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     
“神七”开练太空行走中国航天员系统的“掌门人”——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在上海最近表示,目前航天员们正在进行“神七”出舱行走训练。相关航天专家介绍,“神七”的发射时间预计为2008年,与“神六”最大的不同就是增加了出舱活动,包括行走、操作、拧螺钉、安装设备等项目,均是为今后建立太空空间站作准备。专家解释,航天员出舱活动试验,就是航天员从“神七”密封舱走出来进行各种活动。“神七”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员必须在地面做充分的准备,其地面训练一般在一个对比重有一定要求的水池里进行。这种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试验房里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拟太空的失重现象,然后航天员在水池里进行出入舱和舱外操作训练。据了解,除航天员训练外,“神七”与“神六”还有很大不同。主要是轨道舱的设计,“神七”航天员将进入太空,因此“神七”轨道舱须设计为“气闸舱”, 使航天员在这个气闸舱内卸压为零,再打开舱,走出太空。 (来源东方早报)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员系统的“掌门人”——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在上海最近表示,目前航天员们正在进行“神七”出舱行走训练。相关航天专家介绍,“神七”的发射时间预计为2008年,与“神六”最大的不同就是增加了出舱活动,包括行走、操作、拧螺钉、安装设备等项目,均是为今后建立太空空间站作准备。  相似文献   

3.
中国要在不久的将来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的消息一公布,中外读者非常关心中国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情况。不久前,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和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宿双宁。下面是记者与宿总的对话。  相似文献   

4.
航天员是我军杰出人才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人数虽少却是百里挑一,年纪虽轻却担负重任。他们经历了从数千名飞行员中优中选精的选拔。完成了全面系统的学习训练,通过了严格细致的考核,成功地实现了从优秀人才(飞行员)到杰出人才(航天员)的转变。探析其选拔培养经验,对于我军人才队伍建设具有独特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书推介     
《当代广西》2007,(4):62-62
本书以中国火箭、导弹、卫星和飞船的研制与发射历程、两代航天员选拔与训练内幕为主要内容,以发射场为中心开展故事,全方位再现了50年间中国国防尖  相似文献   

6.
《小康》2020,(18)
正中国计划在2022年前后建成空间站,刘洋期待着有一天能登上这个"空中大别墅"。在她看来,探索宇宙的队伍中,女性的缺失是不完美的,也是不可持续的。"我知道中国有‘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说法。我充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太空将迎来美丽的中国姑娘!" 2003年,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捷列什科娃在参观中国航天员训练基地时,表达了这样的期待。9年后的6月16日,"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发射,来自河南的刘洋成了捷列什科娃口中那位"美丽的中国姑娘"。作为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的名字自此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7.
航天员选拔是航天员系统的主要工作之一。根据中央军委的批示,1995年底,原国防科工委与空军共同成立了航天员选拔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在其领导下,首先在1996年初完成了航天员教练员的选拔工作,从空军20多名双学位歼击机飞行员中选出了2名航天员教练员,并于1996年11月赴俄罗斯进行为期一年的培  相似文献   

8.
图片     
神舟九号航天员出征 北京时间6月16日18时56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按照计划,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先后进行一次自动交会对接和一次由航天员手动控制完成的交会对接。3名航天员将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驻留,并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图为神舟九号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举行。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神舟九号航天员的太空之旅。航天员所带的食品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航天员的饮食和普通老百姓的饮食,从原料要求到搭配、烹调都有差异。我们可以说,航天员的食品品质要求较高。我国膳食指南推荐每天吃50~75克瘦肉(大概相当于枣大的红烧牛肉3~5块),75~100克鱼或其他水产(大概相当于3两重的一条鲫  相似文献   

10.
人物     
《小康》2016,(24)
正致敬者景海鹏陈冬10月16日,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再次逐梦太空。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利用自身的机动能力,在距离地球393公里的轨道,追上了天宫二号,并完成了精确自动对接。6时32分,景海鹏和陈冬两位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景海鹏,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担任此次任务乘组指令长。这是他第三次太空之旅,此前,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  相似文献   

