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岸经贸往来也日益频繁,台商赴大陆投资的热潮持续高涨.据台湾“经济部”公布的统计资料,目前台商在大陆的投资项目已超过2万项,投资总额累计超过200亿美元.这一情况引起了台湾当局的不安,担心台湾在经济上对大陆的依存度会越来越高,导致其产业日益“空洞化”,从而失去与大陆抗衡的筹码.去年下半年,台湾当局正式推出了“南向政策”,极力引导台湾厂商把东南亚国家作为投资与贸易的重点地区,其目的在于分散台商对外投资的地点,给不断高涨的台商“大陆投资热”降温,减少台湾在经济上对大陆的依赖性,从而获取其在两岸经贸关系中的主导权.台湾当局的“南向政策”实施已过一年,效果如何呢?  相似文献   

2.
(1)现有的解决经贸纠纷方式不能很好地处理涉台经贸纠纷案件.随着两岸间经贸交流的迅速发展,经贸纠纷也日益增多.但是,由于台湾当局的限制,两岸间的经贸交流呈现出“单向、间接”的特点.现阶段,一般是台商经第三地到大陆投资,从事贸易等,而大陆人民还不能通过正常渠道进入台湾开展经贸活动.因此,两岸间的经贸纠纷主要发生在大陆,应按大陆法律规定的方式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6月中旬,“千岛湖事件” 已审理完毕,3名案犯被判处死刑.回过头来看,事件发生后,台“陆委会”4月6日决定停止招揽大陆旅游团,并考虑宣布大陆为“危险区”.台“经济部” 宣布暂停开放台商到大陆投资开发工业区.13 日,该部又为配合“陆委会” 暂停两岸文教交流,决定暂停审查台商赴大陆投资案和开放大陆农工原料进口.这些决定在台湾各界引起不同反应,虽然部分人士表示支持当局的行动,但大部分人士认为,台当局不应将一旅游意外事件情绪化、泛政治化,更不应将两岸经贸交流作为抵制筹码.他们指出,两岸经贸相互依存,经贸交流停不了,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是无法阻止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1993年统计,台商到大陆投资1万件,投资总额100亿美元,创历年来最高纪录.自1989~1993年,台商投资大陆累计1.5万件,投资总额157亿美元.1994开始,大陆采取单一汇率制度,台湾准备定点货物直航,均有利于两岸经贸发展.两岸经贸有进无退.但因两岸生活水平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造成在三资(独资、合资、合作)企业中存在着经营管理上的差距,亟需早日解决,以免双方受到损失.两岸经贸三资企业目前存在差距,纯系过渡时期现象,若能追根究底早日谋求对策加以改善,则有助于两岸经贸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紫兰  童清峰 《台声》2004,(4):11-11
据台湾媒体披露,大陆台商普遍对此次台湾“大选”结果感到失望和无奈。大部分大陆台商对两岸恢复谈判及“三通”问题,更感悲观,有的台商甚至对台湾产生疏离感。岛内舆论认为,十多万台商特地返台投票,之所以挺连宋,是希望两岸和解,希望台湾当局早日开放“三通”,以利两岸经贸发展,共创双赢。然而,选举结果是,推动“急独”的陈水扁由选委会宣布当选。这样,不但两岸关系面临摊牌,而且,岛内难免政党纷争加剧,投资环境进一步恶化。有的台商表示,台商对台湾的疏离感日重,只会加速企业外移,最终可能是“连根拔起”,而非“根留台湾”。返台投票的东…  相似文献   

6.
台湾商界最近表示,中国大陆一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将为两岸经贸深层次交流与合作创造良好条件,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将出现新高潮,有利促进两岸“三通”、打破“戒急用忍”的限制。如果今年中国大陆正式加入WTO,台湾也有望在大陆之后以“台彭金马关税领域”名义加入。大陆入会后关税降低,限制减少,市场进一步开放,将为台商在大陆的发展创造更广阔、更良好的发展商机,有利于促进两岸贸易增长,使两岸经济发展迈向新阶段。祖国大陆进口关税降低,有利于台商进口原料与零部件降低成本,促进台湾增加对大陆出口,提高出口竞争…  相似文献   

