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替代全球主义运动”是近年来在国际范围内形成的一种寻找另一种全球化以替代当前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运动。它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拉丁美洲。最初的名称是反全球化运动,其目标主要是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拉美国家制定的经济结构调整计划。随之,这项运动逐步扩展到美国和欧洲,并在20世纪末达到高潮。从20世纪80年代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推进到90年代“反全球化运动”的勃然兴起,再到2007年第五届国际马克思大会提出的“替代全球主义”,可以说,“替代全球主义运动”与“全球化”、“反全球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厘清替代全球主义的产生及发展脉络,对我们正确把握这项运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曾庆斌  唐任伍 《新视野》2012,(3):121-124
从"西雅图风暴"开始的街头抗议,到世界社会论坛、穷国峰会、网上"反全球化"等风起云涌。"反全球化"运动成为"全球治理"的一种新的常态方式,其产生的原因在于"全球化"规则失衡,贫富分化加剧,非经济的人类发展指数差距扩大,跨国公司权欲膨胀,工人失业加剧,单边主义盛行,发展中国家民族主权地位被削弱,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劳动者被日益边缘化等。因此,"反全球化"运动实际上是对"扶强抑弱"的"丛林法则"的抗拒。但是,"反全球化"运动不但不会阻挡全球化的发展,而且成为"全球化"的一种新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遏制了单边主义的盛行,作为压力机制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自我修正,作为纠错机制催生了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正"英国脱欧"、特朗普上台、法国右翼政党崛起,当前,西方出现了一波反全球化浪潮。这一现象凸显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内部矛盾加剧,并产生外溢效应。认识和理解"反全球化"的实质,对于我们趋利避害、顺势而为,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全球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反全球化现象难改全球化趋势冷战结束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推动了世界各国的发展进步。根据联合国统计数据,全球极端贫困人口从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要特征,它们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共同作用于时代发展的全过程;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主导者和最大受益者,决定着未来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弱势国家,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发达国家应重新审视其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尽量减少或避免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发展中国家既要利用全球化有利的一面不断发展本国经济,又要利用"反全球化"运动维护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17,(6)
全球化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作为全球化进程的共生现象,反全球化思潮和运动也从未停止脚步,当前国际社会两极分化严重,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存在反全球化思潮和运动,特别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之后,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日趋严重,中国如何应对反全球化的挑战并转化成民族复兴的机遇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在介绍了反全球化思潮和运动现状的基础上对反全球化对全世界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给中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进行分析,希望对这一问题的解答能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姜勇 《理论学刊》2002,(4):32-33
在 2 0世纪后半期和 2 1世纪初 ,全球化成了世界主流话语。然而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 ,民族主义仍然在顽强地生长着 ,反全球化的声音也日甚一日 ,而且西方发达国家作为全球化的中心 ,同时也是反全球化的中心。那么应如何认识反全球化问题呢 ?一、关于反全球化的主题特别值得说明的是 ,是全球化制造了“反全球化” ,而且“反全球化”反对的只是全球化过程中滋生的多种问题 ,而不是反对全球化本身。众所周知 ,全球化起源于西方国家 ,是资本扩张的必然结果 ,然而 ,反全球化运动的中心也建立在西方国家 ,其根本原因就是资本主义在全球的统治。现在…  相似文献   

7.
再识全球化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趋深入,全球化也正成为全球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也许是全球化益于人类是在隐性地发挥作用,所以全球化的裨益并没有为人们普遍认识。倒是因为全球化要涉及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调整,要在全球层面凸显“竞争法则”的应用,这就引起了一部分人的警觉,直至当前发展成反全球化的高涨之势。就是对不反对全球化的人来说,他们对全球化的认识也多存有歧义。针对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反全球化运动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9年以来,反全球化运动的示威活动一直没有间断过,世人对反全球化的讨论和评价也没有间断过,同时,反全球化的“精神领袖”们也在理论上对全球化理论进行质疑、批判、驳斥,这为反全球化运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文章探讨了反全球化运动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反对新自由主义、反边缘化理论、贸易保护主义、比较优势陷阱理论、民族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9.
贺之杲 《新视野》2017,(4):121-128
反全球化、逆全球化、一体化是全球化进程的伴生物。全球化对地区的影响表现为抑制或激发地区中存在的潜在性因素。欧洲一体化既保证了欧洲的全球地位,也是抵抗全球化的变体。当前的欧洲反全球化潮流成为不容小觑的一股力量,与反对欧洲一体化并驾齐驱,成为影响欧洲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态的因素。欧洲反对全球化浪潮体现在对贸易政策的质疑、对难民政策的反对、民粹主义政党的兴起和反全球化与反一体化并行。全球化与一体化的机会和风险被不均衡地分配在社会之间及社会内部,真实的或感知的相对剥夺感与异化感给欧洲民众带来双重压力是欧洲反全球化浪潮的主要动因。再加上,多重危机背景下欧盟无力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社会挑战。欧盟及其成员国在应对反全球化浪潮时,既要关注社会认可,又要关注社会资源再分配。  相似文献   

