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工,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拉长方式,消费模式”,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到发展目标的高度,表明我们已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对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态危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障碍,它强化了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不和谐。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逐渐成为共识。我们党提出的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内涵和重要目标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和谐寓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中,社会和谐离不开生态文明。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走生态文明之路,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的选择,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和谐共进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基本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4.
陈竟 《党的建设》2008,(3):21-2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并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不仅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还要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把生态文明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是中国共产党注重科学发展,重申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快速发展。但是,由于自然、历史和认识等方面的原因,在取得巨大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党和政府日益关注的重大问题。只有通过以制度创新为内容的生态运行机制建设,以科学的、严密的和超前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从结构看,生态的基本关系包括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从特征上看,生态文明需要突出人类在发展中的主体性,也需要突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面性.从结构上看,推进生态文明,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握生态文明建构的基本方向;弘扬和谐精神,把握生态文明建构的基本方式;发展生态经济,把握生态文明建构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与企业的环境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生态文明,企业是重要主体,必须承担环境责任。企业承担环境责任对于增强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与社会和谐以及与自然和谐,达到经济与环境双赢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培育环境伦理,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推进生态现代化,是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实际举措。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提到发展目标的高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并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我们的基本发展战略。这是党对人类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规律的历史性把握,标志着我们党发展理念和治国安邦理念的理性升华。然而,这同时也要求我们必须对当前涉及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些全局性的战略举措,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新的反思:既要承认资本、发展资本、发挥资本的正面效应,又要超越资本、扬弃资本、限制资本的负面影响;既要使生产不断地扩大和发展,又要使这种生产不致变成"过度生产";既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又要转变消费观念与方式,科学引导消费,实现消费的科学化、生态化和文明化。  相似文献   

9.
蒿建中 《实践》2008,(10):47-47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在自然环境中的扩展,是人类物质、精神和制度文明成果的总和,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消费模式是当前中国消费模式转型的必然选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自然、社会、经济和人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它是生态文明时代精神的体现,有着不同于其他消费模式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内涵。构建生态文明消费模式,需要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消费文化中寻求理论来源,需要重建我们的价值体系,需要完善各种消费制度,也需要各种组织机构在消费实践中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