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蓝拟现实:认识的第三种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维度,探讨了虚拟现实的本质,认为虚拟现实是人脑对现实的认识或反映借电脑的延伸或外显,是数字化、网络化技术背景下人的认识的第三种形式或形态———虚拟形态或虚拟认识,属于波普尔的“世界3”,即客观知识的世界;文章还着重探讨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和虚拟认识三种认识形式的联系和区别,认为人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虚拟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即从感性的具体到理性的抽象再到虚拟的具体的过程,或从直接具体到间接抽象再到间接具体的过程。作为这一过程的第三阶段即虚拟认识阶段是对前两阶段特点的辩证“扬弃”,表明人对事物的把握越来越深刻、越来越接近真实;文章也探讨了人在虚拟现实中活动的特征,不同意学术界把虚拟现实看作实践(或虚拟实践)的观点,而认为是一种借助电脑进行的思维操作性活动,即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活动,而且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活动所共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课的任务,是结合传授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科学知识,密切联系社会实际,积极认真地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帮助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所谓思想认识问题,说到底就是主观认识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问题。思想是存在的反映。反映有正确与不正确之分。不正确的反映就构成了思想认识问题。一个人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就是一个不断调整主观认识使之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成长过程,同时,也是逐步提高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的过程。青少年处在认识世界的初始阶段,他们的理论根  相似文献   

3.
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我们党的独特政治优势。面对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新遇到的严峻挑战,如何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一个极其重要而迫切的问题。我们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切实搞清楚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究竟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第二,切实搞清楚在不发达国家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及重要作用与影响。  第三,切实搞清楚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是一个由不完全到完全、由不充分到充分、由相对到绝对的历史渐进过程。  第四,切实搞清楚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现在,理论创新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话题。究竟什么是理论创新,怎样才能进行理论创新?这些问题需要很认真地加以思考。一、理论创新就是认识世界毛泽东曾说:“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171页)那么,理论创新是什么样的事呢?理论创新就是深化对世界的认识,就是将我们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理论形态的认识成果。认识客观世界,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恩格斯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  相似文献   

5.
辩证唯物主义问题霍夫曼反驳实践派对列宁的反映论的攻击。他认为:“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哲学核心”,“外部世界的客观独立性是任何人类活动的重要前提条件。人有效地作用于外部世界的办法只有一个,这就是在自己的头脑中复制他必须在外部世界中改变的对象。如果人不能相当正确地反映外部世界,人的实践从一开始就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反映,就不可能区别、认识,从而改变事物。”而实践派理论“由于否认意识反映客观世界,它使理智从属于任性和主观主义,使人的实践成为一种神秘的‘神物’,使科学变得完全不可能。”(《马克思主义和实践派理论》,参阅《马列主义研究资料》1982年第6  相似文献   

6.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整个认识过程包括从实践到认识和从认识到实践两个较大的阶段,而这两个较大的阶段又可区分为若干个较小的阶段或环节。关于从实践到认识的阶段,一般可区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环节,这基本上为大家所公认。但从认识到实践的阶段,到底可以划分为几个环节,目前理论界尚无统一的看法。笔者就此问题曾发表过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在《关于认识运动过程的阶段问题》(载《哲学研究》1984年第4期)一文中,笔者认为,理论向实践转化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可区分为理论具体化和理论客观化两个阶段。随后,在《试论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阶段性》(载《江海学刊》  相似文献   

7.
受“左”的思想影响比较深的人,总认为知识分子“有知识,思想复杂,很容易兴风作浪”。并以此作为知识分子不可信赖的依据,把知识分子看作“异己”力量的一个认识支柱。提出这个问题很值得人们深思:是多学些知识,思想复杂一点好;还是不学无术,愚昧无知,思想简单一点好。人们的思想认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由简单到复杂的深化过程。人们思想认识的复杂化,是与人类的文明与进步相联系的;而思想认识的简单幼稚,却往往是少知或无知的结果。多学点知识,用科学文化把自己武装起来,思想变得复杂一点,看问题就会全面些,这正是文化建设对我们的要求。而思想简单化,看问题僵化片面,正是造成很多工作失误的认识论上的原因,我们不但不应提倡,而且应当坚决克服。  相似文献   

8.
夏甄陶教授认为,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反思科学。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认识论研究领域,人们主要是从观察者的视角描述认识的过程和特点,而不是从参与者的角度反思认识的过程、特点与它的难题。而认识论作为一种反思科学应该是认识者作为参与者在认识中的自我反思。于是认识论不是让认识者在主客体关系之外观察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是让认识者从参与者的角度体会人与世界的关系,不是让认识者局限在改造客体的工具理性的框架中来认识世界。由此,人会获得关于世界的亲知知识,这种知识超出了人们用概念来概括规律意义上的知识。主客体关系中获得的知识是以亲知知识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9.
夏甄陶教授认为,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反思科学。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认识论研究领域,人们主要是从观察者的视角描述认识的过程和特点,而不是从参与者的角度反思认识的过程、特点与它的难题。而认识论作为一种反思科学应该是认识者作为参与者在认识中的自我反思。于是认识论不是让认识者在主客体关系之外观察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是让认识者从参与者的角度体会人与世界的关系,不是让认识者局限在改造客体的工具理性的框架中来认识世界。由此,人会获得关于世界的亲知知识,这种知识超出了人们用概念来概括规律意义上的知识。主客体关系中获得的知识是以亲知知识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0.
再认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人们对任何一个事物要取得比较完全和正确的认识,都要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逐步深化。这就是说,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正确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而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对于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崭新而复杂的事物的认识,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性的认识,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关于美是什么的问题,各种观点目不暇接,但究竟什么是“美本身”,仍然未能找到确切的答案。笔者认为,如果不彻底抛弃过去那种静态的、机械的做法而另辟蹊径,固执地一味探索那作为绝对真理而一成不变的、“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其为美”的美本身,是永远不会得到结果的。在笔者另外的文章里,曾表述过这样的观点:美的本质只存在于人和外部对象世界的审美关系之中。本文旨在进一步证明:美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潜在到现实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2.
王洋 《前沿》2003,(3):125-126
工作总结 ,是对进行到一定阶段的工作进行系统的回顾、分析和研究 ,以肯定成绩 ,得出经验 ,找出教训并用文字表述出来的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它除了作者应具有的基本写作能力外 ,还涉及到作者对以往工作的总结、分析、研究等多方面的能力。一、对工作总结重要意义的认识首先 ,总结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 ,人类改造世界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 ,又从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过程。要想实现这两个“飞跃” ,都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离不开总结经验。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不断…  相似文献   

