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20世纪大学史上,被誉为“清华终身校长”的梅贻琦先生可谓备得“身后荣耀”,一句“所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的名言几乎使他与蔡元培先生比肩而立。而实际执掌北京大学20年之久、且在西南联大时期与梅校长共度时艰的蒋梦麟,相形之下就显得逊色。他最终不无尴尬和酸楚地被迫离别北大,乃至脱离教育界。  相似文献   

2.
孔德学校是老北京的一所私立学校,它创办于1917年(1952年起改名为北京市第27中学),距今已有80余年。孔德学校的创办人是蔡元培先生(时任北京大学校长)和李石曾教授。 当时北京大学的教授沈尹默、马叔平、陈大齐、钱玄同、马幼渔、沈兼士、周作人等都曾在孔德学校兼课。他们既是北大的教授,又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李大钊烈士的遗孤李葆华、李星华兄妹,海外华人陈香梅女士,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教授等都曾在孔德学校学习。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于1916年12月22日从上海到达北京,准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为了改造旧北大,他决心聘请一批有真才实学又富有革新精神的教员。他认为陈独秀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决定聘请陈任北大文科学长(即文学院长)。12月25日,蔡元培就到陈独秀所住的前门中西  相似文献   

4.
胜任     
《创造》2016,(Z1)
正蔡元培做北京大学校长时,有一天,一位北大毕业生去见蔡先生,不知为了什么大吵大闹后离去。第二天,这名毕业生拿着一张求职表格,又去见蔡先生,要蔡先生写封推荐书。蔡先生看看他所填的表格,马上就写推荐书给他。事后,傅斯年去问蔡先生:"昨天他才跟你大吵大闹,为何今天你肯为他写推荐书?"蔡先生说:"我看他所申请的工作,他能胜任。"  相似文献   

5.
陆茂清 《传承》2010,(25):38-39
蔡元培于1917年1月初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当时的北大,正处于"晦雾时期"。虽然经历了辛亥革命的洗礼,但校园里封建官僚习气依旧,腐败生活作风如前。蔡元培以革命家和教育家的气魄大力整顿创新,其中的一项举措便是组织"进德会"以挽奔竞游荡之恶习。  相似文献   

6.
鲁迅设计北大校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林荣 《传承》2010,(4):42-43
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前,北大虽然"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在现代的延续,但是并没有校徽这一新生事物,亦没有专属自己的旌旗标识,学生与教工出入极不方便。蔡元培上任后的第二年即出面请鲁迅设计北大校徽。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蔡元培辞职出京殷小未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是蔡元培出长北京大学两年半以后的事。蔡元培到北大后,奉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原则,大力进行各项改革,提高了北大的学术水平,创造了新的学风,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是这一切都遭到了...  相似文献   

8.
薛锋 《中国人大》2013,(15):51-52
1918年1月19日,由校长蔡元培倡导成立的北京大学进德会正式宣告成立,此时刚好是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第二年。与某些大学校长有所不同的是,蔡元培既没有急于给自己弄房子、车子和票子,也没有急于给自己弄一级教授、两院院士、博导之类的学位和职称,而是在全校教师员工中倡导创办起北大进德会,积极提倡进德,与社  相似文献   

9.
<正>记得北大百年校庆时,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校友,三三两两来到未明湖畔,在蔡元培先生的铜像前合影留念,追思老校长治学育人、开一代新风的历史功绩。说实在话,百年校史,真正有所建树、永垂校史的校长能有几人,蔡元培先生当之无愧是天下第一人。余生也晚,没能见过蔡元培先生。百年校庆来校的校友中,恐怕也很少有人亲聆老校长的教诲。当年访问90高龄的严济慈,老人家回忆起抗日战争时从  相似文献   

10.
在1917年元月就任北大校长时,作为辛亥元勋与学通新旧的学者,年已半百的蔡元培在政坛和学界的地位早已奠定,他曾参与创办光复会、担任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荣任新生的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等职。而在1923离开北大后的近二十年时光中,他曾任中华民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国民政府委员及监察院院长等职。然而,在北京大学的这短短六年,却是他壮阔一生中最为辉煌、最具历史意义的一段历程。时至今日,他之所以一直被人们以崇敬之心、景仰之情反复纪念、思念、怀念、探讨、研究,盖因“北大校长”矣。不过,在蔡氏之前之后…  相似文献   