10.
一、国内外对全球化利弊的争论自从1999年11月美国西雅图世界贸易组织部长会议以来,世界反全球化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全球性的反全球化示威活动已发生10余次。反全球化运动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反对全球化带来的收入差距扩大化。反全球化运动者认为,“全球化”的实质是“跨国公司的全球化”。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化使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不公正加剧。确实,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人类社会的分化加剧了。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在发达国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各国都必须面对的国际大环境,其根本特征就在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 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有利于各国的发展。与此同时,反经济全球化的呼声也日益高涨。由此,相对于 世贸"多边"协议,各国"双边"谈判在"多哈回合"多边谈判受阻后反倒取得突破。中国为了争取和维护 自己的经济利益,必须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主动发起双边自由贸易谈判,实现双赢结果。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全球化表现出新的趋向,即经济全球化进程有所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反全球化倾向抬头,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不稳定性,经济全球化格局发生了变化。从生产关系来看,导致当前经济全球化受阻的根本原因就是公平正义不够。重塑新型经济全球化,应该在价值理念、国际经济治理体系、主导力量等方面体现公平正义的原则。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变革,凝聚形成经济全球化新的主导力量,正在引领经济全球化朝着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反全球化理论基础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晶 《理论学刊》2002,(4):28-31
伴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 ,另一种与之针锋相对的反全球化运动也在世界各地风起云涌。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反全球化具有客观必然性。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依附理论、比较优势陷阱理论、民族主义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成为支撑反全球化运动发展的几个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曲升  姜艳艳 《世纪桥》2007,(9):26-27
从全球史观的视角来看,资本主义的扩张经历了四个阶段。资本主义扩张是人类历史走向一体化的重大推动力量,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资本主义具有内在超越性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当代表现,它的未来走向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资本主义的内在超越性和自我完善的能力能否继续发挥,二是反全球化运动能否走向理性。  相似文献   

15.
从全球化视野看,晚清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球化战略经历了从1949-1979年的"独立自主与避免全球化陷阱时期",1980年-2001年的"主动参与的全球化时期",2002年之后尤其是十八大之后"积极引领的全球化战略时期"。新中国的70年实际上是全球化战略与思想不断深化的70年,中国在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推动了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近年来中国提出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遵循公平正义原则、天下主义与社会主义原则、社会责任与利益共同体原则,树立新的国际合作和国际援助理念,从而构建一种崭新的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秩序和全球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一、世界反殖民主义运动继续高涨(一)“东风疾劲西风衰”,一九五八年的国际形势是如此,一九五九年的国际形势将更是如此。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将要在新的—年,迈开更加雄健的步伐,走向新的繁荣和高涨;帝国主义战争势力犹如风烛残年。越来越走向没落和衰亡。民族解放运动的进一  相似文献   

17.
林红 《理论学刊》2007,(1):92-95
全球化带来了全球范围的社会变迁,在多方面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全球化在民主发展方面的局限却酝酿了民粹主义的生长条件,民粹主义突破了国家与民族的界限,融入了反全球化运动之中,成为这场运动的一面旗帜。一、“全球化”时代的民主困境“全球化”始于经济领域,最初指世界各国在生产、分配、消费等经济领域的一体化趋势。1958年经济学家T·莱维最早用这个词来形容此前20年间国际经济的巨大变化,即在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的全球性自由流动,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与重组,世界各国经济高度相互依赖与融合。政治学家们从…  相似文献   

18.
国际垄断资本主导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最终结果将是发达国家转向贸易保护主义和发展中国家陷入发展陷阱。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把国有企业作为践行国家发展战略的治理工具,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中国的国有企业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取得了长足发展,经历"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逐渐从参与全球化转向推动新一轮全球化。中国国有企业国际化以生产性投资为主的对外经济活动,对推动全球工业化、抵御逆全球化、替代新自由主义和为后进国家提供新的现代化发展模式等方面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逆全球化"现象并不能改变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全球化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理论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根本动力、目标指向、核心要素、战略举措等进行了整体设计,为建构新全球化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20.
如何看待反全球化浪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也滚滚而来。可以说,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伴生物。也可以说,反全球化本身也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种国际现象。反全球化运动引起全世界注意的一次重大行动,是1999年11月底到12月初在美国西雅图世贸组织部长会议期间,主要由美国工会组织和环保主义者发动的大规模反全球化示威。此后,凡是有重大的国际会议召开,会场外就有反全球化示威。比较有影响的示威,在2000年就有7次,今年以来,这种大规模的反全球化示威已发生了三次:魁北克美洲国家首脑会议期间(4月)、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