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勇 《八桂侨刊》2009,(3):58-63
本文首先对新经济政策时期华人与马来人收入差距及其变化展开探讨,然后对影响族群收入分配的政策进行了梳理。本文认为:在政府的干预下,这一时期马来人与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缩小了,马来人内部收入差距超过了华人内部收入差距;马来人与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对马来西亚整体收入差距的影响,要小于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族群关系的视角,论述了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对马来人与华人的族群关系产生的影响。从总体来看,新经济政策的正面效应可以说大于负面效应,它提高了马来人的经济地位,很大程度上消除了马来人和非马来人之间种族冲突的经济根源,从而为种族关系从隔阂对抗向共处共荣的转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它对族群关系的负面影响也是长久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3.
马来西亚华人穆斯林是介于华人和马来人之间的群体,因族群偏见、宗教边界、社会地位等原因,总体上处于边缘性地位。文化习俗、宗教差异、英殖民政府的分化政策、马来人习俗与伊斯兰文化的混淆等造成了两大族群的隔阂。尽管华人穆斯林目前还不能完全承担华人和马来人、华人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之间的整合力量,但对于其未来在建构马来西亚的国家认同和族群融合方面所能发挥的功能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
马来西亚是典型的多元族群国家,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是马来西亚最主要的三大族群。其中,占人口大多数的马来人和华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发展极不平衡。因此,借鉴马来西亚政府处理族群问题的政策,总结其在处理族群问题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多元民族国家处理民族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海外华人企业的状况如何?由于对海外华人企业研究的焦点一直对准成功的企业集团,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一个错觉,几乎华人企业都是财力雄厚的大企业、大集团,并以此为基点,认为华人经济在所在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事实真是如此吗?本文试图以马来西亚为切人点,探讨海外华人企业的发展及基本状况,希望更客观地了解海外华人经济。  相似文献   

6.
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发端于19世纪初期。进入20世纪以后,华文教育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到1955年,全马来亚华校达1276所,拥有学生277454人,教员7606人,还建立了马来西亚第一所华人大学——南洋大学,华文教育形成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完整的教育体系。1956年,马来亚教育部在全马学龄儿童中的调查结果表明,有95%以上的华人儿童进入华校就读,这是马来亚华人教育的辉煌时期。 1957年马来亚独立以后,奉行马来人优先政策,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有意扶植土著民族,排斥其他民族,抑制华文教育的发展成为推行马来人优先政策的组成部分,华文  相似文献   

7.
陈杰 《八桂侨刊》2020,(1):94-96
《聚族于斯—马来西亚华人研究》是马来西亚华人学者文平强的一部论文集,该书比较系统全面展示了马来西亚华人的各种层面,其中包括有关马来西亚华人研究的现状与走势,以及马来西亚华人在国家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等等的讨论与分析。该书中所提出的新观点、新思考,将有助于学术界从方法论和理论视野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对中国学界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马来西亚,华人人口逐渐增加,社会经济地位日渐提升,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影响下,其政治心理和政治文化也有了新的发展。这些主客观因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华人的政治参与。虽然马来西亚华人已形成了多样性、多层化的政治参与方式,但其政治参与仍面临着制度性障碍和意识形态限制。  相似文献   

9.
马来西亚华人家族企业文化的特征是以"家"作为其管理模式,是一种集企业文化与权威于一体的家族文化。在"家族至上"的意识下,企业的成员和个体完全归属于家族,个人利益也须服从于家族利益,一切都以家族利益为重。所有的家族成员都有义务尽全力去追求家族的兴旺、发达和荣耀。家族成员都身居要职,掌握着家族企业的隐性知识和核心秘密。由于马来西亚华人家族的利益和企业利益的高度一致,因此他们都会严守秘密,创新其组织,因而制造出利基产品(Niche Product)而使本身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马来西亚华人中小型家族企业(SMEs)经历世代交替之际,这些华人企业却鲜少着重于如何发展其创办人的隐性知识。然而,为确保企业的永续发展,马来西亚华人企业的新一代已开始将隐性知识更加具体化,培育和创新其企业管理、进行企业改革和改善企业的行销技巧。  相似文献   

10.
马来西亚     
《当代广西》2009,(21):37-37
概况:马来西亚是个美丽而神奇的热带国家,位于赤道以北7度,居东南亚的核心地带,南马来西亚半岛、婆罗洲岛的沙巴与沙劳越两州合并而成,面积33.03万平方公里,人口2773万(2008年),其中马来人占68.7%、华人占23.2%、印度人占6.9%。伊斯兰教为国教。马来语为国语。首都吉隆坡。  相似文献   