13.
多回头看看     
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可以说是五彩缤纷、错综复杂、无限发展的世界。而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总是有限的,一个人对于具体事物的认识也不可避免会有局限性,不可能一次完成。所以从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角度来看,多回头看看,是一个人完成一个具体认识过程的必然。在回头看中听听各种意见和反映,在回头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偏差,并加以修正、补充、完善,甚至推倒重来,完全是很正常的事。多回头看看,检点一下自己的思想行为是否正大光明,乃孔老夫子所提倡的“吾日三省吾身“。有些人原身居要职,做了不少有益于党和人民的事,后来变了,变得贪婪、贪图享受,终于犯了罪判了刑,临了却痛哭流涕悔不当初。是的,既有今日,何必当初?如果一个人能常常以党纪圈法检讨自己的所作所为,常常警示自己的弱点短处,常常勉励自己鞭策自  相似文献   

14.
略论社会主义模式特征和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63页)这是邓小平就科学社会主义问题提出的重要质疑。他还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文选》第M卷313页)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之所以不完全清醒,其原因在于:从理论上,在学习经典作家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论述中,没能把社会主义特征和本质区分开来,而是把特征看作本质并形成一种误导惯性;从实践上看,在…  相似文献   

15.
三峡移民的社会适应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红  许小玲 《思想战线》2005,31(1):60-65
移民搬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往往面临着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压力,面临的是一个崭新的环境,从陌生到熟悉,再到适应并完全融入到其中,这是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也是个再社会化的过程。三峡移民在社会适应问题上采取了几种策略:一是资源的运用与再生,二是"类型化"知识与情境建构,三是依靠代理人实现利益诉求。这可以概括为"双重适应策略"。移民会从多方面主动地对原有的行为方式和因素进行调整、改变乃至创新,以适应变迁。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我省经济发展是快的,对于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经历了一个由不认识到逐渐认识,由不重视到逐步重视的过程。二十余年前,我省还不知道环境污染是什么,因为那时无论在农村或者在城市,自然环境都是比较好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与破坏也在全省蔓延开了,引起了人们的关心和注意。从一九七二年起,在省委和省政府的领导下,成立了治理“三废”领导小组办公室(后改为环境保护办公室),各地市县也逐步建立  相似文献   

17.
王沛珊  余新忠 《探索与争鸣》2023,(5):132-140+180
明末清初在华传教士对中医的疗效一直颇为信任,但是他们对中医理论则经历了从积极引介到否认其价值的转变。这一转变背后,一方面是中西文化立场的不同,传教士一直以西方医学为衡量标准来评价中医知识,另一方面则是传统与现代的差异,也即“科学”话语在西方社会的日益彰显。中医的现代化应该避免单一地以中与西、传统与现代的视角认识问题,而应当最终建立一套既符合现代科学、又不完全从属于西方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8.
1 所谓实现,就是指相对主体——人来说的某种需要或目的的满足或变为事实。也就是说使必要的变为存在的。然而,从需要到满足,从必要到存在总有一个过程,这是不言而喻的。民主的实现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需要的满足或一种目的的达到。这种需要或目的的主体无疑是人民,然而这种需要和目的本身又是什么呢?这就不得不涉及到民主的概念和内涵问题,这原本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按理不在本文的议题之列。但实际上,民主的概念及本质含义在人们的头脑中一直是个比较模糊的东西,人们对它的理解至今尚未得到逻辑上的统一,人们通常对民主本质的理解恰恰是不确切的。  相似文献   

19.
在同学中间,常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考不上大学,回到农村,学到的知识就没用了,因而,学与不学一个样。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如果认识不为改造世界的实践服务,那它既没有产生的可能,也没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我们的学习就是认识世界的过程,因此  相似文献   

20.
有组织犯罪是当代世界各国最严重的犯罪形式。但什么是有组织犯罪,世界各国的犯罪学家们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尽一致。因此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为了更清楚地认识这个问题,我们引证目前各国的研究成果。美国犯罪学家D·斯坦利·艾滋恩和杜格·A·蒂默在其所著《犯罪学》(群众出版社1988年版中译本,第263页)中认为:“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我们将有组织犯罪规定为‘旨在通过非法活动获得经济利益而组织起来的商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