化外部环境,提供健康有益、生动活泼、有吸引力的网络文化产品是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日渐突出,其对于青少年社会化过程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我们要了解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我们首先必须了解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会背景和原因。在这个信息时代,青少年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网络的影响,同时由于他们正处于青春期,这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期,所以他们在学习、交友、家庭教育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大量的问题和冲突,这也大大增加了他们患上网络成瘾的可能性。然而,青少年一旦成为网络成瘾者,他们的正常社会化进程将受到严重影响,具体表现在社会权威的树立、社会角色的形成、社会交往的模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青少年网络成瘾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个人电脑的普及而形成的一种阻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问题。对于网络成瘾的定性、网络成瘾的鉴别标准、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其影响等问题,学界和部分社会人士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上海网吧青少年网络成瘾状况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黎 《青年探索》2008,(3):33-36,46
网络时代给青少年的生存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对青少年网吧经验的探究是认识这一问题的路径之一。本文通过定量研究,分析网吧青少年的基本情况、网络成瘾状况,并对网络成瘾与非网络成瘾青少年之间差异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对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网吧经验做一描述性分析。最后,本文就网吧管理和青少年服务提出建议:规范网吧管理条例、实施统一执法,加强青少年网络教育、增加青少年休闲场所,引入社会工作制度、强化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矫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息社会,网络成瘾是网络对青少年的最大威胁.网络成瘾青少年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其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表现为身体伤害、心理伤害、发展伤害和行为失范.青少年网络成瘾矫治行业严重混乱,缺乏科学有效的网络成瘾矫治方法,部分矫治方法侵犯了网瘾青少年的健康权、生命权等合法权益.要坚持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借鉴国外经验,科学矫治青少年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极其复杂。从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本文认为网络工具使用特性、网络心理需求无法满足、网络信息内容多元及网络传播异化是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键因素。要矫治青少年网络成瘾,就需要切实提高青少年自身的免疫力,努力实现高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机联动,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进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7.
邹生才 《传承》2014,(9):104-105
网络的合理使用能为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带来正能量,但如果过度使用网络,就会引发青少年网瘾问题,影响青少年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通过探讨网瘾的涵义和界定标准,分析我国青少年网民和网瘾青少年的规模及网瘾类型,以及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认知方式、情绪调控、意志品质、角色认同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可能导致青少年的人格偏差和行为障碍.网络成瘾已逐渐成为青少年性犯罪、暴力犯罪、财产犯罪的主要诱因,不仅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有碍法治秩序.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应通过心理疗法、道德约束、法律规制予以有效应对,以减少网络成瘾犯罪.  相似文献   

9.
白红义 《小康》2005,(5):33-34
在民间,有很多人投入到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拯救中,但往往是各自为战。网络依赖症的心理治疗还没有一个标准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当前,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5年的调查,目前我国有网瘾的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除了现有数量庞大的青少年网瘾群体外,在目前无网瘾的青少年中约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并且网瘾青少年数量的有增无减是无可置疑的,所以对于网瘾青少年及其家庭的关注也应是与日俱增的,根据陶宏开素质教育亲子互动夏令营的实证研究,从当前家庭教育的角度提出可行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