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求实》2014,(5)
从理论上讲,社会冲突的根源在于利益的争夺,蕴含着对社会秩序的破坏,而法治的秩序价值和利益调控功能,使得通过法治手段治理社会冲突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实践证明,社会冲突的法治治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并在人类社会被广泛运用,同时相较于其他治理手段来说,社会冲突法治治理是最具权威的、有效的手段,这也是社会冲突法治治理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付森 《世纪桥》2011,(5):24-26
法治作为现代治理国家所普遍采用的方式,在协调社会矛盾、整合社会利益、实现社会的平稳过渡与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法治思想经历了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过程。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法治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有机整体,同时具有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本文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法治思想的历史特征作出客观的分析,以期对我国当前实施的依法治国战略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新湘评论》2006,(11):21-50
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奋斗》2006,(11):10-35
要点提示 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建》2006,(11)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王琨 《共产党人》2006,(15):18-19
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和谐社会由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构成,是多方面的工作成效的综合反映,是各种社会关系和谐的总和。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政府的行为至关重要。只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真正建设法治政府,才能够充分及时发现调节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不正常因素,有效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及时调节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有效维护社会秩序,更好地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为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健康、稳定、协调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8.
要点提示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目标任务: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  相似文献   

9.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人们的利益矛盾和纠纷亦不断增多,并以各种不断发生的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方式集中爆发,以民生为代表的利益问题日益引人关注。法是人类社会利益矛盾纠纷不可调和的产物,法治能够为民生问题提供一种制度化、规范化的有效解决途径,因此,解决民生问题,要走法治的道路。当前,中国法治还不能有效应对民生发展的需求。只有加强建设,才能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有力的法治保证。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发展必然要追求法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都是我们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国策。道德体现了道德主体权利与义务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实现以法治国、以德治国二者的结合,就要发挥社会组织的沟通和整合作用,以和谐文化推动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孙洁 《实践》2012,(9):17
这一讲,我们同大家谈谈科学发展要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这一话题。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着眼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的工作要求。我们怎样深刻领会、全面把握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建设的精神实质呢?  相似文献   

13.
彭焕彬 《探索》2007,(1):124-126
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运用合理的物质利益机制结合起来,实现高校教师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的和谐;思想政治工作要同高校事业发展、教师业务发展结合起来,实现高校教师现实利益与发展利益的和谐;尊重高校教师的人格独立,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社会利益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一、民主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人类社会总是在演绎中进步,在进步中演绎,是一个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过渡的历史.人类社会历代革命都是为了均衡利益,无休止的打打杀杀的争斗和强权政治方式,只是权力、利益的易主而不能实现社会利益均衡,在我国古代的圣贤,近代的领袖们付出了艰辛努力,都未很好的解决,这是因为江山千番易主没有一次易到人民这个真正的主人身上之故.主要表现特征为权力异化.异化的权力最具社会和谐破坏力.而防止权力异化的最好办法就是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当今时代到了应运用这个办法构建和谐社会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5.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举措,强调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推进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我国科技界要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  相似文献   

16.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法治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光 《发展论坛》2002,(9):48-49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应如何完善才是人们所企盼的完美而又理想的法治状态?笔者认为这就是和谐法治状态。一、和谐与法治的统一人们一般会认为,和谐是一种带有温情色彩的美好的关系状态,而法治则是由暴力机关作后盾的强制性地控制关系平衡的手段;把二者揉为一体有生硬之嫌。笔者认为这只是对和谐与法治的一种浅薄的看法。和谐是由人参与的事物的有序性、协调性和稳定性的成熟状态,是由人参与的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性目标。然而,和谐却不是温情脉脉的折中,和谐是通过斗争而实现的,也是通过斗争…  相似文献   

17.
胡建华 《求实》2006,1(Z1):184-186
梅州是地处粤东北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市。构建和谐梅州,关键是有效地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而有效协调利益关系就必须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认清人民群众各方面利益关系中重大的新问题和新动向,把握协调利益关系的客观规律,找到妥善协调利益关系的方法,把梅州建设成为一个文明法治、稳定和谐、谅解宽容的新梅州。一、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是构建和谐梅州的关键人类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实质是利益与利益的关系。构建和谐梅州,就必须从研究分析利益关系以及利益关系与构建和谐梅州的关系入手,认清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对…  相似文献   

18.
王秋侠  李国荣 《求实》2007,3(1):78-80
江泽民同志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在国家和社会治理过程中,法治具有权威性、公正性、强制性、稳定性,德治则体现出广泛性、人性化、深入性的特点。当前我国应从三个层面着手促进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的结合:一是从源头上,以法治与德治共构国家民主政治和社会生活秩序,有效化解改革发展中的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二是在现实途径上,要提高公众法制精神,促进道德的秩序化;三是以“治党”和“治政”为关键促进法治与德治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社会内部关系、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人类进入21世纪,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地生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平与发展的一个基础性要求,就是要确保人类社会内部关系和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两种关系能够和谐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进行阐述时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党的新一代领  相似文献   

20.
论网络虚拟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网络传播的迅速发展,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虚拟社会正逐步介入人类生活空间,这种“数字化生存”方式,正在改变人类的社会生活。笔者认为,要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忽视网络虚拟和谐社会的建构,网络传播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必须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和谐问题加以认真研究,以探索网络传播对现实和谐社会建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