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弱势群体利益诉求机制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样态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睛雨表,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拓展弱势群体利益诉求途径,建立弱势利益机制是保护救济弱势群体一个重要的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求.在分析我国现存的弱势群体利益诉求机制的基础上,探讨建立我国弱劳群体利益诉求机制,就是要疏通利益弱势群体渠道,建立和完善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将弱势群体组织化,建立健全群众组织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群体代表机制;要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弱势群体利益诉求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
群体性事件具有群体性、利益性、组织性、复杂性、过激性、公开性等特点。处置群体性事件,需要完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规范公共参与行为;完善司法保障机制,使冲突在司法渠道内解决;完善应急处理机制,使群体性事件处置法治化。  相似文献   

3.
"弱者的武器"是斯科特在描述东南亚农民抗争行为时提出的概念。本文借用这一概念,重新界定后,用之解释当前中国的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本质上是弱势群体制度外的一种利益表达形式。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是,改革以来,我国利益分化的强度和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合理的限度,利益分化引发利益冲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群体性事件需要从转变政府职能,畅通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渠道等方面来应对。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纷繁复杂,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大量研究表明,在诸多矛盾冲突事件背后,是利益表达制度化渠道的不通畅,导致已有的利益诉求表达制度被“闲置”,而民众合理地利益诉求却无处表达.利益诉求表达是宪法赋予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法治的核心原则之下,如何畅通群众的利益表达,如何保障他们的利益救济,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关于弱势群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透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杨瑞清  辜静波 《求实》2005,(12):85-87
群体性事件是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而弱势群体是各类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参与者。本文着重从社会结构断裂、社会不公平、心理上的相对剥夺感和失衡感、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日益增强与民主诉求渠道缺失的矛盾、社会控制机制弱化、直接诱发因素等六个方面对弱势群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进行了剖析,以利于加强控制和治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规模也有扩大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诱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因素是,公民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缺乏有效的救济渠道。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创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化解群体性事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扩大公民政治参与,让其充分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二是政府要依法行政,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三是确保司法公正,强化司法权威;四是公民应依法行事,理性对待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7.
“群体性事件”剧增的背后。是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民众对社会不公、官员腐败等恶劣现象的不满。要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避免其所带来的巨大伤害。必须建立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通道和司法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中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给社会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群体性事件的高发多发,考量着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如何有效地预防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已成为党员干部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我们课题组利用党校学员遍布基层各行业的优势,采取问卷调查、专题座谈和查阅有关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群体性事件的对话协商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我们认为:应对群体性事件关键在于完善通畅的利益诉求渠道和谈判协商机制,在平等、法治的轨道内解决冲突,用对话化解对抗。  相似文献   

9.
利益诉求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求,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瓶颈。创新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机制,要拓展诉求渠道,建立和完善人民利益表达机制;要扩大基层民主,建立健全公共政策的民意参与机制;要疏通渠道,建立和完善人民利益诉求引导机制;要组织起来,建立健全群众组织维护弱势群体利益机制;要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弱势群体利益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事件是人民内部矛盾的极端反映,是影响社会稳定的消极因素。毛泽东的人民内部矛盾学说对于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正视矛盾是处理群体性事件的首要前提;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关键;妥善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1.
群体性事件是人民内部矛盾的极端反映,是影响社会稳定的消极因素.毛泽东的人民内部矛盾学说对于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正视矛盾是处理群体性事件的首要前提;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关键;妥善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2.
群体性事件中的弱势群体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而弱势群体与群体性事件具有相关性。对群体性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应立足于对现阶段我国弱势群体特点的归纳梳理,对弱势群体与群体性事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努力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积极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事件,已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群体性事件为山西省的转型跨越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从依法治省的角度分析,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应牢固树立法制理念,切实依法处理信访问题;严格依法行政;畅通群体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法制教育。要依法打击群体性事件中的严重违法行为,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4.
法治是预防和处置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治本之策,必须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预防和处置农村群体性事件:一是树立依法执政观念,提高基层政府依法管理社会的能力;二是完善农民诉求表达机制,把农民诉求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渠道;三是推进农村民主化管理,在广大农村地区体现党和政府民主执政的要求;四是把握我国农村民情,正确处理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涂玲 《党史文苑》2007,(12):67-68
法治是预防和处置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治本之策,必须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预防和处置农村群体性事件:一是树立依法执政观念,提高基层政府依法管理社会的能力;二是完善农民诉求表达机制,把农民诉求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渠道;三是推进农村民主化管理,在广大农村地区体现党和政府民主执政的要求;四是把握我国农村民情,正确处理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弱势群体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利益表达存在困境,包括利益表达意识和能力较弱;体制内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利益表达组织化程度较低;政府回应效率低下等。治理这种困境需要在四个方面下工夫:一是增强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意识和能力;二是加强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渠道建设;三是加强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组织建设,完善弱势群体政策制定参与的法律保障制度;四是强化政府回应机制。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各种社会阶层之间矛盾日益突出。其中一个显著的表现是基层群众利益诉求方式日益极端化,造成群体性事件频发,这给各级政府带来巨大压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如何科学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保障基层群众的利益诉求,成为当前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结构深度变迁和利益格局的多元化,我国的群体性事件呈现出高发频发的趋势,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突出问题。群体性事件成因复杂,其根源在于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民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不畅、基层政府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薄弱、政府治理机制不健全以及政府官僚主义作风和消极腐败现象严重等。客观公正地看待群体性事件、创新政府治理机制、全面提升公务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依法处置群体性事件等,是政府有效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在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中既存在着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群体,还存在大量非直接利益主体。介入群体性事件中的非直接利益主体呈现出成员组成多元化与社会地位弱势化、表面上的无直接利益与事实上的直接利益、集群行动的非组织性与参与的偶合性、诉求的盲目性与行为的疯狂性等特征,使其对群体性事件本身往往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决定着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方向、性质、规模和处置。要防止非直接利益主体介入群体性事件,唯有实现社会的内在稳定。  相似文献   

20.
所谓群体性事件,是指由一些利益诉求相同或接近的个体组成的群体,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屎集,采取静坐、集会、游行、冲击等方式向党政机关施压,并出现破坏公私财物,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的局部性社会事件。现阶段我国一些地方频发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突出问题,有效防范群体性事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