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资入台对台湾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发展与两岸经贸关系对台湾经济发展的贡献与日俱增,特别是为有助于克服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冲击,台湾当局在开放台资投资大陆18年后宣布开放陆资入台投资。陆资入台投资必将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台湾经济的全球化战略目标以及增长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海峡两岸双向投资的方式和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非  汤韵 《两岸关系》2009,(2):29-30
资本的单向流动,既不利于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化发展,更不利于台湾经济的健康发展。从目前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来看,“陆资入岛”将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其投资的方式和领域在新形势下需要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胡石青 《两岸关系》2009,(11):38-39
近日,台湾有关部门会商后,决定扩大可邀请陆资企业参访岛内并担任保证人的单位范围,以方便大陆企业申请赴台商务考察。这是台湾当局自今年7月正式开放陆资入岛投资以来的又一次放宽,而业界期待已久的两岸金融监理合作谅解备忘录(Mou)于11月16日完成签署换文,为陆资入岛提供了技术性的便利。  相似文献   

4.
白华 《两岸关系》2009,(6):34-35
第三次“陈江会”签署了两岸金融合作协议,也发表了“陆资入岛”声明。在金融风暴远未结束、仍大大冲击台湾外贸订单及失业率的今天,“陆资入岛”不再是浪漫憧憬,此举也让台股—飞冲天,短短数日就大涨了近千点。股市猛涨,说明“陈江会”后对“陆资入岛”的期望,以及两岸搭起的经贸合作愿景,已让台湾股市远景可期。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台湾当局接连加大对陆资的防范与管制措施,与年初倡导松绑陆资的开放态度背道而驰,这是太阳花学运对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负面影响与后遗症的集中表现。台当局这种强化陆资防范与管制的做法与政策取向,令人费解,也令人担忧。2014年1月初,时任"经建会"主委的管中闵表示,开放新创资本,将不特别对陆资设限,还会持续推进第四波陆资松绑,将启动"陆资投资新元年"。  相似文献   

6.
彭莉 《台湾研究集刊》2006,(4):46-53,69
基于两岸经贸交流的特殊性,行政立法在台湾对大陆经贸法规体系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近些年来,在两岸经贸关系问题上,台湾方面行政立法“泛化”与“缺位”现象日益凸显,一方面“立法院”立法与行政部门立法严重失衡,行政法规在相当程度上掌控着两岸经贸交流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在直航、陆资对台投资、复委托机制等两岸经贸交流核心议题上,相关配套子法始终付之阙如。这一现象已严重阻碍了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7.
《观察与思考》2009,(9):10-10
4月26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南京紫金山庄举行会谈。这是两会恢复协商后第三次领导人会谈。两会与谈人士就两岸空中定期航班、两岸金融合作、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等议题进行商谈,并就陆资入岛问题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8.
陈筠 《两岸关系》2010,(3):17-18
2009年两岸经贸合作整体情况、两岸产业合作、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商谈、陆资入岛目前进展情况、今后如何继续推进两岸经贸合作等问题,是备受两岸同胞关注的热点话题。“两会”隆重召开前夕,本刊记者就这些问题专访了商务部台港澳司司长唐炜。  相似文献   

9.
《时事资料手册》2009,(3):76-76
双方一致认为,目前两岸关系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为促进两岸双向直接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尤其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两岸经济的影响和冲击,双方应秉持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原则。积极鼓励并推动大陆企业赴台考察、投资.以利于加强和深化两岸产业合作,实现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10.
2009年上半年,尽管严峻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两岸贸易和台商对大陆投资造成冲击,但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延续了去年以来的良好势头。4月,两会在南京举行恢复协商以来的第三次会谈,签署了三项重要协议,并就开放陆资入台投资达成共识。两岸继续扩大空运直航和海上直航,深化产业及金融合作,双向投资取得进展,大陆继续推出并积极落实协助台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1.
彭莉 《台湾研究集刊》2003,86(4):59-65,81
为改善投资环境,迅速发展经济,台湾当局相继出台了侨外投资条例.近50年来,台湾当局对侨外投资条例进行了多次修正,在放宽管制性规范的同时,不断强化保护性规范.与侨外投资条例相比,台湾当局的陆资投资立法显得较不完善.近期台湾"立法院"通过了"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修正案,规定大陆公司获得许可得赴台投资,但具体配套措施尚未全面正式出台,目前,台湾当局仅就开放陆资入台从事土地及不动产投资完成了相关子法,而且该项立法从陆资准入、陆资营运等环节对陆资多重设限,有违"非歧视待遇"原则.  相似文献   

12.
2000年至2008年,两岸经贸关系突破政治因素限制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陆对台政策及其对台商投资与两岸贸易所产生的"磁吸效应";其次,台湾内部转型和国际环境的变迁加剧了台湾经济发展的困境,也加速了台商投资大陆的热潮,是促成两岸"政冷经热"现象的推动力;此外,两岸经贸关系已有的发展是阻止两岸关系持续僵化的重要牵制力。正是在这几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两岸经贸才能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以来两岸经贸关系迎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建立了互信,使中断近十年的海协会与海基会恢复协商,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达成16项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协议,实现了两岸直接全面双向三通,为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两岸经贸这种制度化交往在2011年进一步显现  相似文献   

14.
曹小衡 《两岸关系》2011,(12):13-14
2008年以来两岸经贸关系迎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建立了互信,使中断近十年的海协会与海基会恢复协商,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达成16项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协议,实现了两岸直接全面双向“三通”,为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陈筠 《两岸关系》2010,(6):19-21
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是两岸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2008年两岸关系出现转折性的积极变化、两岸经贸论坛的成功举办、两岸直接双向“三通”实现……近年来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进入了一个又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2010年,是两岸关系深化发展的关键一年。自2008年国民党重执政权以来,两岸开启以"和平发展"为主轴的两岸协商新时代,为促进两岸经贸关系及制度化经济合作奠定了深厚基础。在两岸关系逐步迈向和平发展的时代大潮涌动下,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继续扩展,两岸贸易不断发展,两岸间货物、资金、信息交流规模持续扩大,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前景值得乐观期待。  相似文献   

17.
王建民 《台声》2009,(12):12-14
台当局开放“陆资入岛”政策成效不彰,台商对大陆投资也有所放缓,但在大陆投资有成的台商,却凭着多年经营累积的雄厚资金实力,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的情况下开始衣锦还乡,加快回台投资与返台上市步伐,形成一股新的台商回流风潮。  相似文献   

18.
两岸经贸关系在调整中发展王建民1995年,两岸经贸关系仍保持较好发展势头,两岸贸易呈高速增长,在农业、金融等领域的双向经贸往来与合作也获得一定进展,但受两岸政治关系紧张气氛的影响未有实质性突破,两岸经贸的深层次合作有待两岸的共同努力。两岸贸易结构趋于...  相似文献   

19.
聚焦港澳台     
《小康》2013,(3):24
工商时报台湾《工商时报》期许台新"内阁"为两岸交流再添亮点本次台湾"内阁"改组前夕,两岸政策面刚形成一套新方针,包括扩大两岸金融证券交流合作、加速洽签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协议、开始具体推动两岸海基会与海协会互设办事机构、促进陆资入台与台商回流等。这一连串措施,将来能否稳健实行,有赖"行政院"带领各"部会",  相似文献   

20.
商签ECFA与落实基层民众利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2008年以来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两岸基本实现"大三通"、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规模不断扩大、两岸迈出双向投资第一步、两岸签署金融监管备忘录等,标志着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取得了较大进展。现阶段,两岸正积极突破商签经济合作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