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我国正在努力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国的法治变革和法制建设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法律保障,《环境保护法》是与构架环境友好型社会直接相关的法律,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是1989年制定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法》也需要与时俱进,要把环境友好型的理念贯穿到《环境保护法》之中,完善《环境保护法》.  相似文献   

2.
论法制保障与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面临着严峻的环境资源问题,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解决环境资源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法制保障具有稳定性、强制性和权威性的优势,对于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应当通过强化政府责任、规范企业行为和保障公众参与等途径来加强法制保障,为实现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3.
曹宇渡 《广东法学》2006,(2):18-20,17
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指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也提出了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建设绿色广东,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立法工作的开展,应当紧紧围绕中央和我省的方针、政策,为构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4.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和实现人类共同福祉的必然选择。是人类在探索解决环境问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社会发展形态及其系统理念和战略思想。它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本文通过对其涵义、要求、伦理基础等的分析,提出将缔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贯穿整个立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以其基本理念指导制定、修改、补充和完善相关法律,明确缔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遵循“在不断完善国内国际立法的同时追一步加强国内立法与国际立法相协调”这一必然趋势以适应人类社会发展之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5.
王昉 《法制与社会》2011,(4):292-292
科学发展必须上升到法制层面,纳入法制轨道才能得到有力保障;为科学发展立法必须紧紧围绕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型城市化道路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所出现的人口膨胀、资源缺乏及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不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方式等诸多问题的情况下所选择的必经之路,它适应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符合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以及利于城市未来发展。本文将发展我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探究新型城市化发展之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必须上升到法制层面,纳入法制轨道才能得到有力保障;为科学发展立法必须紧紧围绕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8.
黄侃婧 《法制与经济》2009,(12):126-127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型城市化道路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所出现的人口膨胀、资源缺乏及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不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方式等诸多问题的情况下所选择的必经之路,它适应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符合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以及利于城市未来发展。本文将发展我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探究新型城市化发展之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窦刚 《法治与社会》2011,(12):70-70
2011年。吴起县环保局在延安市环保局和吴起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构建和谐吴起为目标,以生态县、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为载体。以石油污染防治和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为抓手,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日本环境友好型生活方式的立法培育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公众形成环境友好型的生活方式,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环境资源问题在中国和日本均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日本在培育国民形成环境友好型生活方式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从法律上来看,该国的经验在于制定了完备的立法体系,并在责任分配、教育说服、公众行为的引导和综合性法律调整四个方面规定了切实有效的法律制度。我国的相关立法不完善,制度的建设也存在欠缺。因此,在技术层面上定向地借鉴日本的成熟经验,按照我国的经济基础、环境状况、环境文化和国民生活方式等基本国情,逐步完善相关的立法和制度是必要的。实践证明也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营经济制度变迁、制度"锁定"及"解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营经济制度变迁历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的一个缩影.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分析范式对我国民营经济制度变迁、制度"锁定"及制度"解锁"进行研究探讨,有助于我们总结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把握民营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我国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要"四化"同步发展是今后发展的重大政策导向。"四化"同步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现阶段,我国"四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发展的不均衡性。同步推进"四化"的根本要求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互动发展;以新型工业化引领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是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刘惠荣  杨凡 《河北法学》2008,26(7):50-53
地方立法"绿色评估"是将可持续发展理论纳入立法程序,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层面设置具体可行的指标体系,对各个领域的立法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进行审查、评估,最终得以保障地方立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各项需求,使促进可持续发展在立法中充分予以体现。通过对地方立法"绿色评估"的产生根源、主要框架、内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的分析,在立法程序中注入可持续发展理念,最终实现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论国际投资争议的“强制性仲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爱民 《行政与法》2008,37(1):113-116
传统理论与实践都认为,自愿性是仲裁的基础和核心。但随着国际社会与国际交往的发展。在国际投资领域已经开始出现了强制性仲裁。国际投资领域中的强制性仲裁的出现,对于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是国际商事仲裁发展的新动向,而且随着发达国家通过投资条约及其他国际条约日益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以及发展中国家日益加强对外国投资的吸引力度,强制性仲裁可能会有更大的发展。其所涉及范围也可能从投资领域扩及到其他领域。  相似文献   

15.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思想发展第三阶段中最为成熟的作品,尼采本人亦将其称作"第五福音书"。聚焦于该书第三卷,"论幻觉与迷"一章囊括了尼采思想殊为重要的三个方面,即在隐微术背景之下人的"上升"、"复返"、"形变"。本文通过梳理"论幻觉与迷"的内容意涵,管窥尼采思想的总趋势,从而对"上升"、"复返"、"形变"这三个形异而质联的概念形成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6.
人口增长与经济快速发展,自然灾害频发与投机资本炒作,粮食安全问题成为世界关注问题。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和快速发展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受到世界关注,保障粮食安全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国家发展战略。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不只是吃饭问题,而是国家生存问题,粮食已经成为战略资源。  相似文献   

17.
高度重视发展,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党对三大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周茜蓉 《政法学刊》2008,25(5):83-90
“以人为本”思想有古老的渊源,并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在现代的提出,与人类历史进入现代史紧密相联。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它为现代历史提供思想基础和导向,作为一种制度,它为现代历史的展开提供方式和途径。当代中国的“以人为本”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既体现了我们对历史发展趋势的理论自觉,也确立了我国明确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由此规定了公安工作的具体方位,它因此给公安工作提供的关键性的思路和方略在于,着重从制度性建设的维度来推动公安工作的现实展开。  相似文献   

19.
李冬 《行政与法》2013,(8):79-8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从自然生育到人工生育再到克隆人,生育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本文分析了各国关于克隆人的立法情况及克隆人的伦理道德问题,就克隆人的家庭问题以及克隆人受歧视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对新加坡“亚洲价值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政府继承和创新儒家思想,创造出具有新加坡民族特点的价值观——“亚洲价值观”。“亚洲价值观”给我们的启示在于:构建社会主叉核心价值体系,打牢全社会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加强官德教育,带动社会整体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