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睿  江澜 《廉政瞭望》2009,(10):24-25
事件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宣布在全国“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同年冬起,在新解放区陆续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到1952年除台湾省和部分少数民族聚届的地区外,全国的土地改革基本结束,使3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其它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2.
一建国初期我国新解放区土地改革正式开始于1950年秋季。土地改革的根本目标在于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建国初期我国新解放区富农与地主之间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土地改革运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在广大新解放区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这是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巩固人民政权的需要,也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条件.中共福建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根据中共中央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以及全省各地的不同情况和特点,领导全省农民分批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从1950年8月闽侯地区进行土地改革典型试验,冬天结合剿匪,在全省42个县逐步展开土地改革运动,到1952年5月,经历二年左右时间,大体上是分三批完成的.全省(除金门县和尚未解放岛屿外)的66个县、2个市郊区共6199乡均全部完成分配土地和颁发了土地证,健康、胜利地结束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运  相似文献   

4.
从1950年冬到1953年春,在广大新解放区,我党领导农民完成了土地制度的改革。这次土地改革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这场土改运动,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就作为主要议题进行了不熟。与老解放区的土改不同的是,这次土改突出的特点是:一是规模大、偏差小;二是具体政策有所变化;三是城乡建立了广泛的反封建统一战线。土改的顺利完成彻底摧毁了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有力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牛崇辉 《湘潮》2012,(10):20-23
土地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解放战争时期巩固后方、支援前线的一个重要环节。1946年下半年到1948年,晋绥解放区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区300多万人口的200几十万人口中,完成了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  相似文献   

6.
土地改革,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终身作为奋斗目标而无力进行,其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才完成的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伟大运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拥有2.6亿多农民的新解放区①进行了规模宏大、内容深刻的土地改革运动,涉及农业人口人数和土地面积都占全国的2/3以上。在土地改革实施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1950年到1952年底,在新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运动,是一场深刻的彻底的反封建的群众运动,它摧毁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关系,结束了封建生产关系统治中国农村的历史,解放了长期以来被严重束缚的农业生产力。这场运动关系到3亿多农民的根本利益。某变革之彻底、涉及面之广,乃前所未有。但是在进行这场运动的三年时间里,我国的农业生  相似文献   

8.
<正>从1949年冬到1950年春,中国共产党首先在解放时间较早和条件较成熟的华北部分地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其中包括北京郊区的土地改革。这期间的土地改革,尤其是对富农政策的初步调整,既是新中  相似文献   

9.
解放战争期间,辽宁各地各级党委,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共东北局指示,自1946年5月至1949年春,从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到平分土地,完成了土地改革。这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彻底摧毁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极大地激起了广大贫苦农民的革命热情,他们深切感受翻身解放全靠共产党,参军参战,支援解放军,巩固扩大解放区,为辽宁全境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减租减息和分配敌伪土地斗争的初步展开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新中国诞生之初,约有2.64亿农业人口还没有实行土地改革,其主要集中在南方新解放区.中国共产党因势利导,领导新区人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基本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从1950年9月开始,到1953年春基本结束,历时近3年.能否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一运动,是关系到能否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共领导的新中国成长历史的重要一环.因为国内外对此尚有种种非议,比如《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等.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决定:一九五0年秋后,在新解放区(约有三亿一千万人口)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伟大的土地改革工作,这是关系巩固新生政权、获得全国财政经济状况相本好转的首要条件。我有幸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六军土改工作队,在湖南省攸县莱花坪乡的土改工作中,那种工杂激烈而卓有成效的斗争情景.使我永远难忘。1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工作,是推翻整个地主阶级,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封建主义这座大山,使占农村人口绝大多数的贫下中农翻身当家作主人的伟大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六军党委,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关于1950年秋后在新解放区进行…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改革的核心是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核心是土地承包经营权。要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就需要在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土地流转制度以及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上做文章,以推动农村土地改革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个国家在其工业化的进程中都存在着农业人口非农化的过程,这种过程是职业的流动,也是身份的转变。本文所关注的是在中国这样一种业已存在的现实的转化进程中,是什么因素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一、历史的发展1、土地改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是对原有土地制度的彻底变革。在土地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已经在解放区广泛实行,赢得了广大农民阶级的信任和支持,为其夺取全国政权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建国以后,这一制度在全国范围得到了彻底贯彻。1950年6月6~9日,中共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草案),6…  相似文献   

14.
辽沈战役后,东北全境宣告解放。党和人民政府在东北新解放区及边沿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它作为东北解放区土改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构成了东北农村土地关系变革这场革命序曲的最后一章。  相似文献   

15.
周锦涛 《湘潮》2013,(3):14-17
从刘少奇主持通过“五四指示”到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无不体现着刘少奇关注下层民众的伟大情怀。《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制定,为我国彻底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提供了一个基本纲领,对于推动新老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遵照这个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以摧枯拉朽之势解放了长江以南大片土地。为了适应新解放区的工作,党中央决定从华北等解放区抽调大批干部南下,参与新解放区的政权接管和恢复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新时期农村改革理论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是历史主客观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他一向十分注重农村工作的结果。早在抗战时期,邓小平就十分注意根据地的农业生产,指出“发展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则是生产的重心”,“谁有粮食,谁就有了一切”。①挺进中原期间,邓小平同志针对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工作中出现的“左”倾错误,尖锐地指出有些同志“以为枪杆加土地改革就可以解决一切。”“引起农民的不满”。②及时地扼制了新解放区“左”倾土地政策漫延。这构成了邓小平新时期农村改革理论的重要思想基石之一。农村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农…  相似文献   

18.
解放战争时期,李井泉曾担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书记,在中央统一部署下,领导晋绥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推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广大贫苦农民摆脱枷锁彻底翻身,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向各解放区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简称“五四指示”。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利用三年时间进行了土地改革。农业生产贵在遵守时令节气,"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华东区土地改革主要是在冬春季节或夏收秋种之间,力争不违农时、生产渡荒。华东区土地改革分为准备和实施阶段,利用1950年冬到1951年春、1951年冬到1952年春两个时间窗口,提前完成了土地改革。华东区土地改革与其他大区相比,较好地保存了富农经济。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村活力,改变了农村社会各阶层的土地占有权重。  相似文献   

20.
西柏坡时期,朱德除把主要精力放在指挥全国的军事斗争上以外,还十分关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工作,他和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一起组织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彻底铲除了封建土地制度的根基;积极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使广大农民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提出了一系列指导土地改革的重要思想,使土地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为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