7.
由于台湾地区政策限制,多年以来,两岸投资关系主要是台商赴大陆投资为主。随着两岸经贸关系深化发展,两岸投资关系的“单向性”作为两岸经贸正常化问题更加凸显出来,由此导致的两岸经贸“非均衡”及其所衍生两岸经贸深化合作问题,制约了两岸经济互动合作、共创双赢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朱磊 《台声》2008,(5):19-20
随着两岸经贸交流不断发展,大陆不仅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贸易伙伴,还是台商的第一大投资地。据大陆方面统计,截至2007年12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75146个,按投资者注册地和实际到资额统计,累计吸收台湾直接投资457.6亿美元。而据台湾方面估算,包括以第三地名义进入大陆的台资,台商在大陆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占台商对外投资总额的60%以上。然而在台商蜂涌投资大陆的同时,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的项目和金额却几近于零,这种不正常的经济局面主要是台湾当局的限制性政策所致。随着主张发展两岸经贸关系的马英九和萧万长上台,人们开始关注这些限制性政策是否能够大幅调整,两岸能否迎来双向投资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9.
台湾高科技产业投资祖国大陆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莉 《台声》2001,(4):22-22
尽管台湾当局一再试图以“戒急用忍”政策来阻碍两岸的经贸交流,但自 1987年海峡两岸开始民间往来至今,已有近 5万家台湾公司来大陆投资,投资总额达 3万亿新台币。近年来,台商投资祖国大陆呈现大型化、高科技化及上下游集体化的趋势。许多台湾高科技企业受祖国大陆经济发展前景吸引并基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突破台湾当局的诸多限制,筹措巨额资金,加快投资祖国大陆的步伐,设立大型生产基地,为企业发展创立新的根基。 台商投资大陆 高科技产业的原因   80年代末期到 90年代初期,投资大陆的台湾企业,多采用 “区域分工型”的经…  相似文献   

10.
今年3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以下简称“投保法”),并由江泽民主席颁布命令执行.这部法律是经大陆立法机构会同著名法律界专家共同研讨、反复推敲之后出台的,是两岸工商界翘首以盼的一部重要法律.它的颁布执行,将使台商在大陆的投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台商的利益受到法律的保护.两岸许多有识之士对这一法律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许多中肯的意见,希望该法进一步完善,并期盼能有实施细则尽快出台.“投保法”的公布与实施,必将带来台商投资大陆的又一波热浪,使台商不必再以迂回、脱法、转进的方式进行经贸活动了.  相似文献   

11.
两岸“三通”对两岸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仪 《统一论坛》2004,(5):47-48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的大幅增长,自台湾出口大陆的机器及中间产品亦随之大幅度增加。由于台湾方面管制自大陆的进口,造成进口金额不大且增长缓慢,因而使台湾在两岸贸易上享有大量的出超,对大陆经贸的依赖程度也快速增加。就贸易依存度而言,1993年台湾对大陆的出口已超过总出口15%,仅次于对美国的出口;但就贸易顺差而言,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如果两岸真正实现“三通”,大陆的商品可能会大量涌入台湾市场,台湾贸易顺差的状况虽然可能会有所改变,但两岸经贸发展前景仍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12.
赵郁美 《台声》2000,(2):11-11
最近以来,台湾业者普遍认为:大陆加入世贸组织为期不远,台商拓展大陆内销市场刻不容缓,他们呼吁台湾当局放弃“戒急用忍”及两岸“三不通”政策,协助台商抢攻大陆市场。台湾“建大工业”董事长杨银明、东弟台商协会名誉会长叶宏灯等近日指出,现在台湾当局对投资大陆限制太多,阻碍了台商发展脚步。随着大陆“入世”后市场逐渐对外开放,预期台商加工贸易为主的经营形态将会改变。当局“戒急用忍”的僵化政策应尽快扬弃,努力营造两岸和谐关系,以适应新形势发展。台湾学者侯家驹发表文章说,台商已因“戒急用忍”而丧失许多投资良机。…  相似文献   

