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民间文学是不同于作家文学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它特指由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2.
纵观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可以看到一个文学现象,即青年作家群体的文学创作实践,在每一个文学发展阶段中都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每一次文学新潮的涌起,几乎都与这个群体有关,即或是中年作家以其创作领某一风气之先,青年作家也毫无例外随之成为主力阵容。如果说十七年文学的历史距  相似文献   

3.
文学在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挑战,每个时代也都产生着那个时代的作品。文学要肩负着自己的重任,应对和接受每个时代的挑战。文学在自身的发展历程中,特别是与哲学的结盟,使得文学作品的价值量获得空前的提高。许多文学家、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都把文学与哲学的结盟作为一项追求。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结盟基础,文学才产生了一些大的作品。创造了象繁星闪烁般文学作品群的人类,拥有这巨大遗产的人类,理应对文学抱着一种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日本女性作家野上弥生子一生孜孜不倦,从事创作。她的文学世界真实而丰富多彩,作品题材虽然繁多,但却有一种“真实”贯穿始终。本文从时代背景,作家经历来考察野上的文学作品,把野上文学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去解读其中所蕴涵的“真实”。了解文学作品的包容性和作家本人的开阔性。  相似文献   

5.
中亚华裔东干文学和中国俄裔侨民文学是20世纪中、俄文学交流中两种特殊的文学样态。两种文学在形成的历史时段、发展的空间分布和文学的生存环境等方面都存在可比性。两种文学都受中国文化和俄罗斯文化影响,反映了中俄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对文学作品的影响。历史文化语境和作家写作姿态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两种文学存在差异。比较这两种文学能发现20世纪的中、俄文学交流存在多种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6.
在一个民族的语言中,成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英汉成语在性质上有其共性,但由于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的差异,许多成语都不同程度地染上了各民族自己的色彩。这些差异是多层次的,本文试图从历史、文学、民俗、生存环境、语用心理等方面来诠释英汉成语的文化差异,并说明文化是可以相通的。  相似文献   

7.
历经百年的加拿大文学,从其纷繁的文学作品看,很多作家作品的创作都是针对某个区域的描述,就此不难看出加拿大文学中有着相当独特的地域性创作现象。本论文将会就加拿大地域主义文学产生根源、形成状态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全方位概括分析,以期对加拿大文学从地域性角度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意识流作为现代派文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它所强调的非理性、创造性、直觉和意识流等理论都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叙事的角度由外在的观察转入内心的体验和发展。了解意识流的发展极其创作特点和理论基础,对于我们解读西方现代派大师的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乡思     
岁首新春,又一个新的栏目———《宝岛文苑》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宝岛文苑》主要发表人大工作者创作的小说、散文、诗歌、随笔、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同时也刊登社会各界以人大工作和民主法制建设为题材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我们期望广大作者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层面,关注我们的精神家园,共同把《宝岛文苑》办成一个具有思想性、艺术性,隽永、清新、昂扬的文学版块。  相似文献   

10.
被誉为"集魔鬼与天才于一身"的作家江浩,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其创作的文学作品内容也相当丰富。在江浩众多的艺术作品中,草原文学的创作是其创作中最具蕴味的部分,也展现出其独特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1.
我们可以把文学课的讲授过程看作是一种文学接受过程。这一过程,不仅要涉及到对作家生平与创作经历、主要代表性作品及艺术风格等一般性知识点的介绍与认识,更要有对作家作品的深入感悟与深层分析。在文学接受阶段,活动的主体是读者。相应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从读者主体论出发,把自己当成读者,尊重文学活动的规律,发挥读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与作家、作品、世界构建有力的对话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语境与中国当代文学的"民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和各种"现代主义"的话语霸权下,中国当代文学的"民族性"并没有衰退或丧失,却在一个潜在的"世界性"背景下展示出中国生活和民族性格的特征。全球化文化思潮和文学的"民族性"之间既是侵蚀和被侵蚀关系,也是相互吸收和融合的过程,后者是在和前者的不断冲突和矛盾中被显化。作家对文化之间碰撞的感受力成为文学作品是否具有"民族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普遍确立了一种以乡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和审美观念,作家的民族背景、精神资源及所持的文学理念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一种典型的乡村视野。乡村情结作为社会学范畴的心理规范已超越了文学的审美意义,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的"集体无意识",这一精神旨归对现当代文学的价值走向构成了某种意味深长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台湾文学研究的学术发展脉络来看,当今日本观察台湾文学的两种学术路径。一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省日本殖民历史,将台湾文学视为大陆五四新文学的一个嫡系,在压迫与抵抗的殖民语境下生成发展的研究方法。另一个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通过引入西方文化研究、语言民族主义、民族国家等理论,强调日据时代"国语"(殖民地宗主国日语)的推广"形成以台湾皇民文学为核心的民族主义"。通过这一学术史的清理,我们可以解决近年来在日本学者与台湾作家之间发生论争的殖民历史的叙述方法与文化政治。  相似文献   

15.
在一些作家中 ,文学作品是他们被压抑的需求的升华。美国著名作家欧纳斯特·海明威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他利用创作对他一战中所受的生理创伤、爱情创伤、荣誉创伤进行治疗。他的自杀表明他的这种治疗是一个没有成功的案例。  相似文献   

16.
戈迪默认为文学创作的目的是为了探寻自我存在,书写内部的历史。戈迪默是有倾向性的作家,但她对社会生活的评判遵从的不是任何外来权威观念,而是自我意识生成的内在法律。她视文学作品中对政治的过度反应导致的对自我的忽略为时代的道德之罪,主张"个人化地对待政治主题"。尽管戈迪默从来没有公开宣示过自己是自由人文主义的信徒,但她对文学的理解和创作实践却处处显示着自由人文主义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7.
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有句名言:“语言文化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的确如此,因为“语文”不只是用于培养作家与诗人,它更应是每一个受过教育的国家公民都应具备的“精神素质”的基础。是的,一个缺乏“优秀的语言文化”的民族,是一个缺乏理想、缺乏信念、缺乏追求的民族;而一个不读本民族优秀文学作品,不珍惜、不尊重本民族文学名著的民族,  相似文献   

18.
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异彩纷呈,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然而南朝文学和北朝文学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本文从文学发展的传统、作家的生活方式、创作态度、社会实践等方面探讨了影响南北文学进程、南北文风、文学创作技巧、文学题材选取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每个历史阶段,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面貌和文学生态的不同变化,都和当时的传播媒介的发展水平紧密相连。文学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发展深深地影响着文学的发展;文学传播媒介的本身已经不仅仅是文学传播物质的传播渠道,而是构成了文学本身的一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20.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是维系本国、本民族人民生存发展的根基。任何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昂扬奋进的民族精神,没有坚韧不拔的民族品格,没有万众一心的民族志向,就不可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拥有自己的地位和影响。中华民族精神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发展,它的发展同中华民族各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密切联系在一起。时代精神所表现的是,一个民族在一个时代由其特殊的精神需要、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所构成的精神特征。这种时代的精神特征,当然随着时代的推移而改变,但在每个具体时代的时代精神中,除了其历史的特殊性以外,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