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国两制”是邓公的创造,在全世界范围内,中国人开创了一种人类前所未有的国家制度。这一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要完全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造福于全人类。既然是实现统一的国家制度,又要在不同地区的政体中实施,要在两岸四地,即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一齐实施,这就有了难度。众所周知,“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实施,其纲领都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简单地说,叫做“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为了规避制度失范,就必须对“一国两制”正本清源。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原…  相似文献   

2.
“一国两制”构想的涵义是: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基本内容是:“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谈判”、“长期不变”。“一国两制”构想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是中国和平统一的新方式,能为各方所接受;它为解决世界争端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一国两制”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历史地位以及国体、政体、职能的重要特点进行深入研究。认为“一国两制”的国家制度是继“一国一制”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之后发展的新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国化进程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文章认为“一国两制”下国家政权的社会基础更加广泛,人民的范围更加扩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香港特区民主政治体制既有天然联系又有显著区别,并阐述了国家对内职能发展变化的总趋势和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自从邓小平同志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以来,我国理论界对这个问题发表了许多文章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一国两制”的涵义 多数人认为,“一国两制”的涵义是指“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对于“一国两制”中“一国”涵义的理解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一国两制”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本质属性、地位、职能和作用的继承和发展;“一国两制”突破了传统的国家结构模式;“一国两制”是运用和平共处原则处理国家内政问题的新创造;“一国两制”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一国两制”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国家间解决国际争端和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范例。  相似文献   

6.
“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之奋斗的目标。改革开放后,在考虑祖国统一问题中,邓小平集中了全党的智慧,逐步形成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 江泽民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说:“‘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推进“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实践行稳致远,必须弄清“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把握好“一国”和“两制”的关系;必须维护“一国两制”的宪制秩序,严格按照宪法和香港、澳门基本法治港治澳;必须筑牢“一国两制”的核心价值,凝聚爱国爱港爱澳的最大“同心圆”;必须巩固“一国两制”的发展基石,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民生的不断改善的过程中展现“一国两制”的强大制度优势。通过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的制度体系,保证“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实践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维护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提供良好的示范。  相似文献   

8.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以博大胸怀,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为实现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振兴而精心设计的政治构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中华民族政治智慧的伟大创造,也是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一国两制”的形成及其实质内容“一国两制”构想,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一国两制”的提出,首先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1978年11月,邓小平同志在接见一位外国记者时指出:“和平统一实现以后,台湾可以保持非社会主义的经济  相似文献   

9.
"一国两制"构想使香港、澳门成功地回归了祖国,由此产生了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主体的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并形成了以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基干的新的部门法体系.本文试从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政权、国家属性、国家法律体系等四个层面,论述"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为和平实现国家的统一而构建的"一国两制",堪称制度创新的一个特例.之所以说"一国两制"是制度创新的一个特例,是因为它不仅把制度选择和制度成长成功地结合了起来,为和平实现祖国的统一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而且第一次使资本主义制度合法地存在于社会主义国家,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一国两制"条件下,廓清中国大陆政党制度与港、澳、台政党制度之间的关系,阐明"一国两制"与政党制度衔接的基础、条件和路径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国两制"与中国政党制度衔接的政治基础是承认一国的基本原则,履行两制的基本框架,其衔接条件是中国大陆政党制度的包容性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优良传统。就衔接路径而言,首先必须要厘清概念。中国(包括港、澳、台)的政党制度应该是一体多元的制度,即以中国大陆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体,以台湾的多党竞争体制和香港、澳门的政党体制为多元的政党体制。其次,要理顺关系,即在中国的范围内,存在着五种政党关系:合作性的政党关系、竞争性的政党关系、准竞争性的政党关系、"一国两制"下的协商性的政党关系和"一国两制"下的友好性的政党关系。最后,还必须有具体制度上的设计和支撑。  相似文献   

12.
根据泛珠三角合作区域存在两种社会制度的特殊性,在一定的区域空间探索两种体制相互融合的制度创新应上升为国家战略。而横琴由于其独特的空间地理位置和现实条件是实行国家两种不同体制对接、融合的首选试验区域。因此,横琴的开发应成为国家战略的一步棋,要通过大胆的制度创新,突破目前的行政体制架构和两种不同意识形态造成的制度鸿沟限制,使横琴岛成为“一国两制”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制度创新的试验场。  相似文献   

13.
“一国两制”构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在解决国家统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以对历史和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为基准,审时度势,适时而创造性地提出并丰富和发展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方针,表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政治艺术。  相似文献   

14.
“一国两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2008年以来学者们围绕“一国两制”的内涵、特点、实施、影响、意义及实践经验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达成诸多共识,但对“一国两制”的理论渊源、“一国两制”下的国家结构形式和“台湾模式”等问题存在争论和分歧。回顾和梳理近年来“一国两制”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及其中观点,旨在对今后“一国两制”研究及其实施问题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已经形成了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的不同政党制度。“一国两制”视阈中的政党制度应当具有超前性、包容性和可行性。“一国两制”视阈中的政党关系,可以大概分为合作型政党关系、协商型政党关系和竞争型政党关系三种。为了继续保持并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要“抓大放小”,构建学习型政党组织,把所拥有的执政资源转化为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周“一国两制”的方式来解决中国统一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理论创新与发展。“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证明它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佳模式,为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逐步成为现实,一种特殊的国家结构形式也必然产生.我们称其为“单一多元制”.本文力图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证“单一多元制”国家形式产生依据、模式特征及其对我国统一大业和经济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以及国内外的客观环境变化,汲取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的相关国家结构理论对中国国家结构形式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从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纲领与政策的变化中,可以了解从最初对“联省自治”认知,到对“中华联邦”的实践指导,再到对“中华苏维埃”“民主共和”等国家结构性的深入拓展,直到最后确立了单一制的“人民共和国”,这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演进。毋庸置疑,中国共产党不仅创造性地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一国两制”丰富和发展了国家结构形式的内涵,也淬炼出与中国社会政体、政权组织形式相匹配的国家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9.
香港回归社会主义国家形态的创新张丽曼根据“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建立香港特别行政区,这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形态的划时代创新。一、“一国两制”是国家形态史上的伟大创举在世界国家形态史上,无论是单一制国家还是...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的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伟大贡献。“一国两制”不是凭空产生的 ,它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渊源 ,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 ,是对列宁和平共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一国两制”的初步实践有力地证明了这一构想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