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康》2021,(27)
正@小康杂志社:【#郎平卸任中国女排主教练#】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在个人社交媒体宣布自己已经离任。她说:"今天,是我离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第一天。"据悉,离任后的第一站,郎平来到苏州为一年前因病去世的母亲扫墓。@施詠康:向郎导致敬!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6,(18)
正在证明实力之后,在未来的比赛中,我们应该享受比赛本身带来的乐趣,应该为世界创造更有魅力的传奇。本届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创造出了新奇迹。但逆袭之路并不平坦,在开局不利的情况下。中国女排越战越勇,所激发出的竞技体育精神令全世界都为之振奋。有人问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什么是女排精神?"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世界女子排坛上,有位引人注目的教练,这就是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从80年代开始,郎平就成为叱咤排坛的风云人物,中国女队五次登上世界冠军的宝座,她作为主攻手功不可没。1996年8月,郎平做为奥运会女排参赛队伍中唯一的女教练,率领中国女排夺取了银牌,再一次在自己的人生篇章中书写下了辉煌的一笔。执掌帅印:受命于危难之际1995年2月15日晚,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记者云集,眼里流露出焦灼的期盼。当身材高挑的郎平出现在众人面前时,一只只话筒伸向了她。郎平从太平洋彼岸的美国返回祖国,是要挑起国家女排主教练重任。被记者紧紧…  相似文献   

4.
最近微信圈里几乎全是关于郎平和中国女排的各种文章,充满正能量,让人热血沸腾!向郎平致敬!向中国女排和女排精神致敬! 毛主席有句名言:“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这个“精神”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种超越,一种不甘平庸、不甘屈从、不甘得过且过的血性和品节.  相似文献   

5.
人物     
《小康》2017,(1)
<正>获奖者郎平2016年12月15日",2016中国劳伦斯冠军奖"颁奖典礼在BTV大剧院举行,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获得最佳教练奖。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奖的前身是中国体育全国十佳运动员评选活动,自1979年第一届评选至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十佳"运动员评选活动不仅仅是一项评选年度十位最佳运动员的活动,已成为反映中国体坛多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绩的见证。劳伦斯奖素有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7,(4)
正近日,"2016第十一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颁发了"2016中国全面小康十大贡献人物"、"2016中国社会责任企业典范"等七大奖项,对2016一年中具有突出贡献的个人、企业予以表彰。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华为总裁任正非、横店创始人徐文荣、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等10人共获"2016中国全面小康十大贡献人物"奖项。包括浙江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也)、易到用车等8家企业荣获"2016  相似文献   

7.
中国女排的主攻手「铁鎯头」郎平,不仅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而且在世界球迷中也大名鼎鼎了。在第二十三届奥运会的球场上,身高一点八四米、二十四岁的郎平,以凶猛的扣球和巧妙的轻吊,使最顽强的对手防不胜防。无论对实力雄厚的美国队,还是擅长防守的日本队,她都表现出压倒对手的  相似文献   

8.
果而已 《群众》2008,(9):80-80
在北京奥运会上,“海外兵团”颇受关注:中国第一个世界女子花剑冠军栾菊杰。以教练员和运动员双重身份代表加拿大参加北京奥运会,郎平以美国女排主教练身份率领美国女排参赛……  相似文献   

9.
人物     
《小康》2016,(18)
正郎平及中国女排里约时间8月21日零点刚过,马拉卡纳体育馆见证了一场属于中国女排的新传奇——中国女排历经12年终于再次站在奥运会的巅峰之上,并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第26枚金牌。年轻的中国女排在郎平领衔的教练组的带领下,在开局不利艰难晋级的局面下,最终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后,力压群雄夺得奥运冠军。从前年世锦赛闯入决赛,到  相似文献   

10.
文化时空     
一位中国省长的成长奋斗史,几多心酸,几多血泪;一个经济大省和一群政治、经济精英的沉浮起落故事,几多悲壮,几多诡秘! 一切都在演变,一切都无定数。不论功臣,还是罪人,他们曾共同创造了这段历史,引领着一个民族在不断探索中走到了今天! 小说以一个省级领导班子为叙事主体,精心塑造了省长赵安邦、省委书记裴一弘、省  相似文献   

11.
提起排球,人们第一反应想到的肯定是女排,中国女排成绩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男排则似乎一直都笼罩在女排的阴影之下,2008年的奥运会是中国男排第二次打进奥运会,此前一次奥运会参赛经历还要追溯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而正是这样一支名不见经传的队伍,却在主教练周建安的带领下取得了奥运会第五名的好成绩,近期更是力挫奥运冠军美国队,打出了华夏男儿的气概。  相似文献   

12.
《当代广西》2005,(3):11-12
中央电视台第三届“感动中国”人物评选2月17日揭晓。刘翔、任长霞、牛玉儒、桂希恩、孙必干、袁隆平、田世国、徐本禹、明正彬、梁万俊成为2004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女排获得“感动中国”集体奖。央视主创人员介绍说,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仍旧是以“感动中国”为评选标准,“无论他们的身份、背景、经历多么不同,但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感动了公众,感动了中国”。他们或者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诠释着个人对国家、社会应该担当起的责任;或者用自己的故事,解读人与人之间应有的情感,带给人们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  相似文献   

