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1980年第一次公布实施个人所得税法,1986年和1987年又相继开征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和个人收入调节税,形成了在调节个人收入方面三个法律、法规并存的格局。1994年起,将上述三个税种合并,统一施行新的个人所得税法。 一、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及其重要意义 个人所得税是一种直接税,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征税直接、有效、迅速地改变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格局,从而调节贫富差距、调节个人收入的流向,平衡消费基金和建设基金的比例,达到促进社会公平、稳定发展的目的。这也是个人所得税所独具的、其他税种不能替代的调节作用。其重要意义有二:其一,重要的财政经济意义。个人所得税是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  相似文献   

2.
孔艳艳 《世纪桥》2012,(1):146-14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收入也随着我国经济运行质量、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逐步成为各地地方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然而,个人所得税在实际征收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实现"调高、扩中、提低"的收入分配改革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门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问题。会议提出,要在经济发展和效率优先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前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以社会保障税、消费税、财产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为辅的税收调控体系.借鉴发达国家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税收经验,可以完善我国公平收入分配的税收制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个人所得税却未能有效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研究结果表明:从税种属性看,个人所得税已沦为"工薪税",无法"抽肥补瘦";从费用扣除看,以生计扣除为主,成本费用扣除不规范,特别扣除缺位,指数化费用扣除机制缺失,削弱了个人所得税的公平性;从税率设计看,税率设置不科学,税率差别过大,税率级次过多、级距过窄,不同收入组别居民税负率存在逆向调节问题;从征收模式看,由于在收入来源、征税范围、收入取得次数等方面的弊端,分类征收使个人所得税公平效果欠佳;从税种地位看,流转税为主体、个人所得税占比过低的税制结构,制约了其有效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解决当下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需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现阶段,不同地区、行业、岗位之间个人收入差距的产生和不断拉大,使社会分配中的公平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从公平的实质及其与效率的统一基础出发,立足于我国当前生产发展状况,分析阐述收入分配领域中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事聚焦     
《党建》2006,(8)
党建大事聚焦征求对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日前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指出,对收入分配问题,中共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总结全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央政治…  相似文献   

8.
刘书明 《新视野》2005,(4):66-68
城乡二元税制框架中个人所得税与农业税并存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因此,强化对个人所得税的宏观调控功能,有必要改变单纯改革个人所得税与停征农业税的做法,统筹研究个人所得税和农业税费制度改革,构建一个面向城乡全体居民的公平的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制,使个人所得税真正成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政府调节工具。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同时个人收入的差距却在进一步扩大,针对这种现状,应当运用财政手段调节个人收入;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分配行为;运用社会保障兼顾社会公平,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建议》指出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对企业领导人和科技骨干实行年薪制和股权、期权试点。规范社会分配秩序 ,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督和管理。强化国家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 ,完善个人所得税税法 ,开征遗产税。保护合法收入 ,整顿不合理收入 ,调节过高收入 ,取缔…  相似文献   

1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生产力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决定》指出:“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收入的分配应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这是因为: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我国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2.
《前线》1994,(1)
怎样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原则?《决定》在谈到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时,指出:“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正确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原则,并认真贯彻这一原则,对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分配制度,有  相似文献   

13.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纯收入征收的一种税。由于个人所得税税基稳定,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调节个人收入差距,避免两极分化,许多国家都实行个人所得税制度。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是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1980年9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后又公布了《个人收入调节税》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了作用,但是由于历史的惯性和公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社会公平,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解决当前众多的分配不公平问题,是经济伦理所必须面对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在与分配体制相配套的政策调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就是伦理调节,本文论述了伦理调节在分配差距中所起到的独特功能,总结了道德手段调节的基本方式,对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当前我国改革和建设中的实践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我们整个国家发展方向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时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在收入分配中,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把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利益结合起来。”“我们必须坚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同时要把调节个人收入分  相似文献   

16.
政府在社会利益的调节分配中,必须坚持公平的政策导向。但长期以来,我国公共政策尤其是收入分配政策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视不够,导致收入分配政策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公平性缺失。公共政策公平导向性的缺失导致社会贫富差距固化为一种社会结构。为更好的实现收入公平,消除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就需要政府在破除这种固化的政策结构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0,(13):122-122
目前中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收入分配改革。这项改革不应只盯在工资水平调整上,个人所得税征收问题同样不能忽略。在第一次分配中出现的差距,要用个税来调节,最后达到分配公平。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建立起科学、合理、公平、高效的个税制度,在这方面,美国的个税制度在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文章试图超越纯经济学角度,从个人收入的4个标准如货币收入、权力、声望和闲暇,来探讨个体真实的生活水平.从收入分配差距的辩证分析、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隐藏潜在风险方面,对收入差距进行多视角分析和探讨.现实中客观存在着个人收入差距问题,差距过小无效率,差距过大有失公平,文章试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分配体系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金雁 《唯实》2014,(5):53-55
<正>权利是收入分配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内生变量,追索收入分配背后的权利因素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权力分配,是对我国收入分配关系进行制度性调整的基本前提。我国收入分配结构失衡的根源是权利结构的失衡,因此,公平配置权利应成为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一、收入分配中的权利因素1.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首先是一项"权利"要素报酬由市场决定是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分配原则,其基本规定性为,个人收入由其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同时允许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还应当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从我国现阶段发展水平来看,无论是个人收入分配还是社会保障制度,都要注意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正如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如何对待目前存在的收入差别时所强调的那样:“重要的是,鼓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