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莹 《桂海论丛》2004,20(4):26-28
邓小平从战略高度认识到人口数量超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和矛盾,主张必须坚决控制人口增长;同时要通过教育解决人口素质低下的问题,开发人力资源,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强调要牢固树立人均观念,走非传统的可持续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他的人口思想对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使人生活得更加幸福美满。人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既是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最终目的,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一、人口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人口是指居住在一定时间、地域的人的总体,由特定的数量、素质、结构组成,进行着相对稳定的人口再生产,完成发展自身和世代更替,客观上存在着怎样更为合理,更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问题。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包括人口数量的适度发展、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和人口结构的不断合理三个重要部分。其中人口数量的适度发展是人口素质提高和结构合理…  相似文献   

3.
人口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人口治理现代化就是人口善治,其主要目标是要实现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其具体内容和分目标包括人口数量的适度、人口质量的提升、人口结构的优化、人口布局的合理、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口发展的统筹、家庭能力的提升、人口政策的完善、人口管理的科学和人口服务的优质等等,而进行人口治理现代化的路径设计也要从以上方面着力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3月10日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对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重要指导意义,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胡锦涛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虽然我国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生育水平降至并稳定在更替水平以下,广大群众的婚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我国的人口形势和人口素质、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矛盾、就业问题、流动人口管理等问题还十分突出。因此,要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对继续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公安研究》2013,(3):94-94
冯月菊在《人口与发展》2012年第4期撰文认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的指导方针。目前转型期各种新问题交织,面临的人口形势依然严峻,统筹任务艰巨,需要树立全局的、均衡协调的发展观,综合运用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加大统筹力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口发展正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承上,是指中国人口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济社会巨大发展和实施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为战略目标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控制获得成功,人口发展收获了三大标志性成果。启下,是指按照人口自身发展的规律性,当人口长期处在低生育率水平时,必然引发人口的结构性变化。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快速变化的特征,决定了我国人口问题将在人口规模依然庞大的基础上,叠加人口结构性矛盾爆发和人口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的巨大压力。人口现象是长周期事件,未来的人口问题将在现在已经十分复杂的基础上不断加剧,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新的发展观和执政理念。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作了全面的阐述,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党的执政理念的一次重要升华,也为我们做好新时期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李玮 《时事报告》2007,(4):20-21
政策背景:目前我国社会进入快速转型期,人口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为此,中央提出要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不断完善流动人管理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蔡晶  王余华 《群众》2009,(4):20-21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反过来讲,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也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也不可能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笔者认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科学的发展观也是指导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南.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高等教育,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的科学的发展观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以及国外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牢固树立和真心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每每想起一则笑话就忍俊不禁曾有一名日本人这样质问中国导游:为什么中国家庭只能生一个孩子?导游轻描淡写地答道:要是中国没有计划生育,那么现在人口还要再多出4亿。如果这4亿人都游来日本,你们欢迎吗?日本人顿时语塞计划生育,一个家庭一个孩子,这是70年代末以来中国人口政策的主旋律、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其控制人口增长的贡献不可磨灭。新中国刚成立时人口在5亿左右,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卫生条件改善,加之缺乏对人口增长的适当控制,致使到70年代末人口数量迅速膨胀接近10亿。面临严峻的人口形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问题。1994年中国编制的《中国21世纪议程———人口与发展白皮书》中明确指出:“制定和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一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把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针。人是最重要的社会生产力,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问题是解决好人口问题。要解决好人口问题,必须有效地控制人口数量,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努力改善人口结构,走综合治…  相似文献   

15.
2000年的人口普查,使我们看到了我国在人口控制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已步入老年型社会的状况,有人因此认为我国今后人口问题的重点将发生转移。本文通过我国的人口现状,对我国人口数量控制的重要性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控制人口数量是关系到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必须坚持其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16.
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毅 《新东方》2002,(1):5-15
人口环境系统是一个对立统一的自然社会系统,是人口和环境高度融合的有机整体,其基本矛盾是人口环境系统发展变化的基本动力,而人口环境的规律则规定了人口环境系统发展变化的方向。人口增长超出环境的人口承载力,地球环境系统将被人口压力突破,能源前景的不确定性也就意味着人类文明前途的不确定性。摒弃传统的非持续性发展模式,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加强对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实现人口与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合理的社会结构模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全面完成现代化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我国解决当前诸多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采取什么样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影响。人口发展理论研究也是这样,不仅是理论上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口问题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前提,更是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头等大事。本世纪末,我们在坚持计划生育的基础上搞经济建设,使12亿多人口从总体上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人均GDP达到800美元;根据“三步走”的宏伟构想,到21世纪中叶,中国将达到当时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口将达16亿,但如果总量失控,即便是多增加一个百分点,其绝对值就是一千五六百万人口,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多负担一个荷兰或三个以色列,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就无从谈起。因此,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进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经济实力、经济结构及经济效益六方面筛选32个指标构建了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立协调度评价模型,采用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法对1998-2007年甘肃省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998-1999年甘肃省人口与经济系统处于不协调状态,2000-2007年转变为协调状态,且协调程度不断提高;1998-2005年经济发展滞后于人口发展,2006-2007年人口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赵胜男 《思想工作》2005,(10):19-19
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发展观,也是我国新世纪进入新阶段的新发展观。温家宝总理在中央举办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上曾进一步指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要求,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