13.
<正>6月27日至29日,2014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北仑站)在北仑体艺中心举行,此次赛事共有来自比利时、多米尼加、泰国和中国等四支球队参赛,最后由郎平执教的中国女排以三战全胜的成绩获得冠军。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排管中心确定北仑为北京奥运周期"中国女排指定主场",2008年之后的伦敦、里约热内卢奥运周期中国女排主场继续落户北仑,每年北仑至少承办一次中国女排在国内举办的主要国际赛事。自2004年以来,北仑已举办女排国际赛事14场,接待来自俄罗斯、意大利、美  相似文献   

14.
莫说破     
当前在一些影视作品和通俗歌曲中 ,表现爱情的场面和歌词 ,我们看的、听的 ,满眼赤裸、直露、过火和雷同者 ,实在太多了 ,我总的感觉就是 :在中国当观众 ,真累啊 !编、导、演不论成就大小 ,都不约而同地痛感提高自己文化素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但是 ,当他们手捧中外经典名著时 ,他们会说 :“太深了 ,眼前太忙 ,远水解不了近渴 ,压根用不上啊 !”看来 ,他们对名著也有一种“急用现学 ,立竿见影”的实用主义观点和情绪。好嘛 ,那我们就从表现爱情的语词说起吧。例如“将爱情进行到底 !”“爱你一万年 !”“世界上只有唯一的你 !”……诚然 ,通…  相似文献   

15.
夕阳下,一对老夫妻相互搀扶着,他们头发花白,没有了牙齿,偶尔安静地凝视着对方那张满是皱纹的脸,牵着手慢慢地向前走!那份从容、那份平静让人感动! 每个人都会老去,或者行将老去。注视走在我们面前的老人,不免会有许多感慨:他们都曾像我们一样年轻,他们有我们遥不可及的回忆,他们曾经历的事太多,即使在教科书中也不易读到……面对他们,人们可能会油然而生这样的念头:我老了会是什么样子? 中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关注老人正是在感知和绸缪我们的未来。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老人们需要的不只是“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服务,他们更需要精神关爱和情感的呵护。  相似文献   

16.
《中国妇运》2010,(2):45-46
1981年至1986年,中国女子排球队在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上5次蝉联世界冠军,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连续5次夺冠的队伍。中国女排坚定“为国争光”的信念,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凭着坚韧的毅力,练就了过硬的技术本领,形成了以快速多变为主体、兼备高打强攻的独特风格。1981年第三届世界杯赛上,中国女排以7战全胜的战绩首次夺得世界冠军,  相似文献   

17.
面孔     
陈招娣4月1日,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中国排球协会顾问、前中国女排国手陈招娣因病逝世,享年58岁。陈招娣是中国女排五连冠时期的主力接应,曾获得1981年世界杯和1982年世锦赛的冠军。1983年退役后就读北京体育学院。毕业后,陈招娣先后出任过八一女排和中国青年女排主教练。此后,陈招娣又受命担任中国女排领队,直到1992年底陈招娣才返回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出任文化体育局局长。2006年7月14  相似文献   

18.
经常上网的人都知道,作为“80后”的专利语言,他们把“这样子”说成“酱紫”,同样还有“3q”(谢谢)、“8用谢”、“表客气”等,有的“80后”干脆这样为自己签名:“GG,我们化蝶去!”在中国,代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和区别,而每一代人却都能拎出一两样“代际特征”:“50后”的列宁服,“60后”的绿军装,“70后”的牛仔裤,“80后”的吊带裙……穿列宁服的“50后”当年一定不敢相信他们的后代会通过一台电脑写字、聊天、看电影、做生意……“80后”也不会相信他们的父辈曾经在瑟瑟寒风中排队等待邮局开门,原因只是为了购买一册刊登了报告文学《哥…  相似文献   

19.
人物     
《小康》2020,(16)
正感动者中国女排2020年5月17日,中国女排荣获"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中国女排作为中国体育界的唯一代表,最终从21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这是中国女排第四次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感动中国给中国女排的颁奖词是:几十年拼搏不息,几代人热泪盈眶,在低谷中奋起,从不放弃,面对强敌出手从不言败,你们的身影是民族性格的缩影,你们的脚步是一个国家成长的历程,奏国歌升国旗,你们超越了体育,是国家的英雄。  相似文献   

20.
伟桐  萧峰 《北京观察》2000,(8):62-64
中国“入世”,可味一波三折,最大的阻碍是美国。围绕PNTR议案表决,美国各界的表现自始至终让人读不懂、看不清。美国政府说:PNTR议案,好! 参众两院说:未必! 美国公众说:也许、可能、大概是……在美国历史上,政府、两院、民众如此大的分歧,可能只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租赁法案”可比,而政府为了说服两院采取的游说行动,其规模之大,层次之高,甚至是当年“租赁法案”所望尘莫及的。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