11.
△1日,胡锦涛、温家宝分别会见了德国总理施罗德。双方对两国关系给予了高度的积极评价,并就地区热点和世界经济、世界贸易等问题交换了意见。△2日,中央军委授予解放军总装备部航天员大队“英雄航天员大队”荣誉称号。以表彰航天员大队自1988年1月组建以来,全体航天员以发展我国航天事业为己任,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出色地完成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有关问题。会议认为,当前农村经济中的突出问题仍然是农民增收困难。会议强调,各部门、各地区要认真贯彻十六届三中全…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21,(26)
正@中国小康网:#航天员在空间站打乒乓球■#在空间站核心舱,三名航天员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听音乐、玩乐器,甚至打起了乒乓球。@阿涛:乒乓球真的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国球。现在乒乓球都打到太空啦,宇宙乒乓,还不着地儿,牛!  相似文献   

13.
台晟 《台声》2022,(20):44-51
<正>10月16日、10月22日,在党的二十大开幕前和闭幕后,共有37位来自党的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不同领域的党员代表走上“党代表通道”,接受国内外媒体的采访。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王亚平代表现在我的3位战友正在浩瀚的太空“出差”。每次在太空听闻党和国家的大事、喜事,对航天员来说都是最强大的精神激励。现在,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的选拔已经开始,中国空间站也将全面建成。我们始终准备出征,用实际行动书写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相似文献   

14.
人物     
《小康》2021,(27)
正开创者聂海胜截至北京时间2021年9月6日,中国航天首个执行任务天数破百的航天员已经出现,那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航天英雄聂海胜。他自2021年6月17日起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如今已在轨100天,刷新了纪录、书写了传奇。聂海胜曾先后于2005年10月12日至16日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2013年6月11日至26日执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被授予"英雄航天员"称号。还有不到一个月,他和其他两位航天员就要回到地球,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春节,航天英雄聂海胜回到枣阳探亲访友,在与家乡代表座谈时,他透露:两年来,航天员大队有5名队员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父母。航天员都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但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我们实在没时间去照顾他们”。“在太空中,身体会失重,但心不会失重。这时,祖国和亲人在心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22,(23):38-39
<正>自6月5日入驻天宫以来,3名航天员在轨任务安排饱满,是空间站任务实施以来的“最忙乘组”,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多个“首次”——与地面配合完成了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经历9种组合体构型、5次交会对接、2次分离撤离和2次转位任务;首次进入问天、梦天实验舱,开启中国人太空“三居室”时代;首次与另一个航天员乘组“太空会师”并进行在轨轮换……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返回舱成功降落在寒风凛冽的东风着陆场,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6,(23)
正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向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表示诚挚问候,希望他们再接再厉、密切配合、精心操作,圆满完成后续任务,盼望他们胜利归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1月9日下午来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同正在天宫二号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亲切通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向他们表示诚挚问候。  相似文献   

18.
图闻天下     
正1、当地时间2014年5月14日,土耳其马尼萨省发生恶性矿井瓦斯爆炸事故,截至发稿时间止,已经造成301人死亡。图为救援工作进行中2、当地时间2014年5月14日,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州机场举行国际空间站"联盟号"飞船3名宇航员安全返回欢迎仪式,图为以3名宇航员:俄罗斯宇航员米哈伊尔·秋林、日本航天署航天员若田光一和美国航天员理查德·马斯特拉基奥形象制作的纪念品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6,(23)
正天宫游太空,神舟赴星河。10月17日,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下,航天员景海鹏、陈冬乘坐神舟十一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入太空,开启中国航天员迄今最长太空驻留。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这一成就引发了海外媒体及网民的高度关注。俄罗斯俄罗斯ridus网站11月18日刊文称,中国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返回,让中国再次缩小在航天领域同俄美两国的差距。俄航天专家利索夫表示,"在  相似文献   

20.
叶翔 《时事报告》2006,(3):65-67
2005年10月17日5时38分,神舟六号飞船着陆,两位航天员安全回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