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涉农职务犯罪问题也日趋突出起来。文中通过对涉农职务犯罪发案特点的阐述,分析了涉农职务犯罪案件发案原因,并提出了正确适用法律,依法严厉打击涉农职务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浅析检察机关查办涉农职务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作为检察机关深入查办涉农职务犯罪的理论基石,阐明了涉农职务犯罪呈现的突出特点以及成因,分析论证了检察机关如何深入查办涉农职务犯罪,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涉农职务犯罪给农村经济秩序、社会稳定和政府公信力均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增加了许多不安定因素,为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增加了阻力。文章在实证调查研究辽宁省查办涉农职务犯罪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现状,查找了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打击与预防涉农职务犯罪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以期为辽宁省进一步推进涉农职务犯罪查办与预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王泽群 《今日海南》2009,(12):36-37
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支农惠农的资金大幅增加,有效地加快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然而同时也为涉农职务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涉农职务犯罪日益严重,不但严重干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也直接侵害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导致各种形式的上访不断,甚至酿成恶性群体性事件,严重妨害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为此,检察机关要深入查办涉农职务犯罪,采取有针对性的反腐败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发生在涉农专项资金领域中的职务犯罪呈日益上升趋势。这类犯罪直接侵害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损害党员干部形象,极易诱发群体性上访案事件,影响农村和谐稳定,应引起高度重视。犯罪特点主体基层化。涉农专项资金主要面向基层农村。享有涉农专项资金监管权、使用权和支配权的乡镇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所涉项目的村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村民小组组长等,是涉农专项资金职务犯罪的高发群体。形态组织化。涉农专项资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国家对“三农”投入的大幅增加,涉农职务犯罪呈增多之势。广西是农业大省,2008年以来,我区高度重视涉农职务犯罪的查办和预防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7.
王志坚 《人大研究》2013,(10):42-44
纵观古今中外的治乱兴衰,不难发现农业、农村和农民是政权稳固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我们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中央先后出台众多支农惠农政策,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农民增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事业与社会保障发展。而涉农职务犯罪侵吞惠农支农项目资金,侵害农业发展基础,侵犯农民权益利益,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甚至会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对涉农职务犯罪进行实证分析和防治对策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以甘肃省五年来的情况为基础资料,结合近几年省人大常委会对查办和预防涉农职务犯罪工作情况的调查研究,深入剖析涉农职务犯罪的社会危害、发展趋势、发生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8.
邹国正 《前沿》2012,(9):68-7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9亿农民的福祉。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基层权力集中、制约机制缺位、基层干部法治意识薄弱、财务管理混乱、职务犯罪惩处偏轻等原因,我国涉农职务犯罪现象已成为影响新农村建设进程,腐蚀农村基层政权的"毒瘤"。必须健全基层权力监督机制,筑牢思想防线,强化村民权利意识,加大查处打击力度,才能有效遏制涉农职务犯罪的发生,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发挥检察职能,依法查处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直接侵害农民利益的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体现,本文从近年来查处的涉农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成因、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村干部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频发,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广大农民对此深恶痛绝。为此,本溪市南芬区人民检察院结合近三年来查办的村干部职务犯罪情况,对辖区涉农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案件基本情况、发案原因及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并就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玮青 《重庆行政》2013,14(3):65-67
近几年来,国家对"三农"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各类财政资金补助力度逐年增加,新农村建设硕果累累。但同时,涉农职务犯罪问题亦应运而生。一、新农村建设中职务犯罪的危害性职务犯罪主要是指掌握一定管理、支配公共财产、人事关系等多种实权的国家公务人员滥用职  相似文献   

12.
目前,随着财政投入资金的逐年增加,涉农扶贫资金频频出现被挤占挪用等问题,涉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呈现出高发、频发态势。如何完善我省涉农扶贫资金监督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是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当前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对当前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求涉农扶贫资金监管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它们的客观规律,试图寻找切实可行的问题解决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的具体的大局,检察机关要明确自己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立足本职履行职能,严厉打击涉农刑事案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认真履行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职责,严肃查处涉农职务犯罪案件;充分发挥诉讼监督职能,营造农村良好的法治环境;切实履行法制宣教职责,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法制建设;积极配合地方党委政府,主动参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从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当前的具体的大局。检察机关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进而提高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个时期以来,随着国家支农惠农资金投入的增加,涉农职务犯罪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要杜绝这种现象的蔓延,必须将有效监督和长效打击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农村经济生活发生巨变,经济利益的刺激加之立法滞后、监督乏力等原因而引发的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案件呈现出主观恶性深、后果严重等特点。我们认为,在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涉农职务犯罪中,对法律适用的难点和不统一处作系统的分析与评价是必要且紧迫的。本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在对基层检察机关办案部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成文。以期对立法及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即墨市检察院在本级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把预防涉农职务犯罪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着力点,构建"市预防职务犯罪指导委员会统一领导、检察院具体指导、镇协调管理、村组全面参与"的市、镇、村立体联防网络,有力维护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和谐健康发展。一、构建"立体联防"网络,形成预防合力。一是形成与人大、党委政府的组织合力。积极争取人大、党委的重视和支持,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成员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在各村聘请预防联络员和民主监督员,形成了覆盖全市农村的立体化预防网络。二是形成与  相似文献   

17.
樊洪 《人大建设》2013,(4):42-43
群众利益无小事.2012年,郑州市人民检察院高举反贪利剑,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不但严肃查处职位高、数额大的职务犯罪"大案",而且坚决查处关乎民生的"小案".全年共查办教育文化系统、医疗卫生系统、农村土地矿产征用领域、涉农专项资金管理领域内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职务犯罪53件72人,占立案总数208人的35%,涉案数额达3300万元,所立案件全部为大案,县处级以上要案4人.通过及时、快速查办,切实解决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增强了群众对反贪工作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彰显了法律的威慑力和影响力,体现了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大大提高了反贪工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中,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的发展一直是我国十分关注的问题,政策、力度和资金也向农村倾斜。但是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涉农职务犯罪也呈现出发案率上升、主体扩大化、形式复杂化的趋势。为了惩治和预防发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职务犯罪,有必要对此类犯罪的特点、原因进行剖析,并及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为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促进新农村全面建设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静海县人民检察院以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保证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廉洁自律为目标,以个案预防为依托,以法制教育到位、预防调研到位、检察建议到位、便民服务到位为主旨,以当好宣传员、参谋员、指导员、勤务员为职责,大力加强涉农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取得了县委满意、乡镇党委满意、农村群众满意、社会满意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宁党办[2009]59号2009年6月4日各市、县(区)党委(工委),区党委各部委,区直各厅局委办党组(党委),各人民团体、直属事业单位党委(党组):经自治区党委领导同志同意,现将《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关于全区检察机关进一步深入推进查办涉农职务犯罪,为服务"三农"提供强有力法治保障的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积极配合各级检察机关,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