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乔叶 《中国监察》2010,(13):64-64
“遇到这样的大早,我们心里没有慌。”这是一个老人,一个自发苍苍但很硬朗的老人,他说,“一是家里有粮食,饿不着。二是知道政府会来想办法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
梁凌 《公民与法治》2013,(22):52-52
女儿临睡前突然问我:“妈妈,你知道《老人与海》里老人的结局吗?”她刚刚读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这本书我多年前看过,现在只剩下模糊的印象。我想了想说:“是老人与一群鲨鱼搏斗,最后胜利了,拖回一条大鱼,发财了吗?”  相似文献   

3.
邻居被骗15万元 家住北京市房山区的冯义飞近半年来一直“很闹心”,他到现在都不愿意相信自己被骗了,而且是被曾经接受过自己帮助的人骗了。“我很不愿意相信他在骗我,因为我曾经帮助过他,谁骗我他都不能骗我!”冯义飞说。  相似文献   

4.
信息是行政执法的前提,美国法学家拜尔认为:“法律的强制只有在拥有执行该法律所需信息时才是可能的。”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政府,若没有信息的存在其根本无法正常进行行政执法,因此及时准确地收集充分的信息,对于公权主体而言变得尤为重要。在美国,行政传票是一种很重要的收集信息的方式,本文主要从该传票的含义界定、传票的授予权、传票的范围及宪法修正案对其所作的限制和传票的执行程序等方面来初步分析美国相对完善的传票制度。  相似文献   

5.
给儿子打工     
单位放了年假,我搭上汽车匆匆赶回。那天正飘着雪,车刚驶出城区,路旁一位衣衫破旧骨瘦如柴的老人拄着拐仗在握手。车停下来,老人艰难地上了车。售票员问:“去哪儿?”老人愣了一下,苦笑着说:“不知道,有河的地方吧,到了有河的地方你让我下车。”售票员愣愣地望着老人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6.
赵青新 《江淮法治》2009,(17):58-58
父亲83岁生日到了,我们几个兄弟都带着家眷回乡去探望老人。筵席上,父亲兴致勃勃,意气风发,似乎年轻了几十岁。聊着聊着,父亲忽然说:“爸今天过生日,难得你们一起来看我,很开心。爸活到这个岁数,觉得现在的每一天都是老天爷额外给我的。趁着今天你们都在,爸想送你们一点礼物。”说着,父亲站起身进了里屋。  相似文献   

7.
陈强 《政府法制》2008,(2):53-53
刚到美国时,对中国十分感兴趣的牧师Paul曾经问我:“你知道美国人最羡慕中国人什么?”。正当我绞尽脑汁寻找“最佳”答案时,Paul感叹道:“你们中国人对老人很孝敬,老人和子孙在一起,其乐融融,令我们很羡慕!”  相似文献   

8.
“老人缘”     
徐敏 《中国公证》2010,(2):61-62
同事经常说我有“老人缘”,是老年人的“偶像”。大爷、大妈见到我.像见到了亲闺女似的,什么心窝子话都往外掏。当时听了。觉得是句玩笑话。后来仔细想想,自己确实也有几分“老人缘”。我是奶奶带大的。小时候总喜欢扎在老人堆里听他们聊天.看着他们慈祥的目光和爬满皱纹的脸庞,心里总觉得平实而快乐。  相似文献   

9.
提起通州区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淑华,这里的民政对象总有一肚子感激的话———拄着拐杖的王淑芳老奶奶说:“请告诉我的‘政府闺女’,别总惦记着我,让她腾出心思好好为国家办事。”在敬老院安度晚年的老爷爷说:“给她捎个话儿,敬老院的老人都想念她啦。”自强不息的残疾人郝国珍说:“我一定办好养殖场,招几名像我这样的残疾人,为李局长分忧解难。”得到妥善安置的退伍兵们说:“李局长———我们的兵妈妈,祝贺你当选党的十六大代表。”李淑华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一个普通农民的女儿,但她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了解她的人都清楚她的…  相似文献   

10.
幽默     
《政府法制》2014,(27):49-49
帮忙 在邮局大厅内,一位老太太走到一个中年人跟前,客气地说:“先生,请帮我在明信片上写上地址好吗?” “当然可以。”中年人按老人的要求做了。 老太太又说:“再帮我写上一小段话。好吗?谢谢!”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公证》2012,(5):59-60
近日,阳信县公证处来了一对步履蹒跚的老夫妻,他们说是来办理“遗产继承”公证的。经细心询问后才知道,老人的本意是来办理“放弃继承声明书”公证的。这令公证人员感到很意外,一般要求办理遗产继承公证的多,老人怎么会放弃自己应得的遗产呢?  相似文献   

