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们党内及理论界、学术界,对社会阶层分化问题有了一系列的理论争论。对这些争论进行清理,分析其与执政党执政理念和政策的影响和互动,对于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推动执政党的理论创新均有重要参考意义,也可为今后把握类似争论提供一个明确的参照。  相似文献   

2.
杨莉芸 《世纪桥》2008,(2):46-47
社会阶层分化是建设和谐社会重要的社会现象之一。阶层分化冲破了原有的阶层模式,使社会阶层结构变得多元化、复杂化。由于经济地位不同,不同社会阶层间的差距不断拉大,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阶层之间的对立,甚至会激发阶层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有必要对此期我国的社会阶层分化问题进行研究,这对于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社会阶层分化对政治发展的双重效应及其对策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当代中国 ,社会转型引发了剧烈的社会阶层分化 ,不断出现的阶层分化对当今政治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一方面 ,这种分化对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 ,其分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可能诱发转型期社会政治的不稳定。当务之急是要积极采取措施 ,避免和化解消极因素 ,引导和推动阶层分化健康发展 ,使其成为中国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动力和生长点 ,发挥其在社会结构转型中重大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中出现了阶层利益分化加快、阶层固化和阶层矛盾凸显的问题。这是由于制度安排不健全、权力和资本的约束不够以及利益表达机制的欠缺造成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国家治理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国家治理要在协调阶层利益、破除阶层固化及预防和化解阶层矛盾中实现制度规范、机会公平和政府、社会、公民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伴随着快速城镇化的步伐,农民阶层不断地进行着各种分化,由此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如何在城镇化背景下科学、合理、有效地分析农民阶层不断分化的事实,并能有效整合农民的价值认同、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这不仅关系到农民阶层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能否为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创设一个稳定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6.
广州作为沿海地区的特大城市,其社会阶层分化所面临的社会结构变迁在全国具有典型性.由沿海地区阶层分化折射出来的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基本格局及其演进的特点,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执政党的执政环境和执政基础.通过对广州阶层分化的实证分析,阶层间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矛盾显形化、政治诉求多样化、社会参与差异化、价值取向世俗化、党员成分多元化,迫切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证明执政党及其执政的先进性.应对阶层分化对党的先进性提出的挑战,必须根据执政党的角色定位,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过程、政党治理三个视角来积极寻找党的先进性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浙江三个城郊村为例,对城郊村社会成员的职业分化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城郊村社会成员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职业分化,形成了8个阶层;城市化是城郊村职业分化的主要动力,城郊村社会成员职业的多元化和城郊村社会成员的非农化程度高是城郊型村庄职业分化的主要特点。本研究还从主、客观两个维度对城郊村各阶层地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阶层的社会地位具有较明显的差异,并且形成了“一致性上层”和“一致性下层”;客观阶层地位对主观阶层地位的认同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则说明了经济收入以及相关的权力因素在阶层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城郊村社会成员职业分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若干问题提出了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8.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至今,伴随着中国经济曲折发展的艰难历程,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也不断发生分化。社会经济变迁已导致了一种新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出现。科学分析现阶段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及各社会阶层的社会经济特征及其地位变化,正确评价社会阶层结构变化所引发的不同利益需求,能更好地协调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经济进一步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渡过程。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农民阶层分化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路径特殊,二是起点低,三是过渡性较为明显,四是不平衡性的广泛存在。同时,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渐次加快和深度发展,农民阶层分化还越来越表现为两个总的向度:一是大量农民在不断转化为非农产业劳动者;二是传统农民在向现代农民转化。  相似文献   

10.
赵光侠 《求实》2006,(9):19-21
伴随社会的结构变迁和阶层的不断分化,当代中国出现了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取向多极化、收入差别扩大化、阶层矛盾尖锐化的趋势,这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进行社会整合,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大现实课题。要妥善协调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整合不同的利益群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就要对其社会整合功能进行准确而合理的定位,即以塑造合理的阶层结构为根本目标,以维护社会公正为重要原则,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1.
社会分化是社会转型的一种基本现象。如何正确认识社会分化以及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怎样协调不同阶层和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充分发挥执政党的利益整合功能,统筹兼顾不同阶层的利益,使不同阶层成员之间和谐相处,互利共存,共同发展,已成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项既紧迫又困难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目前的社会结构整体呈现出"金字塔"型或"倒丁字"型,离真正意义上的"橄榄型"结构还有很大的差距,整个社会异质性、封闭性在增强,社会流动性却在下降。未来中国需要花大力气培育中产阶层,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产阶层。动态、健康的阶层分化态势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凝聚社会合力、整合社会力量,必将对中国的社会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青年创造实现理想的空间和机会,是未来中国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程玉红 《唯实》2011,(2):14-16
当代中国社会新阶层的出现和发展变化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中心。社会新阶层的出现、形成和发展有其复杂的历史背景。社会新阶层的影响力随着其数量的不断增长而增强,其特征反映着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复杂性。执政党对于社会新阶层的态度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的未来走向。目前,中国改革开放正处于攻坚阶段,执政党如何认识新阶层的社会地位及其内涵,这是执政党整合社会资源获取合法性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期的阶层分化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参与,因此,当前最重要的是正确对待社会各阶层成员,保障他们的主体地位,通过利益整合机制、阶层共生机制、空间发展机制来协调各阶层之间的关系,最大范围内凝聚共识、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5.
转型以来,中俄两国的社会中间阶层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从整体上分析,中国的情况比俄罗斯要好,基本原因就在于俄罗斯利益分化的速度,相对于中国利益分化的速度而言要更迅猛,而其利益分化的程度,相对于中国利益分化的程度而言也更严重,这主要是由于中俄两国转型的最终取向以及各自所选择的体制转型模式的不同使然.  相似文献   

16.
肖浩 《探索》2007,1(3):135-137
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提出了一系列需要认识的新问题:在人们思想观念多元化的背景下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如何坚持并进行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建设,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改革及收入分化与两极分化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着力加强大学生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认同感,正确认识中国社会新结构,引导大学生增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自觉认同。  相似文献   

17.
中国阶层哲学研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阶层哲学研究的社会意义 以哲学的抽象来研究和关注社会阶层的变化,对其思维方式、价值意识形式进行理论性的研究,构建有研究特色的中国阶层哲学,不仅对于结合社会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解决阶层矛盾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统一思想,建设社会主义,解决社会群体矛盾,加快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俊  赵毅 《学习论坛》2012,(9):66-68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政治权力下移,农村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阶层及其阶层利益的分化,导致了阶层利益冲突,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主要因素之一。合理调整农村阶层利益格局,淡化阶层边界,遏制阶层贫富分化,健全农村各阶层利益表达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农村阶层和谐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陈君锋 《世纪桥》2009,(7):59-59,68
和谐社会是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而中间阶层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的稳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它是社会和谐的缓冲层、稳定器。中间阶层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凸显其在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社会学家认为,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是调整社会结构,而阶层结构是社会结构的重要内容,合理的社会结构应是中等收入阶层占主体的菱形或橄榄型的社会结构。通过对上述理论的演绎推理,笔者提出社会建设和中等收入阶层培育两者之间存在着如下的逻辑关系,即中等收入阶层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中等收入阶层培育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社会建设是培育中等收入阶层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对社会建设与中等收入阶层培育之间逻辑关系的探讨,不仅有助于加深人们对社会建设的认识,还对我国要开展的中等收入阶层培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