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当前,随着农民工代际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变化,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被置于社会融入、文化强国和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背景之中。我认为,保障文化权益是积极推进新生代农民工文化融入的重要路径。首先,文化权益是精神权益,与物质权益相对应。文化权益状况彰显着权益享有和权益保障的完整性。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权益与其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和需求结构密切相关。文化是一种符号,以文化生活方式为载体,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相比,在注重经济收入的同时,更加关注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文化权益的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消费、生活享受、精神状态、社会心理和婚恋情感等方面出现新特点的同时,也存在着精神文化生活总体水平低、群体封闭性强、文化消费"夹心层"现象明显、引导服务不足等问题。本文在大样本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对新生代农民工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现状、需求和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从维护文化权益、建设公共文化、促进社会融入和人力资源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并就四个突出的现实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热议的话题。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普遍缺乏精神文化生活,并易导致相关社会问题的滋生。如何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其文化权利已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通过对现行政府文化权利保障机制的分析,总结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权利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责任机制、考评机制、联系机制、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制度、资金管理制度五个方面思考文化权利保障与政府管理的改进关系,以求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大环境下更好地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文化权利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提到农民工问题,人们很容易联想到的是他们的讨薪难、维杈难,却很少有人关注到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作为人的基本需求之一的性文化生活,更是被许多人所忽视。本文从农民工的性烦恼角度出发,对我国农民工性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探讨我国当前农民工性权利的维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协商论坛》2013,(5):27-27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他们在务工过程中业余文化生活单调,精神孤独、空虚,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社会各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却相对关注较少。省政协委员李全林建议:一、政府应在公共文化经费支出方面,更多地关注城镇化进程中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农民工集中的社区、产业集聚区等场所,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保持与用工单位的沟通,引导文化经营单位和文艺工作者多为农民工提供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省内外农民工的大量涌入,如何丰富在浙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已经成了事关浙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的重要课题。为了客观反映浙江农民工文化生活的现状及问题,最近,我们对全省11个市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从休闲娱乐活动和社会参与活动两个维度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继而从经济、时间、空间三个层面探讨其困境形成的原因,最后就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本文认为:北京新生代农民工主要分布在服务行业,其精神文化生活呈现"个体性较强,社交性不足"的特点,较低的经济收入与结余,较长的工作时间和较高的工作强度,业缘为主、范围狭窄的人际交往成为制约该群体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的主要因素,要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政府、共青团和社会资源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较,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鲜明突出,尤其表现在精神文化需求及发展方面。精神文化发展对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成长、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从现实情况考察,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显现出严重缺失与不足。必须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殊性与成长性出发,选择正确路径,积极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困境破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宣天 《人民论坛》2012,(23):148-149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文化生活单调、娱乐方式单一,婚恋交友范围狭窄、与异性接触少,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心理健康少受关注等。这不利于农民工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会给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应从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0.
从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着手,从文化融入与心理融入的维度出发,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状况,并结合制度排斥、经济排斥和人力资本等理论视角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心理融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此,从制度保障、教育引导、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文化与心理融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福利支持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特征导致他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十分旺盛,而现实生活中文化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和文化供给类型的错位,导致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出现了文化上的饥渴。本文提出了文化福利的概念,在这基础上调查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现状,最后提出构建流动人口文化福利的支持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公安研究》2012,(11):92-93
彭焕才、王习贤在《湖湘论坛》2012年第4期撰文认为,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较,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鲜明突出,尤其表现在精神文化需求及发展方面。精神文化发展对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成长、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从现实情况考察,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显现出严重缺失与不足。必须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殊性与成长性出发,选择正确路径,积极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与上一代农民工不同,“80后”农民工对尊重、平等和人际交往有着更多的需要,更渴望融入到城市文化和生活之中。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带来的种种矛盾导致“80后”农民工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的产生。通过建立健全农民工相关权益保障机制、提供免费培训、丰富精神生活、建立免费心理咨询室等途径缓解“80后”农民工的心理问题,以维护农民工主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4.
张波  雷伟 《思想战线》2015,41(3):96-99
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建设作为农民工问题的一个非典型话题,已经成为解决农民工问题、促进农民工群体发展、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在以云南省开远市农民工的相关调查数据研究中,凸显出投入时间不够和业余文化生活内容单一、品质不高两个问题。如以时间价值为尺度建立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价值函数,可得出政府主导、农民工主体活力激发、统筹兼顾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张维梅  易伟义 《求索》2012,(8):89-90
随着人们旅游意识的提升,旅游活动日益普及,然在目前众多的旅游需求研究中,对于在农村与城市之间流动的农民工的旅游需求研究则极少见。为此,本文论证了农民工旅游对提升农民工生活质量、拉动潜在消费、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的积极的作用,并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农民工旅游实现的对策。这不仅可以深化农民工旅游需求的研究,对旅游企业开拓农民工旅游消费市场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民工思想政治方面存在没用明确的理想信念和政治追求、政治民主与法制意识淡薄、开拓创新意识不足、文化精神生活贫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陈思 《重庆行政》2010,(6):109-11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形成了约两亿农民工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个群体还在不断壮大.他们作为城市建设的生力军,给正在崛起的城市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近年来,各级政府在保护农民工的经济利益上采取了切实的措施和行动"维权",但在精神文化生活领域,农民工的利益没有引起一些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自觉不自觉地被"边缘化",处于堪忧的文化贫困状态.  相似文献   

18.
青年农民工是建筑业农民工的主体。通过调研发现,他们存在劳动时间长、休闲娱乐单调、权利意识强等权益状况基本特点,他们在精神文化生活、维权渠道、公共服务、社会融入等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着矛盾和问题。基于此,建议从提高收入、改善工作环境、促进社会融入等方面加强建筑业青年农民工的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19.
挣扎与弥补: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的关怀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生活在理想和现实的碰撞中挣扎.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缺失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典型的二元双重结构下制度障碍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障碍的制约、企业人文关怀的缺失及社会大众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的忽视.因此必须从思想层面、制度层面、改进服务形式方面、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诸方面出发,弥补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的缺失和不足,进行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关怀体系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李昱 《求索》2012,(2):210-211,238
在当前国家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如何改善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的问题已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议题。在当下媒体社会时代,新闻媒体必须肩负起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的形成舆论、文化传播和提供娱乐等不可忽视的传播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