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是黄埔军校第九期学生,1932年毕业后留校工作。在校工作期间,历任区队长、队长等职。1934年6月16日,我参加了黄埔军校十周年纪念活动,现就记忆所及,将当时的情况追记于后。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苏联的支持和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帮助下,于1924年6月16日,毅然在广州黄埔岛上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从军校毕业的同学们,在东征、北伐中前仆后继,奋不顾身,打倒了许多地方军阀,成为举世闻名的革命军队。从六期以后,学校北迁南京,遂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门外修有一条宽广的柏油路——黄埔路,以示本校为黄埔军…  相似文献   

2.
单补生 《黄埔》2010,(6):42-43
自从我收藏到黄埔四期同学录之后,心中产生一个似乎不切实际的想法,那就是何时能收藏到黄埔五期同学录呢?黄埔军校史稿记载,黄埔军校在大陆分为:一、黄埔时期;二、南京时期;三、成都时期三个阶段。黄埔时期称之黄埔军校早期阶段,是指在黄埔长洲岛上的第一至五期。第一至三期校名是“陆军军官学校”,第四至五期则易名“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收藏讲究专题系列,  相似文献   

3.
正6月16日是黄埔军校创办90周年纪念日。90年前,孙中山先生与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道,共同创建了黄埔军校。"到黄埔去!"成为当时投身革命的嘹亮口号,一批批爱国志士来到广州,一批批革命精英从黄埔军校奔赴战场,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舍命合作,共同挽救民族于危难中。在创校90周年之际,广州黄埔军校迎来了一批批两岸的老兵、学者、年轻人。"天下黄埔是一家",这在两岸的黄埔人中已成为共识。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黄埔精神"成为今天海峡两岸统一合作、共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我国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创办的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始设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所以又通称黄埔军校。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筹建之初,军校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政治部主任是党代表的参谋长,特殊情况下可代行党代表职权。从1924年5月25日成立政治部到1927年4月15日校长蒋介石叛变革命杀害共产党人止,在将近3年的时间内,先后担任政治部主任的有戴季陶、邵元冲、周恩来、卜士奇、包惠僧、邵力子、熊雄等。这几位后来就像臧克家《有的人》一诗中写的那样:有的成了反共专家,“他的下场可以看到”;有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  相似文献   

5.
《黄埔》2022,(1)
1926年8月19日,黄埔军校第4期学生毕业时,校政治部主任、中国共产党员恽代英在《黄埔日刊》上发表了《本期同学录序》,第一次提出黄埔精神。此后,以爱国革命为核心的黄埔精神,感召激励了一批批、一代代黄埔人舍生取义投入东征北伐,慷慨赴死抵抗日寇入侵,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以及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复兴而英勇奋斗。  相似文献   

6.
本刊记者 《黄埔》2014,(2):61-70
正记者:黄埔军校是什么时候开始创办分校的?共办了多少所分校?陈宇:1924年8月,黄埔军校增建校舍于黄埔长洲岛上平岗、蝴蝶岗和海军学校旧址等一带,时称为"分校",这是黄埔军校最早有"分校"之称谓。11月27日,黄埔军校在广州北较场原湘军讲武堂旧址成立陆军军官学校分校,简称省分校。次日,黄埔军校第2期工兵队学生曾由黄埔岛迁往此分校受训。12月底,军校共产党人秘密组织"火星社",省分校正式成立。1925年1月4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90年峥嵘岁月,90载光辉历程,黄埔军校已成为了一座丰碑、一个象征、一段传奇.作为黄埔后人,在父辈的悉心熏陶和言传身教下,我们对于黄埔军校有着更为特殊的感情,对于黄埔精神有着更为深刻的体悟.我们难以忘记,父辈们怀抱着救国救民的崇高愿望,怀抱着“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雄心壮志,为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振兴,从五湖四海汇聚到“革命的黄埔”,义无反顾投入革命的洪流,担当起反封建、反军阀的革命任务.他们在统一国家的东征、北伐战争中,在抵御外侮的抗日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奋战,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做出了重要贡献,用鲜血和生命树立了黄埔军校的巍峨丰碑,铸就了不朽的黄埔军魂,凝结了以“爱国、革命”为核心的黄埔精神.  相似文献   

8.
拜谒中山陵     
吴钟祺 《黄埔》2006,(6):16-17
今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父亲吴子培早年跟随孙先生荐身军旅,东征北伐。我于1924年即黄埔军校创建同年出生,和黄埔同庚,命中注定后来投笔从戎,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八期炮兵科,1942年毕业后奔赴抗日战场。1949年4月21日,解放大军渡江时起义。1950年,我于华东  相似文献   

9.
每当提及“黄埔”二字,人们往往会立刻想到广东的“黄埔岛”,想到黄埔岛上的“黄埔军校”……。如今,“黄埔”这两个字响遍海内外,不论在口头上,还是在报章上,人们都会不时听到,常常看到。是啊,“黄埔”这两个字,的确铸就了太多的情感,牵涉着太多的情缘。而我,作为黄埔后代,一遇事,总是“陷”在“黄埔”之中不能自拔。我的父亲李仙洲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学生。他是黄埔学生中年龄最长者之一(1894年生人),所以黄埔同学大凡称他为老学长。据父亲回忆,周恩来总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接见他时,也称他为“大哥”,并讲:“李大哥是山东人,我记得…  相似文献   

