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3年前戈登·布朗以逼官方式迫使布莱尔辞去英国首相一职时,大概没想到自己离开首相府的背影比布莱尔还要黯然。5月11日,在首相府前携妇挈子宣布辞职时,布朗眼带泪光。不知道他有没有想起3年前这一刻布莱尔的泪光。  相似文献   

2.
1997年5月,唐宁街10号迎来了一位新主人——1812年以来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托尼·布莱尔。对于这张酷似娱乐明星的面孔,英国人当初似乎有一种永远也褪不去的新鲜感。不过,人类总是难以抗拒自然规律,这不,经过十年的视觉冲击,英国人终于产生了审美疲劳,虽然这张面孔依旧充满魅力。  相似文献   

3.
政经人物     
《观察与思考》2006,(2):5-5
<正>布莱尔:支持布朗为继承人1月7日,英国首相布莱尔首次点名财长布朗为继承人。过去,布莱尔一直避免在公开场合点名布朗做为首相继承人,只是赞扬布朗在经济政策上取得的成果,并表示钦佩。布莱尔同时也表示他将在  相似文献   

4.
新闻扫描     
<正> 英国首相布莱尔访华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邀请,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7月20日晚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这是布莱尔任首相以来第二次正式访华,也是他2001年获连任首相后第一次来访。此次陪同布莱尔来访的有他的夫人谢丽、政府要员以及英国知名企业家组成的企业家代表团。  相似文献   

5.
5月10日,英国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只有26%的选民对首相布莱尔的执政表现感到满意,绝大多数选民希望布莱尔提前下台。就连工党内部,也有多名议员联名“逼官”。一时间,让布莱尔“下课”的  相似文献   

6.
1997年5月布莱尔上台后,依托“新工党”,大力推介“第三条道路”,以图建立跨世纪的“新英国”。1999年布莱尔将会面临哪些机会和挑战,又会将一个什么样的英国带入下一个千年呢?改革之年布莱尔是携带着改革方略入主唐宁街的。一年多来,他的改革遍及英国的各个角落,触及到英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阶层。英国是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曾经有过的辉煌,因为因循守旧和保守自足而呈现出日薄西山的气象。因此,布莱尔的改革如一股悄然而起的春风,给英国带来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去年9月,布莱尔在英国工党年会上说,1999年仍将是个改革…  相似文献   

7.
【事件】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日前,英国财政大臣戈登&#183;布朗断然拒绝了首相布莱尔打算购买专机的计划。布莱尔及英国部长出访,都是向英国皇家空军借调军机或租用商业包机。为方便,布莱尔想购置一架类似美国“空军一号”的大型喷气式客机,作为自己出访各国的专用飞机。但财政大臣布朗毫不客气地说,政府公共基金很紧,而且还有比添购首相专机更要紧的事情等着花钱。如果布莱尔执意要购买专机,他必须从首相府和外交部的现有经费中找到购买新机的费用。  相似文献   

8.
<正>几乎在西方媒体上销声匿迹的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突然在中国变得炙手可热。据报道,"11月6日,布莱尔对广东东莞一个豪华别墅开发区进行三个小时的访  相似文献   

9.
1.第八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于2005年9月5日在北京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中国出席了会晤。欧洲理事会主席英国首相布莱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及欧盟理事会秘书长兼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索拉纳代表欧盟出席了会晤。  相似文献   

10.
布莱尔的盲大臣布朗克特,今年49岁,也是位少壮派,他不但官至教育与就业的部长,而且还接受了一项重要任务,兑现布莱尔在竞选时许下的最大诺言——改革教育。颇有新官上任欲有作为的迹象。  相似文献   

11.
2003年8月29日,英国首相府突然宣布,布莱尔的公关主管坎贝尔即将辞职,这条爆炸性新闻让此间各媒体连续播放了对政府各方人士的采访。而《每日电讯报》则称:坎贝尔的辞职代表着英国近代政治史上首相与助理亲密关系的结束。 坎贝尔一直被认为是布莱尔最亲密的助手、唐宁街的强势  相似文献   

