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炳阳 《理论导报》2008,(10):56-57
在全球制造业大迁移和我国制造业大提升的过程中,现代制造业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如何培养出大量优秀制造工人,特别是能满足我国生产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突破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无疑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互为依托的,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不能独立于其依托产业之外的,只有当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其物流需求发展到一定阶段,现代物流业才可能随之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意义,在于其既为现代制造业提供了有效的配套,促进了产业链的延伸,在制造业上游为其组织采购原材料,又在生产下游为其提供良好的销售环境,现代制造企业要依赖现代物流为其将产品运往世界各地.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制造业产业链上不可替代的角色.所以,在发展区域制造业的同时,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进一步提高区域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才能更好地支撑区域制造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简称“两业”)深度融合发展,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家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出台《关于推动“两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和长春是东北北部的两个中心城市,同时也是哈长城市群中的两个核心城市,两市的产业联动关系着区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就现实而言,促成哈长两市产业联动发展的良好环境正在形成,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为此,建议从增强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建立合作机制、完善哈长两市产业联动发展保障机制、搭建哈长两市产业联动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农业领域的互利合作、推进制造业领域联动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领域互利合作、推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等方面推进哈尔滨和长春产业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建设》2014,(7):38-39
2020年我国基本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确定了农产品物流、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等12项重点工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提升物流业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水平,提高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6.
观点     
<正>"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加强调查研究,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破解瓶颈,统筹兼顾、协调联动,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强调"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教训,虽然表面上是监管缺失,实际上还是缺乏对实体经济应有的扶持。目前,发展中国家在推进工业化进程,发达国家也在推动‘再工业化’。而中国处于工业  相似文献   

7.
冯路 《理论导报》2012,(6):28-28
一、环渤海经济圈物流人才需求状况 环渤海经济圈是我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之一,区域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作为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最重要的物流基地,其现已成为我国物流发展前景最好的地区之一。在巨大的市场需求牵引下,该地区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然而物流专业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该地区物流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  相似文献   

8.
加入 WTO,我国已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席卷全球的浪潮之下 ,在欧美物流强国纷纷瞄准我国市场之时 ,面对早已成熟的知名跨国物流企业的竞争 ,我国刚刚起步、且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的物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经济激活了物流业 ,而物流业的发展又为新经济的大踏步前进铺就一条高速通道。  相似文献   

9.
调整发展战略,将商贸物流业作为宁夏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此来带动宁夏整个流通业的改制与发展,争取在几年内把宁夏的商贸物流业做大做强,使之真正成为宁夏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有较大贡献能力的经济支柱,建成具有较强商贸物流业特色的宁夏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0.
结合世界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及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和各企业的现实状况,提升其竞争力主要应有三条路径:立足于全球装备制造业的价值链范畴.探索我国成为世界“制造强国”和力争占领全球制造业价值高端的对策;立足于全国装备制造业的区域布局范围.探索我国培育和壮大特色制造集群的主要思路;立足于组织要素的协调联动发展,探索我国装备制造业各组织要素及利益相关方协调和联动的体制、机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工业的重要基础,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机床业被称作是“装备工业中的装备工业”,是“万机之母”,在整个制造业中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其发展程度如何,直接制约了一国制造业水平的高低。因此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将其列为超越经济价值的战略物资,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限制进口。“十一五”时期,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东北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华东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集聚区,经济发展很快,但是现在正在忍受转型升级的阵痛。生产装备滞后于企业的需求已经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瓶颈性因素,需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为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做支撑。沈阳市和杭州市是东北和华东地区的典型代表城市,比较两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情况及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6年至2012年七年间的统计年鉴为基础,通过对比分析杭州市和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两个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旭东 《唯实》2021,(2):41-43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作为全国制造业大省,江苏制造业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在新形势下,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两争一前列"要求,以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推动全省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就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研视察,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强调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加强调查研究,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破解瓶颈,统筹兼顾、协调联动,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  相似文献   

15.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牵系着亚太及欧洲两大经济圈的跨国交通经济发展带,中国——中亚可藉此建设以经济快速增长和联动作用为目的跨国经济合作体。这是作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合作共赢外交新理念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国政府首次就洲际经济合作一体化进程提出具体的构想。这为中国西部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新疆要抓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的良好时机,加强与中亚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对外贸易,为产业发展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在与中亚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已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政策、经济、环境等各项有利因素的叠加效应,积极投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来化解产能过剩,实现绿色发展,完成自身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6.
宾建成  詹花秀 《探索》2012,(6):93-97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重启"再工业化"战略,明确提出了"提振经济,重振制造业"的目标,意图通过促进出口和制造业增长,实现向实体经济回归,重塑美国经济实力。美国重振制造业将使我国制造业面临更严峻的竞争形势,对我国开展国际贸易和利用外商投资产生深远的影响,美国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将更加严重,中美贸易摩擦可能较前更为激烈,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增速可能放缓。我国宜扬长避短,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合理调整制造业布局,在巩固我国"世界工厂"地位的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周边自贸区网络,积极鼓励我国制造业"走出去"开展跨国投资,以继续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实体经济是强国富民的根基,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脊梁"。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在制造业,核心是坚持实施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引领,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率和劳动生产率,通过制度创新提升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坚持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切实增强制造业持续创新的人力资本。最关键的是建立一种有利于创新要素向生产性活动而不是非生产性活动配置的即以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的社会报酬结构,切实提高制造业盈利能力和要素吸引力。  相似文献   

18.
宁夏位于西部经济大区域和黄河经济协作区的交集之中,在这两大经济板块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十分重要。宁夏应该依托经济发展焕发出来的优势,即流通业内在发展动力强的产业特点,通过大力发展物流业这一新兴产业带动流通业发展,以求二、三产业相互促进,走出自己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颜复 《唯实》2021,(2):54-5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是重要基石,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关键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把我国制造业搞上去,把实体经济搞上去,制造业的核心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要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指出:"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应当把握"大国经济"发展规律。"大国经济"的内涵可以从数量和质量两个角度来认识;"大国经济"有引领型和赶超型两条经济发展路径;"大国经济"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和综合优势,同时对其他经济体也会产生挤压效应、"万有引力"效应和输出效应。我国必须找准与自身相符的发展道路,关注现实条件下在发展路径、经济结构与发展空间方面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