10.
连锦添 《黄埔》2013,(1):23-23
继在高雄成功展出之后,"秉承中山思想,光大黄埔精神——黄埔军校历史图片展"近日在台北举行,上百位台湾黄埔同学、退役将领代表认真观看200多张图片,并参加了随后举行的座谈会。黄埔军校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后,历经南京、成都时期共办23期,国民党退台后在高雄凤山复办"陆军军官学校"。展览由广东省黄埔军校同学  相似文献   

11.
史兰 《黄埔》2014,(1):80-81
“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这是毛泽东高度评价黄埔军校的一句名言。黄埔军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新型陆军军官学校,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产物,它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毛泽东虽然没有直接在黄埔军校工作过,  相似文献   

12.
黎惠东 《黄埔》2009,(4):44-46
中国第一家革命博物馆是1926年由黄埔军校创办的“革命博览室”,它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后,黄埔军校于1926年11月开始筹建,目的在于纪念黄埔军校总理孙中山先生,主要展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事迹。它位于广州黄埔岛黄埔军校校本部西侧的一座现在被群众习惯称之为“中山故居”,黄埔军校时期被学校师生称之为“孙总理纪念室”的两层小洋楼内。  相似文献   

13.
侯松平 《黄埔》2013,(3):9-10
由于我的父亲侯炳垚先生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十八期,我——便与黄埔有了"血缘",一辈子与黄埔精神结下了不解之缘。黄埔精神是什么?我从父亲身上看到了她的核心——爱国。因为爱国,在全国抗战烽火连天的1938年,为抗击日寇,正在洛阳读高中的父亲投笔从戎,考取了黄埔军校。父亲毕业后跟随部队在抗日战场上赴汤蹈火,浴血奋战。我看黄埔精神,真了不起!为了国家,她可  相似文献   

14.
《黄埔》2014,(1):4-29
陆军军官学校是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后多次易名,因校址初设于黄埔长洲岛,故通称黄埔军校。它以“建立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吸取苏联红军建军经验,实行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强化军事政治训练,铸就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校风。  相似文献   

15.
宋磊 《黄埔》2013,(4):21-21
89年前,黄埔同学怀着"救国救亡、振兴中华"的梦想,从四面八方汇聚到黄埔军校,在"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的精神哺育下,亲爱精诚,团结奋斗。在这种以爱国主义为基本内容的革命精神的激励下,一批批黄埔师生在长期战斗中为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做出了重大贡献;tg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同学不同党的黄埔同学在面临国家兴亡的大是大非时,总能捐弃前嫌,并肩作战。在战火纷飞的历史变迁中,无数黄埔同学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实践着“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为国家统一、民族独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余齐昭 《黄埔》2006,(4):36-38
1924年,孙中山创办陆军军官学校于黄埔。他曾五次到黄埔军校,对此地可谓情有独钟。但当时留下的几幅照片流传至今,却存在着说明错误。  相似文献   

17.
《黄埔》2004,(1)
闻名于世的黄埔军校即将迎来她的八十诞辰。遍布海内外的黄埔同学及广大社会人士正以多种方式,迎接6月16日这个光辉日子的到来。届时,我社将编辑一本大型纪念专刊,向校庆80周年献礼,为广大读者朋友送上一本珍贵的资料。专刊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有许多首次披露的材料。专刊的主要内容包括:名人谈黄埔;孙中山的革命事迹和革命思想;国共两党在军校创建中的作用;黄埔军校的军事思想和政治教育;黄埔分校概况,黄埔军校及黄埔军校同学会大事记;黄埔师生中较有影响的代表性人物介绍;黄埔同学亲历的关于东征、北伐、抗日等方面具有典型意义的、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8.
李熙宗 《黄埔》2013,(3):6-6
发扬黄埔精神,是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建会宗旨,是黄埔同学应该身体力行的义务和责任。什么是黄埔精神?我看应该是爱国革命!为什么说爱国革命是黄埔精神?首先,我们应该从黄埔军校的诞生说起,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时,孙中山先生视察了黄埔军校后在作报告时说了这样一段话,他说"我们今天要开办这个学校是希望什么呢?就  相似文献   

19.
说起黄埔军校,人们自然想到它在广州。其实武汉也办过黄埔军校,虽为分校,其规模一度与本校相当,这里也走出一大批优秀的中华儿女,值得人们永远怀念。孙中山先生首创的陆军军官学校穴后更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雪,校址在广州东郊的黄埔长洲岛上,一般人习称它为黄埔军校。东征时期,黄博军校两度在潮州办分校,后在南宁建分校。北伐军光复武汉后,又在长沙、武汉创办分校。在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邓演达和著名共产党人恽代英的领导下,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穴后亦改称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雪继承和发扬了黄埔军校的革命传统,不仅成为当时国共合作的武汉国民政…  相似文献   

20.
郑琦 《黄埔》2006,(2):36-37
1924年11月30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计有学生456人。他们中出现了一批著名将领。其中胡宗南是黄埔系的代表人物,国内许多报刊、传记、回忆录称他为黄埔学生中的第一个上将。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事实上,黄埔学生在大陆时期获得上将军衔的仅有一人,那就是陆军副总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