12.
《观察与思考》2007,(13):14-15
观点看法 布莱尔的告别之旅一无是处,不过就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放纵他的虚荣。——英国影子内阁大臣克里斯&#183;格雷林批评布莱尔的全球告别旅行花费太多。  相似文献   

13.
张锐 《观察与思考》2007,(13):56-57
10年前——1997年5月2日,年仅43岁的布莱尔率领工党赢得选举,将英国带入“新工党”时代,他也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10年后——2007年5月10日,布莱尔在英格兰北部特里姆登工党活动中心正式宣布于6月27日辞去英国首相职务。作为英  相似文献   

14.
布莱尔政府的外交政策是冷战后世界形势发生变化、各国政府调整对外战略的一部分,更是英帝国在解体后半个多世纪的反思中作出的正视现实的必然选择。其在思想意识领域的理论建树引领了时代潮流,布莱尔主义有着对全人类命运的关注,有着以欧盟或联合国为蓝本建立国际共同体和世界秩序的理想之论,也有着西方民主和市场经济普世化之嫌,亦因之在国际社会遭到了众多批评指责之声。但说到底,它是英国谋取国家利益的策略和手段。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2月3日,一名叫山姆·罗斯菲尔德的英国军方情报机关的前特工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英国首相布莱尔和英国政府,称自己曾受英军方情报机构派遣,到北爱尔兰军事组织爱尔兰共和军(IRA)卧底。这一秘密派遣计划“使他面临生命危险”。为此,他向布莱尔政府索赔15万英镑,向英国国防部索赔35万英镑。罗斯菲  相似文献   

16.
2月底,在美国国会两个小组委员会的联席听证会上,太平洋美军司令布莱尔将军就中国针对台独势力可用的军事打击能力和美国“协防”台湾问题公开发表了一番言论。它们在战略评估方面至少有欠准确和周到,而且事实上已经以其必有的误导作用,使得台湾岛内少数人增添了过头的自信,更加觉得谋独拒统似乎有恃无恐。 布莱尔首先说,中国大陆现在没有攻陷和占领台湾的军事能力,因而无法凭籍军事力量完成统一目标。从大战略观念出发,  相似文献   

17.
非典十年     
周琼 《人民公安》2013,(7):34-37
2002年12月10日,一位名叫黄杏初的广东农民发烧住进了医院。他是至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非典病人。自此,中国人开启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日子。因为非典,2003年春节前后的广东人心惶惶,市民涌上街头,排起长队抢购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医用口罩,甚至还有食用醋。因为非典,2003年4月20日,时任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北京市市长孟学农因为隐瞒疫情被免职。因为非典,2003年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第一期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200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2008年5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  相似文献   

18.
这是5月18日《政治家杂志》上一篇文章的题目,所谓“巨人”是指已经拥有152年历史的《纽约时报》,所谓“跌倒”是指《纽约时报》记者杰生·布莱尔剽窃与捏造新闻东窗事发,使《纽约时报》的声名陷入一个半世纪以来的最低谷。27岁的布莱尔2002年10月被调到国内新闻组之后共写了73篇报导,其中有问题的报导至少36篇,包括华盛顿地区连环枪杀案和伊拉克战争阵亡战士家属  相似文献   

19.
英国一贯吹嘘其国家安全体系组织健全、制度严密,无懈可击。然而,近年来,英国情报机构人员被策反、泄密事件频繁发生,谍报机关人员变节等丑闻接连不断,给布莱尔首相的工党政府带来了无限烦恼。  相似文献   

20.
维和十年     
十年来,中国维和警察舍生忘死,英勇奋战,经受了枪林弹雨的考验和血与火的洗礼,在履行各项维和任务的同时,培育和发扬了忠诚、拼搏、固结、奉献的“海地维和精神”,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