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阳是全省乃至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先发地区和重要样板。2012年1月16日,在东阳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东阳市委提出建设"现代化工业强市和文化影视名城"(简称"强市名城")的发展战略,把重视和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年2月,金华市委的第六次党代会把推进东阳市文化产业全域化确定为金华赶超发展、崛起浙中的重要战略。近三年来,东阳市  相似文献   

2.
姚炜 《前沿》2015,(3):143-145
文化产业是提升东阳市建设现代化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东阳木雕产业作为东阳市文化产业支柱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挑战。数字化即人工智能,有逐渐取代人力劳作的趋势,然而东阳木雕的工艺优势决定了东阳木雕的"艺贵"优势。机器雕刻成本低,产量大,作品可以复制,但缺少人工雕琢的神韵,东阳木雕产业升级何去何从,本文通过实地走访及调研,使用查阅法、内容分析法、函询法采集各种价值经验,把握历史脉络,进行时间空间多维度比较,总结出东阳木雕雕刻技术数字化发展意义,并预测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符合东阳木雕产业化发展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3.
浙江东阳     
<正>浙江东阳,一座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产业发达江南名城,其被誉为"中国木雕之都"、"影视旅游名城"。在文化产业日益发达的今天,东阳以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激发城市的发展的活力,以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力、更普遍的美誉度、更大的辐射力、更强烈的吸附力、更高的认同感。城市形象是社会公众、市民和游客对某一城市的整体印象和评价。富于魅力的城市文化形象无疑将提升一个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并带来巨大的发展向心力。如果说城市的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那么政府可以喻作是城市形象的筋络,城市的宾馆就像衣服的口袋。只有政府部门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城市的发展才能迸发出活力;只有舒适的口袋,才能成为创造价值的"双手"首选栖息地。看看东阳的警务工作和商务酒店,你就会懂得这个城市的魅力和潜力。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路径探索——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文化产业在发展规模、体系建设和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存在制约文化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要建立立法保障和政策导引机制,构建文化产业人才公共服务机制,建立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协调合作机制,探索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的转化机制,以不断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确立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定位,明确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建设文化强省,没有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不行;  相似文献   

6.
人民政坛:宋主任,您好。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确保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县域文化产业是重要的着力点。请您谈谈加快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对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宋闽旺:县域文化产业在整个文化产业发展中占有半壁江山的地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省的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大多数县(市、区)  相似文献   

7.
把握好文化产业的黄金发展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十二五"规划中,应当注重文化产业集聚园建设的质量和对本地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今明两年是制定和开始实施"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年份,也是文化产业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经过各级政府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和政产学各界的共同努力,中国文化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发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环首都经济圈背景下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芳  赵清华 《人民论坛》2012,(35):226-227,256
文化产业是河北省近年来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环首都经济圈规划将为河北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重大契机。由于河北省文化产业存在总量偏小,文化资源缺乏深入的挖掘及精心打磨,产业创新不够,科技含量较低等问题,应采取文化产业品牌定位战略、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文化产业科技化发展战略和文化产业"走出去"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正>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课题组也适时地完成了由历史学所所长陈野牵头的"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系列研究课题。值此全省上下深入探索文化产业发展之时,本刊特刊出《浙江文化产业发展意见书》系列稿件,对浙江省如何整合文化资源、彰显特色优势给出了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兴的朝阳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对一个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长沙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是构建"五化并举"模式,即精品化、多元化、两型化、国际化、数字化发展模式。通过建立该模式,既可以促进长沙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又可为其他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看长沙的文化产业发展无论是工业经济时代,还是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所释放出来的巨大生产力、推动力和影响力,都超乎了人们的想象。"文化经济化"与"经济文化化"的互动,展示出这一朝阳产业的广阔前景。尤其是在经济萧条的背景下,我们透过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审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就会发现经济危机的出现一般都伴随着文化产业的勃兴。长沙作为正在建设中的文化强市,要善于从危机中抓住契机,推动文化产业逆势而上、加速前行。  相似文献   

12.
张洪水 《群众》2010,(7):36-37
<正>近年来,镇江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发展文化产业的决策部署,瞄准"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150亿元,占GDP5%"的目标,乘势借势,克难奋进,努力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傅守祥 《长白学刊》2012,(1):157-160
战略性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出场,引发了中国文化体制的全面改革,开辟了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新方向。发展文化产业在中国不单单是一种纯经济的考虑,更是全球化大潮中我们面对强势文化冲击所实施的一项文化复兴战略。文化产业的正合博弈,其实质是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作性竞争。当前,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好,但是其"内在品质"与国外产品相比尚有较大落差。在内容为王的文化创意/生产时代,迅速提升国内文化产业的人文含量和精神品质,成为当代文化建设与产业升级的当务之急。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充分认同文化的娱乐属性的同时,千万不能偏废了文化的审美本质。  相似文献   

14.
中央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因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鲜明特征和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增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普遍受到各地政府的关注,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并要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近年来,西湖区一直致力于文化创意产  相似文献   

16.
<正>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产业科学快速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但由于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在培育和发展中有必要厘清几个关系。——文化与经济融合互动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联系更加密切,文化和经济出现加快融合乃至一体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2009年7月29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在京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初,东阳市委市政府把"东阳人经济回归工程"作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施富民强市战略的"一号工程",大力推进东阳人"项目、智力、资本"回归。通过三年努力,初步实现"东阳人经济"向"东阳本土经济"的转化,成为东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外东阳人创造的巨大的有形、无形的财富,正迎着回归本土、回报桑梓的浩荡东风,如百川归海、奔腾不息,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养着东阳敦厚、朴实而孕育希望的大地。  相似文献   

19.
人类在创造物质世界的同时也打造出具有不同时代特征的文化产品,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在历史进程中始终相辅相成。发展文化产业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国际共识"文化产业"的概念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7年。当时的世界刚刚进入冷战时期。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出版了《启蒙的辩证法》,首次提出"文化产业"概念,目的是要将大众文化消费引进文化产业链条,将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控制意识形态的手段。这种观点随即引起西方学界的激烈争论,新的概念性诠释不断提出,至今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冷战后的多极世界,文化在综合国  相似文献   

20.
张平连 《政策》2013,(9):68-69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上就已掀起一股"创意城市"的热潮,以内容为主体、以创意为基础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新经济的核心产业,成为"城市化进程"新动力引擎,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的标志。我们要继续抢抓这一发展机遇,因势利导,不失时机推动文化产业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为"五个湖北"建设贡献力量。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仅从居民文化消费、调整产业结构、文化产业助力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对推进湖北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