11.
古今中外,成功者甚多,我们不难从中遴选出自己推崇的对象,但若将某人推崇为大师、完人,这肯定是一件容易离谱的事情。在现代中国,除了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还有谁能无愧此誉?这并非笔者私见,而是蔡元培同时代众多学人的共识。  相似文献   

12.
科学美     
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先生提倡 :“沟通文理”,即学文科的师生要学点科学 ,学理科的师生要学点艺术。他说 :“有了美术的兴趣 ,不但觉得人生很有意义、很有价值 ;就是治科学的时候 ,也一定添了勇敢活泼的精神 ,请君试验一试验。”我试了一试 ,觉得此话在理。北大有蔡先生的倡导 ,也有诸多知名的美学教授 ,因此北大的美学教育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 ,如朱光潜教授的《谈美书简》被教育部指定为“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书目”,宗白华教授的《美学散步》受到海内外美学爱好者的青睐 ,杨辛、甘霖教授的《美学原理》被定为高等教育文科教材 ,叶朗教…  相似文献   

13.
五月间的北大百年校庆,其纪念之隆重,之热烈,令海内外人士刮目相看,难以忘怀。笔者虽不是北大学子,也为此盛况而欣欣然。但在欢快之中,又念及于10年前去世的爱国老人梁漱溟,并由此联想到当年任北大校长伊始便破格任用24岁的梁漱溟的蔡元培。由于笔者在梁漱溟最后26年岁月中与其交往密切,深知倘若没有蔡元培当年对梁漱溟  相似文献   

14.
今天这一喜讯传来,蔡元培校长等先贤欣喜之余,想必也会汗颜。北大科技园在北京大学东门边兴建五星级酒店引发部分北大学生不满,学生称利用珍贵的北大校园土地建酒店的行为令人气愤。北大校产办相关负责人回应说,这块地不属于教学科研用地,而是商业用地,酒店设有会议厅、学术报告厅,对学术有帮助。(4月19日人民网)北大要建“未名湖大酒店”的消息一传出,舆论一片哗然,发对之声不绝于耳。但以笔者看来,这些人见识短浅,是非不分,实际上,北大太应该建这个大酒店了,您不  相似文献   

15.
安兆东  王宁 《春秋》2013,(4):47-47
蔡元培(1868—1940)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政治活动家。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极力整治北大腐败的学风,在学生中发起成立各种学会、研究会,把学生的精力和兴趣吸引到研究学问上,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提倡科学和民主,使北大学风大为改观,成为3K Ilt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在五四运动中,北大学生多人被捕,蔡元培极力营救。当时临朐籍学生李复昌正在北大法科读书。李复昌字元一,号亚东(1895-1973),柳山镇后疃村人。少年聪慧,品学兼优。1916年考人北京大学法科,祖父修符赋诗送行。诗日:分科大学设燕京,送汝负笈列众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化对“包容”二字内涵的理解是非常丰富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倡导“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理念,开启了包容思想的风气。作为中国百所名校之一的爱国学校由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创办的“爱国女学”逐步发展而来,创建至今已经有110年。  相似文献   

17.
北京大学原校长的身份,让他引人注目,曾在北大新年联欢会上演唱流行歌曲《隐形的翅膀》,更让人们记忆犹新。“可爱”、“亲切”、“慈祥”、“儒雅”、“酷”、“可敬的教育家”……这些是人们对于他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1920年10月26日-11月2日湖南省教育会在长沙举办名人学术讲演会,蔡元培应邀出席并发表了一系列讲演,对湖南和文化教育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关于蔡元培应邀讲演及其讲演的次数、时间、顺序、记录、修改等问题,蔡元培《自写年谱》、《蔡元培年谱长编》、《北京大学日刊》都有不少错误。揆诸长沙《大公报》的详细报道,蔡元培在讲演会上先后讲演7场,讲演记录在《大公报》和《大公报增刊名人讲演录》上依次刊登,经蔡元培修改后刊于《北京大学日刊》。  相似文献   

19.
这位北大老校长,确系有功、有种、有义、有情的非常之人。熟知蔡元培、胡适而鲜知蒋梦麟者,不妨一读——  相似文献   

20.
《创造》2010,(5):68-69
“人事制度”的改革 最近,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在华中科技大学发表了一个言论,他说,目前中国还没有世界一流的大学。这个时点,距离北大《创建一流大学规划》快要结束的2005年只剩不到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