13.
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实行限制性措施的“戒急用忍”政策,并不能阻挡台商赴祖国大陆投资;在经济利益和市场法则的驱动下,台商纷至沓来,投资势头有增无减。据台湾“经济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去年台当局核准赴祖国大陆投资案件为729件,比上一年增长了90.8%;投资金额为16.1亿美元,增长了31.3%。迄今台商赴大陆投资案累计已达15602件,总投资金额已接近100亿美元。台商赴大陆投资额已跃居台湾对外投资的首位。看好祖国大陆极具潜力的消费市场,是台商赴大陆投资的主因。由于祖国大陆被认为是21世纪全球最看好的经济成长地区,世界…  相似文献   

14.
陆红梅 《台声》2002,(4):30-32
在2001年12月11日中国大陆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台湾也于2002年元旦以“中国台北”的名义成为WTO的正式会员。由于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交流的限制有悖WTO自由贸易的规则,而且束缚了台商在大陆的发展,因此在两岸正式成为WTO成员前后,台湾当局着手对其大陆经贸政策作出了一系列的调整。但这些调整很有限,“犹抱琵琶半遮面”,与两岸经贸交流的现实发展及两岸人民特别是工商界的要求,仍有相当差距。正式松绑“戒急用忍”审查原则2001年11月20日,台湾“经济部”宣布修正“在大陆地区从事投资或技术合作审查…  相似文献   

15.
(三)"戒急用忍"紧缩两岸经贸1996年8月14日,李登辉在“国民代表大会”上声称,应检讨“以大陆为腹地,建设亚太营运中心”这一“扭曲的论调”,并要求财经部门重定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规模的限制。之后,有关职能部门纷纷制定限制台商赴祖国大陆投资的措施。9月14日,李登辉出席台湾"经营者大会"时,又提出台商投资祖国大陆应"戒急、用忍"。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年底,台商科技产业投资大陆开放有新进展,台湾财经官员也声称开放人民币在岛内兑换"现在正好".在这样的情况下,两岸经贸往来在新的一年里似乎充满了新希望.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6,(14)
正2016年初台湾两场重大选举结束,台湾政局巨变,两岸关系发展,也进入不确定时期,必然影响与冲击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尤其两岸经贸制度化合作。年初以来,整个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显著趋冷:两岸经贸制度化协商与互动机制中断,两岸大型经贸交流活动减少,两岸贸易持续萎缩,台商对大陆投资减少,大陆民众赴台旅游缩减,未来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很不乐观。  相似文献   

18.
魏艾 《台声》2002,(5):12-14
过去10余年来,两岸经贸和民间交流迅速发展,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根据台湾方面的估算,2000年两岸间接贸易金额达312.3亿美元,其中台湾对大陆出口值为250亿美元,进口值为62.3亿美元。台湾对大陆贸易占台湾对外贸易总值的10.84%,其中对大陆出口值占台湾外贸出口值的16.87%,进口值占台湾外贸进口值的4.44%。在投资方面,1991年至2000年台商经“投审会”批准赴大陆投资件数累计达22974件,投资金额达171.03亿美元,大陆已是台商海外投资最主要的地区。在民间交流方面,2000年…  相似文献   

19.
自大陆实施改革开放及台湾开放企业前往大陆投资以来,两岸经贸关系进展迅速,至去年(1994)年底,台湾企业在大陆投资的家数已超过两万家,投资金额估计高达200亿美元以上。在大陆的外资中,台湾排名第二,仅次于香港,而大陆也成为台湾企业最大的对外投资地区。 依据台湾当局所制定的“国家统一纲领”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规定,现阶段只开放台湾企业以第三地企业的名义前往大陆投资,而未准许大陆企业前来台湾地区投资,同时大陆企业在第三地的合资企业如其股权超过20%以上,也不准许前来台湾投资。这样的政策,导致两岸的投资形成了“单向、间接”的关系,也造成了两岸产业分工合作的跛形形态。 最近,台北方面宣称,“两岸关系以经贸为主轴,以双赢为目标”,同时通过了“发展台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计划”。迹象显示,台湾可望加强与大陆的经贸交流。同时,随着九  相似文献   

20.
周伟 《两岸关系》2006,(4):33-34
科技交流与合作是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受到两岸政治形势的影响,两岸科技合作很长时间里几乎处于停滞状态。随着两岸经贸规模的扩大和台商赴大陆投资的增多,台湾传统产业和电子电器等高科技企业到祖国大陆投资设厂的步伐明显加快。这些投资相应地带来有关技术,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