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求是》2011,(17)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边疆省份,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个,16个民族与境外同一民族毗邻而居,少数民族人口1534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3.4%。全省有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是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和实行区域自治  相似文献   

2.
《支部生活》2009,(6):46-47
云南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为一体的欠发达省份,有25个少数民族,是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13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3.98%,有8个民族自治州、29个民族自治县、150个民族乡,民族地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0.2%。去年12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对云南丽江市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相似文献   

3.
一、充分认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有少数民族49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6.77%,少数民族人口次于广西、云南,名列全国第三位,少数民族自治区域占全省总面积的55.5%。改革开放以来,全省民族地区的经济有了较大发展。1997年,全省民族自治地方国民生产总值由1980年的21.81亿元增加到239.18亿元,年均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1%,粮食年均增长2%。但是,由于历史地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民族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起点低,与经济发达地区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到1996年,全省民族自治地方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省的29.4%,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省的18.7%,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省人均的64.7%,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的24%。全省48个贫困县中,民族自治地方占34个县,在全省456万贫困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70%以上。加快全省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步伐,是促进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关系到全省的改革、稳定和发展。可以说,没有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不可能有全省经  相似文献   

4.
贵州是全国各省、区、市中民族成分比较复杂的省份之一。在贵州境内聚居着49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4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8%以上,民族自治地方土地面积9.7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5.4%。世居少数民族有17个,其中苗、布依、侗、仡佬、水等少数民族人口均占国内本民族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多元的民族背景,决定了各社会发展阶段民族问题的逐步解决,对社会整体进步的特殊意义。而今天和谐贵州的构建,必然离不开民族和谐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云南各民族的先民很早就在云南这块土地上共同栖息繁衍,各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结成了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少数民族相互之间多源多流、源流交错的复杂关系。云南各民族在多样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多种经济类型和多元民族文化形态,构成了今天云南各民族间一种源远流长的血缘相亲关系,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断发展着的不断交融的民族杂居关系格局。  相似文献   

6.
引言我国1/5的陆上边境线在云南,云南25个边境县市的国土面积加起来,接近全省的1/4。在25个边境县市中,22个是民族自治县,16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  相似文献   

7.
高严 《求是》1997,(14)
民族工作是关系国家团结统一、长治久安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大事。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山区省份,与缅、老、越三国山水相连,国境线长达4060公里。全省39.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94%是山区。全省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占全省总面积的70.2%。全省4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个,是我国少数民族成份最多的省份。其人口超过全省总人口的1/3,有15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长期以来边民之间通婚、互市,情况较为复杂。建国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都十分重视加强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省委和省政府重视搞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使全省一直保持民族团结和睦、边疆繁荣稳定、经济稳步增长、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8.
《云岭先锋》2017,(10):18-19
'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的明确要求,为云南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云南,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15个特有民族、16个跨境民族、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作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做好云南民族工作举足轻重。'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不仅仅是民族工作,而是全局工作;不仅仅是民族地区的发展,而是全省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云南的事,而是国家的战略。'云南省民委主任李四明话语铿锵有力。  相似文献   

9.
正辽宁是全国民族工作大省之一,56个民族成分齐全,少数民族人口664.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5.2%,有8个民族自治县、54个民族乡、3316个少数民族聚居村。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锡伯族5个世居少数民族人口数量较多,其中满族和锡伯族人口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少数民族人口总量多,民族成分全,满族等世居少数民族集聚度高,民族自治地方比例大。"辽宁省民族和宗教委相关负责同志这样概括全省民族和民族工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我国民族问题的思想主要包括:"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加强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这一系列思想是对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经验的科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我们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1.
昌文 《支部生活》2009,(7):22-22
云南有四千多公里边境线,有16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边境地区的发展和边疆各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始终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努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尹辉  王欣 《当代贵州》2011,(12):22-23
承办好一届热烈隆重、特色浓郁、团结和谐的全国民族运动会,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期待。现在距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不到5个月的时间,运动会的筹备工作进展如何,运动会将体现出哪些特色……带着这些问题,本刊专访了省委副书记、第九届民族运动会筹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富玉。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人》2005,(7):F004-F004
宁夏回族自治区总人口580万。其中回族人口202万,占全区总人口的34%,其他33个散居少数民族人口3.6万,占全区总人口的0.62%。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也是我区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我国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云南各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团结平等繁荣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现代化的根本道路。"中国梦"不仅是云南各民族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也是实现云南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一 我省是多民族省份,有49个民族,到1998年底,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共有人口1607.29万,占全省总人口的41.2%。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比重为33.77%,民族自治地区国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5.4%。就其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大多数仍处在严重滞后的状态,对于  相似文献   

16.
祁连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有汉、藏、回、蒙古、撒拉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8.75%。多年来,祁连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以民族团结保稳定促发展,以发展稳定促进步固团结,谱写了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和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云南这个祖国边陲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民族政策的角度回顾和考察云南民族地区的社会变迁,可以窥见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地区的革命性进步,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民族政策,强化实施,继续促进云南民族地区的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有少数民族人口1600多万。这样的省情决定了做好民族工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对于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全局性的特殊意义。多年来,云南未发生一起因民族问题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为祖国边疆的繁荣稳定作出了贡献。云南各级党委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真总结我们党在欠发达的边疆民族地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谐相处,不断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位于祖国的东北地区南部,南临黄海和渤海,山川秀丽,资源丰富,是中国著名的工业基地。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是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在她 1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除汉族外,居住着满、蒙古、朝鲜、回、锡伯等 43个少数民族, 616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 15 62%。全省有 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2个在省内按照民族待遇的县级市, 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 40%以上的少数民族聚居县 (市 ), 139个民族乡 (镇 )。民族地区面积达 5 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 38 7%。   新中国成立后,生活在辽宁的各族人民,沐…  相似文献   

20.
5月24日,随着链锣的敲响,“不同的语言、共同的心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云南少数民族歌曲展播活动”正式启动。我省各民族将以特殊的方式、不同的语言演唱民族歌曲,表达对党的热爱、感恩之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