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平果县是革命老区县之一,又是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县之一.自2003年4月以来,县委、县政府把五保村建设作为执政为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来抓,现已建成投入使用五保村104个,入住五保老人1500多人,成为广西五保村建设规模大、速度快、质量高、效果好、管理规范、入住五保户最多的一个县,探索出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五保供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刚刚过去的2006年,贺州市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近年来的最好成绩。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8%:财政收入增长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五保村建设和民政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和就业、再就业以及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成效,“平安贺州”创建活动有效开展。全市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贺州已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当代广西》2004,(19):42-42
为了推进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工作,整合民政系统的研究力量,统筹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工作,推动民政工作的思路、政策和理论创新。国家民政部在贺州召开了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建设暨广西五保村现场观摩会。  相似文献   

4.
张政  蒋燕 《当代广西》2004,(5):22-23
今年初,在区内外媒体相继对我区建设“五保村”这一五保户有效供养模式进行报道之后,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澳失利亚《澳洲新报》也纷纷报道了我区这一造福百姓和弱势群体的事业。法国《欧洲时报》认为,广西“五保村”的五保供养模式,较过去更富有人性化,并且很适合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满足了农村孤寡老人的实际要求,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他们的困难。《澳洲新报》则认为,中国过去社会福利主要覆盖在城镇,而建设“五保村”这一举措则表明当地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开始向农村延伸。实际上,这两种观点恰恰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对这一举措作出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5.
苏星 《当代广西》2011,(24):12-13
2003年起,贺州市政府针对农村五保人口生活质量差、住房条件差、就医看病难等突出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村五保村建设,对农村五保老人实行集中供养。五保村模式投入不多,效益却很大,能将全村的五保老人都容纳进来。为此,民政部评价这种供养模式"解决了建国50多年来中央政府致力解决而未能解决的对农村五保户有效供养的问题,是五保供养模式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并称为"贺州模式"在全区乃至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6.
陈文庆 《桂海论丛》2004,20(3):61-63
贺州市五保村的建设在实践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模式:广泛动员,凝聚力量,以解决“建得起”的问题;就村而建,一户一室,以解决“住得稳”的问题;自我服务,规范管理,以解决“能持久”的问题。为此,文章对贺州市五保村建设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钟山县地处桂东北,距首府南宁500多公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省尾”县。然而,近年来这个“省尾”县首创的农村五保老人供养新模式五保村不但名扬广西,还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其率先建立起的“机关作风千人评”考评机制,开展“投资环境建设年”活动,优化创业环境,吸引了众多投资者……这一项项富于创造性的工作举措,让钟  相似文献   

8.
记者近日在广西贺州市采访,一道乡村新景观令人眼前一亮:一座座新建的“五保村”成为农村“五保户”的新家.他们“居有其屋,食有其源,乐有其所”。这种适应农村特点的“五保户”集中供养新办法,使“五保户”生活有保障.农村中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观念受到冲击,有助于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五保村”也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9.
白希 《当代广西》2012,(2):24-24
转眼间,我来到美丽如画、人杰地灵的贺州已经六个年头了。六年来,我和大家一起见证了贺州结束没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历史时刻,见证了“央企入贺”的激越步伐,见证了贺州各项社会事业扬帆竞发的振奋局面,见证了贺州迈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加速时期……  相似文献   

10.
唐踔  兰瑞芳 《传承》2012,(13):20-21,79
“广西五保村供养模式”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面临着资金短缺,医疗成为软肋,物质导向型,供养标准低以及重建设、轻管理等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应通过动员全社会参与,发展村办经济,多渠道筹集资金,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妥善解决医疗问题,加强和改进管理等举措,努力实现“五保村供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瓜果飘香、充满丰收喜悦的美好时节,2011年12月7日,第六届广西贺州农产品展销会在贺州市开幕。围绕“循环农业与质量安全”这一主题,贺州市充分利用泛珠三角经济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机遇,积极邀请区内外广大客商参展,以展示贺州和广西农产品的优势和特色,推动贺州及广西现代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发展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2.
张政  肖珊  王军 《当代广西》2005,(23):10-11
沼气生态家园建设是一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质量的“清洁工程”发展生态农业的“基础工程”,富裕农民的“小康工程”和“德政工程”,更是一项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系千家万户、千山万水和千秋万代,为农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13.
四个转变提高承接产业转移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和荣 《当代广西》2007,(18):19-20
加快建设梧州、贺州、玉林、贵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基地,是进一步完善“一轴两廊”工业布局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方兴未艾时,尤须保持冷静和清醒。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江苏省张家港市加大六个“力度”,切实把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这项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希望工程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相似文献   

15.
广西的五保村是指建在村庄里的五保户集中供养点。五保村由15—20户本村的五保家庭组成.由村委会集中管理。每个五保村建设只需8—10万元左右.土地由村里无偿提供。五保村建设,彻底解决了五保户住房破旧的问题有效地改善了五保户的供养水平和生活条件,并且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不离乡土,管理成本低的优势,深受政府和群众的欢迎。随着五保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可望从根本上解决广西近50年没有解决的五保集中供养比例低的难题,为欠发达地区五保户的集中供养闯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6.
朱勇 《中国民政》2004,(3):23-24
广西五保村今后如何发展,我想从政策的制定和制度安排上谈点个人看法. 第一,要注重五保村的可持续发展.今后在推进五保村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有关五保村建设和服务管理的政策制定、制度安排上,把促进五保村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我们关注的重点,不能在建设初期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纷纷参与,搞得轰轰烈烈,而在今后的服务管理上,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这对于五保村能不能存在下去,能不能壮大起来是很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陈文庆 《桂海论丛》2007,23(1):62-64
近年来,广西基层组织在赈济灾民的过程中成功的摸索出建设五保村,集中供养五保户的新模式。如果从社会制度视角审视这一模式。五保村建设是社会主义制度正义的实践诠释,文章从社会管理的目的、利益的分配与补偿、社会合作、公民地位四个方面探讨五保村建设所体现的社会制度正义性。  相似文献   

18.
《今日浙江》2008,(9):F0002-F0002,I0001
建设滩坑水电站,是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从全省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不仅是我省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更是一项列入省“五大百亿工程”项目、帮助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扶贫工程,是一项带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19.
陈文庆 《传承》2007,(6):64-66
广西五保村起源于抗洪救灾中对农村处境最为艰难的五保老人的集中安顿,与过去的分散供养和敬老院集中供养比较,五保村建设既吸收了其优点,又克服了其不足,具有人性关怀、讲求效率、多元参与、综合服务、规范管理等特点.五保村建设的主要样式有:生活 救济 庭院经济、生活 救济 生产基地、生活 救济 责任田、生活 救济 有偿服务样式.广西五保村建设解决了建国50多年来政府一直致力解决而未能有效解决的农村五保户供养问题,被认为是五保供养管理模式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广西五保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资金短缺、部门协调难、保障水平低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孙占民  葛岭 《今日浙江》2003,(20):16-17
创建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是一项全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今年以来,当生态立省的蓝图已经绘就,“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的号角在浙江大地吹响之时,德清县按照“村美、户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