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伯承同志是一位德高望重、举世闻名的军事家。在战争年代,他运筹帷幄、弛骋疆场,导演过一场场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人民誉其为“常胜将军”,这是人所共知的。但对刘伯承同志十分重视政治工作,人们知道的还不多。他曾经说过:“政治工作是我党我军的创造,也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我们必须尊重政治委员制度和政治工作。”1942年,是华北敌后根据地抗日斗争最艰苦的年月。为了振奋敌后抗日军民的战斗意志,党中央决定为刘伯承同志庆祝五十寿  相似文献   

2.
冯小宁是我国屈指可数的集编剧、导演、摄影、制片于一身的著名电影导演之一。他的影视作品《大气层消失》、《战争子午线》、《北洋水师》、《红河谷》、《黄河绝恋》、《紫日》、《嘎达梅林》先后获得了多项国內外大奖,他本人也被评为广电系统“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现任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导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2003年2月20日,本刊记者就电影创作与弘扬民族精神的问題采访了他。现将冯小宁的谈话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三改传单     
一九三九年七月,日军以数万兵力向太行山抗日根据地进行“秋季扫荡”。当时,我正在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同志身边工作。一天,刘伯承同志指示我说:“为粉碎‘扫荡’,我们要发动好群众。你针对游击队、民兵、妇联、农会各自不同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为他们各写一份百把子的传单。”  相似文献   

4.
楚庄 《民主》1996,(10)
读了武华同志的电影文学剧本《一轮明月李叔同·弘一法师传》。对电影文学和佛学我都是外行,只能对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独特的典型的李叔同的道路说一点认识。李叔同原是天津富家子弟,幼年时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严格训练。在他成年前后,正值清王朝内政腐败,外患日亟。1894年甲午战后日  相似文献   

5.
踏着中国革命的漫长征途,走过来一批英雄的女战士。她们以对革命事业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德赢得人们的尊敬,大家习惯地称她们为“大姐”。刘伯承元帅的夫人汪荣华,就是这些“大姐”中的一员。 1986年10月7日,中国大地上空一颗巨星陨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刘伯承同志逝世。噩耗传来,我赶往刘帅家中吊唁。 那时,刘帅住处的大门口已挂起黑黄相间  相似文献   

6.
舒湮的书     
舒湮同志是明末鼎鼎大名的“四公子”之一如皋冒襄(辟疆)的后人。他于1938年春作为当时邹韬奋主编的《抗战》三日刊记者到延安采访。不久,我在延安看到该刊上热情歌颂延安的访问记。那时,我身在那个环境中,并不特别注意这类报道。1940年前后,他的话剧剧本《董小宛》出版了,我倒是认真读过的,很受感动。深觉那个剧本充满爱国主义热情,忠奸黑白,格外分明,表现手法则尽得文采风流之  相似文献   

7.
一部国产大片《英雄》让年底的电影市场大大红火了 一把。这一年,国家对社会资本打开了文化市场大门,国内各种文化产品好戏不断, 《和你在一起》、《铁齿铜牙纪晓岚》、《激情燃烧的岁月》……,个个都令观众记忆犹新。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李普 《瞭望》1985,(49)
刘伯承同志是我党老一代革命家和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曾为党和人民建立殊勋,深受我党广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敬爱。本刊从本期起,陆续刊登李普同志的长篇回忆文章《记刘帅》。文章记述了作者从一九四六年冬天起与刘帅的多次接触中的所见所闻,对刘帅的许多活动以及他的优秀思想作风作了多侧面的、深刻的描述。本期刊登的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老师和长者》。  相似文献   

9.
“长期战争”有望成为继短暂的“冷战后”时期之后,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标志美国国防部在年初公布的2006年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长期战争”(longwar)的概念。报告前言第一句话就是:“美国是正在进行长期战争的国家。”报告分析了战争开始5年来的形势,不厌其烦地强调美国正处于战争状态,强调美国正在进行的这场“反恐”战争的长期性、全球性和复杂性,通篇充满  相似文献   

10.
曾被当作“懦夫”的英雄刘景坡“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清郑观应《大东沟战争感怀》)电影《甲午风云》真实地再现了整整一百年前中日大东沟之役(又称黄海海战)这一悲壮场面,热情地沤歌了英勇抗敌,壮烈牺牲的致远号巡...  相似文献   