11.
本文拟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比较,探讨战后马来西亚华人经济的资本数额、投资范围、及职业构成等几个方面的发展变化,展望华人经济这几方面的近期发展趋势。 一 华侨移居马来西亚后很长一段时间,资本积累十分缓慢。本世纪30年代以前的马来西亚华侨资本,日本学者游仲勋认为是2亿美元。而福田省三则估计,1930年华侨在马来西亚的投资为4.93亿叻元,折算约为2.46亿美元,略高于游仲勋的推  相似文献   

12.
马华公会作为马来西亚最大的华人政党,且为执政党之一,在抗争政府不合理政策,争取华人权益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随着马来西亚"一党独大"政治格局的形成,马华在国阵联盟中的地位日益边缘化,其在争取华人权益上态度趋于中庸,令华社不满。自马华成立以来,其在争取华教权益上的表现是抗争与妥协并存,这种态度受到当时的政治环境、领导层的变化以及政党特性的多层影响。  相似文献   

13.
马来西亚是个各族杂处的多元社会,华人约占全国总人门的1/3。据非正式统计,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约有4000多个。这些团体有因地方福利而组成,如中华公会。有些则凭血缘关系而成立的,如宗亲团、乡亲会。也有些是基于相同的行业性质而组成的,如中华商会、各行各业的公会等。这些华人的社团涵括的层面相当广泛,重重叠叠,几平成了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缩影。本文拟就马亚西亚华人社团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由于生育偏少,华人占马来西亚人口的比例日趋降低。人口众多,一直是马来西亚华人享有较多政治、经济和文教权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华人在全国人口比重的减轻,估计也会对当地华人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马来西亚华族是该国三大部族之一。华文的地位是种族母语,但不是官方语文。华人社会中有多个方言群体。华语与其他语言之间出现了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16.
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历来注重中华文化的保存和发展,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历史悠久、成绩斐然。 5月上旬“马来西亚广西总会中国旅游探亲观光团”一行138位桂籍乡亲在广西开展探亲观光活动,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马来西亚华人为发展华文教育而努力的一些情况。马来西亚有600多万华人,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一强。据记载,从500多年前明朝郑和下西洋开始,华人到马来西亚谋生的同时也就出现了华文教育,只不过直到20世纪初叶,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缓慢,规模极小。教学形式以私塾为主,教材是“四书五经”一类古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回顾妈祖信仰在马来西亚传播的情况。分析了马来西亚华侨华人妈祖信仰的特点;(一)妈祖庙与华侨宗乡会馆有密切联系;(二)妈祖信仰与祖先崇拜相互促进;(三)海南华侨华人经常把妈祖与水尾圣娘、108兄弟公等神明一起供奉。  相似文献   

18.
杨帆 《八桂侨刊》2021,(3):44-50,59
马来西亚华人历史悠久,在该国国民中所占的比重多达四分之一,是马来西亚第二大族群,当地称为华族.马来西亚华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华人政党在马来西亚政坛同样有着重要地位.在引起马来西亚政坛"变天"的第14届大选中,华人政党发挥了重要作用.马华公会和民主行动党作为马来西亚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两大华人政党,二者在第14届大选中的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然而,无论是日渐式微的马华公会,还是虽然在第14届大选中脱颖而出,但不满两年便再次成为反对党的民主行动党都面临着各自后续发展的难题.两政党在第14届大选后的发展走势揭示了华人政党所面临的党内、党外双重困境,马来西亚华人政党政治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9.
在族群关系敏感与族群政治盛行的马来西亚,华人一直是受到歧视和打压的对象。华人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是影响马华族群关系发展和马来西亚族群政治整合的关键因素。与马来西亚独立前华人的认同相对比,致使华人在独立后的身份认同发生转变的最重要因素是马来西亚的族群政治。族群政治的曲折走向使华人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呈现出从冲突对抗到缓和调谐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逐渐温和的族群政治整合方式建构了华人多重认同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20.
华族与马来族,由于二者传统文化的差异,因此,在马来西亚的国度里,至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婚姻制度。马来人遵从回教法律,实行一夫多妻制,而华人则服从一部由中国传统习惯法演变而成的新的婚姻法。后者的演变,不仅反映了华人社会内部的变迁,也显示了外部环境对华人传统社会的冲击和影响。因此,探讨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