12.
刘建 《公民与法治》2010,(22):36-36
全国首条老年人心理危机免费救助热线——“爱心传递热线”自去年9月在上海开通后,每天要接到几十名老人的来电,不少老人在电话里倾诉说自己很孤单,惟一的期盼就是希望子女能多回家看看。有一位老人患有强迫症,没有人陪着说话不行,她打进电话后,一开口就是“真想从15楼跳下去”。  相似文献   

13.
一位把自己财产如数捐出的八旬老人说:“我不想将来我在天堂,钱在银行,亲人对簿公堂。”  相似文献   

14.
二胡老人     
这是小镇上一条很不起眼的小街。一日,和朋友在街上闲逛,走着走着,我们不约而同驻足倾听──一缕苍劲、洒脱的二胡声迎面飘来!一听便知演奏者即使不是专业行家,也是功底匪浅的爱好者。朋友感叹:“看不出这小镇竟是藏龙卧虎之地。”朋友在大学是专修音乐的,路遇知音,非拉我去拜访不可。起初,我有些迟疑,在他的再三怂恿下,我们一起朝着那乐声走去。只见一位老人,六旬开外,精神矍铄,一身有些年头的中山装看去整洁素雅。见有生人进来,他放下二胡迎了上来。我们很恭敬地问老人施礼:“大叔,您二胡拉得真捧哟!”老人笑着谦虚了一…  相似文献   

15.
“爱打电话,爱发短信,爱装警察,爱装法官,爱装检察官。也爱说电话欠费、法院传票、银行转账、恶意透支、涉及洗钱、安全账户……我不是神马,也不是浮云,我是电讯骗子,警察一直在找我,如果我找你,马上拨打110……”这是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警方于2011年5月初发给市民的安全防范传单中的句子,旨在教会人们识破电讯骗子们的伎俩。  相似文献   

16.
鸟瞰上海     
一位事前不肯透露采访内容的老外导演问我:“为什么拍上海?”我回答说:“因为我是上海人。”
  “为什么选择登高拍摄?”,面对接踵而来的第二个问题我回答说:中国古人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想他不一定知道王之涣是何许人也,也不知道翻译是如何翻译的。但老外听完后点了点头说道:“高度很重要!”。  相似文献   

17.
近日,鲁迅之子周海婴写的《我与鲁迅七十年》一书畅销,全国各地有数十家媒体争相连载,为此,2001年11月15日,中央电视台“聊天”节目播出了半小时对周海婴的专题访谈。节目中间有一段,周海婴说:“我打官司不是为了钱。”主持人倪萍问:“关于鲁迅的后人,社会上人们有所传说是很自然的,有一种传说是关于鲁迅的后人为鲁迅著作版权打官司的事。有人说鲁迅先生的后人都比较爱钱,这样的话你听到过吗?”周海婴答“:这个传闻已有很多年,从1980年以后一直到现在。我背的这个不叫‘黑锅’而叫‘钱锅’已有20年……那次我访…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1月15日,铜陵市石城医院,一群60岁以上的老人正在接受免费体检。他们是铜陵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实施老人免费体检活动的第一批受益者。85岁的范秀英从体检室一出来就满面春风地对同伴们说:“大夫说我的身体硬朗着呢!”看到这一幕,市人大代表李业群百感交集:“这次体检活动可谓人大密切关注、政府倾力办理、百姓最终受益啊!”  相似文献   

19.
在国内坐公共汽车时我经常给别人让座,这几年出国旅游了几次,我也把好的习惯带到了国外。前年我在美国波士顿坐公共汽车去看文艺演出,途中上来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周围乘客或闭目养神、或埋头看报纸,根本没有给老人让座的意思。我用英语招呼那老人坐我的座位,没想到我的好心却引来全车人怪异的目光。那个老人似乎并没有领情,很不高兴地说:“先生,我没必要坐你的座位, 难道我看上去不够健康鸣?”我觉得讨个没趣,嘟囔着:“给老人让座难道有错吗?”他听了这话几乎喊了起来:“上帝!难道我已经老了吗?我才35岁啊!”这次轮到我惊讶了,他满头白发,年龄居然比我还小。  相似文献   

20.
10月10日下午,明媚的阳光洒在四川富顺县釜江巷19号一个平房小院里,新任县长官勇特意来到这里看望82岁高龄的川剧老艺人黄秋萍。此前,当地媒体报道了老人一生的坎坷经历。官勇对随行的县委宣传部长和文体局局长说:“如果真的困难,我们要想办法给予帮助。”不料,老人的房门紧锁,邻居说她吃过午饭就出了门,到一个业余川剧坐唱班子去指导工作了。文体局的人将老人找回,她告诉大家:“那些人叫我去指点唱腔、身段,我不去没法。”接着感激地说:“你们每次来看我,我都很感动,想流泪。一个戏子,受人尊重,在旧社会是万万不可能的。”县长与老艺人拉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