11.
只要对“文革”十年造成的文化断裂还有点记忆,面对上升时期(1976—1986)电影取得的成就,人们就不能不激动。十年摄制近千部影片。标志着中国电影新的发展水平的优秀之作,从不同侧面反映、表现了我们时代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精神风貌,一批光彩照人的银幕形象走进千百万观众的心灵。至于电影观念的进步、电影结构和电影语言的拓展、电影形态的丰富,不仅与那“百花凋残,万马齐喑”的十年不可同日而语,也是“文革”以前的年代所不能比拟的。今天电影艺术已成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精神境界的提高产生重要的影响。最近,上海《文汇报》和《中国电影时报》举办的“新时期十年电影奖”得到了电影界人士和广大读者、观众的广泛而热烈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历时两年余、耗资1500万元的战争巨片——《巍巍昆仑》,已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它将于“七一”中国共产党68岁生日时与观众见面。这部影片也是军队电影工作者献给共和国诞生40周年的礼物,是即将举行的中国首届电影节的重点影片之一。 影片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再现了1937年3月至1938年3月,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受到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下,主动撤离延安,率领“昆仑纵队”转战  相似文献   

13.
看完西安电影制片厂和江西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童年在瑞金》,我揩干眼泪,久久沉思。在座谈会上说出了这“平淡出奇,枯燥有味”的八字评语,引来一阵轻微的笑声,也荷蒙几位同志首肯。的确,这是我真实的观感。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86,(42)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刘伯承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八六年十月七日十七时四十分在北京逝世,这是我党、我军和我国人民的重大损失。 刘伯承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一系列重大战役中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战功卓著,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了不朽功勋,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指挥艺术和作战谋略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刘伯承同志永垂不朽!  相似文献   

15.
着哇!好意见     
宏图 《瞭望》1991,(40)
1957年7月面世的《收获》(季刊)创刊号,刊载了老舍先生的扛鼎之作——《茶馆》。 老舍先生早就想以北京茶馆为题材写一剧本,“第一幕”先生在美国时即已酝酿。1955年左右,在一次会见外宾后,先后请与会者刘白羽、郭小川、严文井、康濯等作家“再坐坐、聊聊”。聊的就是孕育中的《茶馆》。“难办的是,几乎一幕不如一幕,”先生颇激动,“最主要  相似文献   

16.
通过战争折射人性,反思历史也有望成为国产战争大片的新趋势冯小刚的《集结号》刚吹响一周,就创下2007年华语电影单周票房7000万元的新纪录。但部分观众被这部战争大片搞懵了,这与我们习以为常的"战争"完全不是一个路数,它在渲染残酷惨烈的同时  相似文献   

17.
进口大片的市场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看过《珍珠港》吗?——在短暂的沉寂后,进口大片又成为人们日常谈话的中心。今年暑期,中国电影市场接连推出三部进口大片,速度和力度均为前所未见。其中《珍珠港》的上映再现了《泰坦尼克号》的热潮,使大片再度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 自从1995年以来,“进口十部大片”一直是中国电影市场每年一度的盛事。《泰坦尼克号》、《拯救大兵瑞恩》等一大串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使美国大片俨然成为激活中国电影市场的“兴奋剂”。  相似文献   

18.
话剧艺术继续在艰难中徘徊:多年不见优秀原创剧本、表演人才大量流失、观众反映冷淡、话剧批评失语今年是中国话剧艺术诞生100年,但在各式纪念活动背后,整个话剧界却弥漫着一种“普遍的焦虑情绪”。“如何满足观众的多元文化需求?面对必须走向市场的文化现实,如何坚守话剧的文化品格和健康审美?”在纪念话剧100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著名话剧导演艺术家徐晓钟在主题发言中表示,这是他和许多话剧工作者都在“焦虑地”深思的一个焦点问题。当《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与《剧本》杂志主编温大勇谈及徐晓钟的发言时,他表示,“不仅是现在,话剧都焦虑了20年了。”  相似文献   

19.
萧珊 《党政论坛》2009,(6):17-17
刘伯承出生在四川开县张家坝的一户农民家庭,虽自幼家境贫寒,但父母仍克勤克俭,在几个孩子中唯一送他上学读了书。1897年,刚刚五岁的刘伯承,进了本村的私塾读书。由于他聪明、勤奋,读过的《三字经》、《千家文》、《千家诗》,以及《四书》、《五经》和诸子等书一般都能背诵下来,并在书上做了许多圈点和批注,学习成绩十分优异。  相似文献   

20.
在巴黎汉学界,艾田蒲无疑是最孚众望的,被法国笔会中心选为“1986年最佳作家”。确如评委会决定中所说:“他的作品对了解各个民族的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艾氏年近78岁,系阿拉贡一辈的老作家,有小说《唱诗班少年》、剧本《人民公敌》,以及多部关于比较文学的论著,曾获“法国戏剧奖”、“圣佩韦奖”、“法兰西学院文论奖”和1982年“文学评论大奖”等,尤以在中国古典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